杨武龙
(云南省祥云县普淜镇畜牧兽医工作站672106)
祥云县普淜镇地处云南省大理州东大门,属北亚热带,雨季集中,干湿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7℃,年平均降雨量810.8mm。全镇辖14个村民委员会,160个自然村,总人口2.7万人,2016年全镇生产总值突破5.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000元以上,畜牧业产值达1.7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54%,畜牧业取得较大发展。
近年来,普淜镇按照省州县关于加快发展畜牧业精准扶贫的总体要求,普淜镇党委、政府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以畜牧业产业作为群众扶贫对象之一,积极发展黑山羊、肉牛、蛋鸡、肉鸡和生猪等特色养殖,加快品种改良,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养殖结构,突出生态养殖,促进科技养殖,推动基地建设,提高特色养殖规模化、集中化水平。引入先进的养殖技术,不断提高养殖科技水平,以公司+农户、以基地建设带动特色养殖业健康发展。为把普淜镇畜牧业打造成 “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和 “一村一品”的现代化生产格局,增加群众收入,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服务等,使我镇畜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畜牧业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截止2015年底,普淜镇生猪饲养量23998头,牛饲养量6283头,羊饲养量18386只,家禽饲养量159178羽,当年出栏生猪37865头,牛3197头,羊7041只,家禽188102羽,当年生猪出栏率达157.78%,牛出栏率达50.88%,羊出栏率达38.3%,家禽出栏率达118.17%。禽蛋产量425t,肉类总产量达4752.1t,畜牧业产值达1.5亿元,种植牧草422.84亩。产业化经营有了长足发展,全镇规模养殖户24户,其中生猪规模户6户,蛋鸡规模养殖户7户,肉鸡规模养殖户11户,普淜镇 “种、料、管、防”体系完善。
2016年畜牧科技培训8期,850人次,养猪规模户年出栏500头以上4户,蛋鸡规模户存栏1万羽3户,肉鸡出栏年出栏1.5万羽26户,山羊存栏100只以上25户,肉牛存栏10头以上14户。
2016年生猪人工授精2514窝,牛人工授精508窝,山羊良种繁育达30%。
近年来,由于缺乏大的项目带动,融资渠道不够畅通,全镇用于畜牧业扶持资金不多,畜禽新品种引进少,畜牧业基础滞后等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速度。
大部份群众发展养殖业指盲从于市场,只注重眼前利益,不作长远考虑,看到养什么价高,利厚就一拥而上,大量饲养,若遇市场疲软,价格下跌,廉价销售,挫伤了养殖户的积极性。
养殖户大部份依赖小商贩或依靠养殖户外出找销路,中转环节多,费用大,销售不畅,使生产规模无法扩大,畜产品产量得不到提高。
普淜镇畜牧业紧紧围绕畜牧结构调整,养殖增效,农民增收,科技兴牧,精准扶贫,提高生产水平,大力发展草食畜,推进产业化经营,实现特色畜牧业的发展。
大力宣传畜牧科技知识,不定期举行畜牧科技培训,提高养殖户科学饲养水平。
大力引进良种母畜,通过人工授精技术改良畜种。2016年普淜镇选拔4名有志青年到州畜禽改良站培训学习牛冻精改良技术,进一步提高良种覆盖率。
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建立养殖小区或畜禽专业合作社,在西山、易康村委会发展肉鸡养殖小区,与温氏集团合作,形成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贫困户参与养鸡及入股分红的形式实现脱贫的目标,在集中养殖小区参与养殖的贫困户按1个鸡舍进行计算,可实现20户以上贫困户参与养鸡,按每个鸡舍600m2的规模进行建盖,每户一年可养15000只鸡,最低收入可达45000元,合作社按每个鸡舍收取10000元的租金,最终参与养殖农户可实现收益35000元;不在集中养殖小区参与养鸡农户可从合作社向集中养殖小区租赁鸡舍的租金中按比例分红,每户1年可分红3000元以上。示范带动100户以上贫困户入社参与养鸡;在子乍么、子乍苴和黑苴村委会发展黑山羊养殖;在普淜发展蛋鸡规模化养殖户;在杨花冲、力必甸发展土鸡山地放养养殖户;在石门、格子发展肉牛养殖规模户。
通过政策扶持、企业投资,小额贴息代款等方式进行规模化养殖,建档立卡贫困户畜牧产业化扶持1头牛每户5000元的补助,扶持4只羊每户2000元的补助,全镇扶贫能繁母牛1008头,资金504万元,羊扶贫6346只,资金317.3万元。
采取公司+农户、养殖合作社的方式,启动宏茂牧业8万头生猪扩繁场建设,做好易康、西山村温氏养鸡项目,以基地带动特色养殖业健康发展。
普淜镇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和有关部门的资金投入,将畜禽养殖污染列入 “十三五”规划,建立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长效机制,建立政府主导,畜禽养殖者和治污企业为主体,职能部门、科技单位支撑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