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斌
摘要: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传递和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政务信息传播本身也代表着一种党和政府的信息宣传,因此需要依托发展中的媒介技术来进行社会治理。
关键词:大数据;新媒体;社会治理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8)09-0205-02
1 大数据时代下政务新媒体的特征
1.1 政务新媒体的媒介技术创新之处
政务新媒体建立在媒介技术的创新之处首先在于媒介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较而言相对新颖,也在于当下阶段较为流行和普遍的媒介技术的使用方式,因此这一概念也包含着一个历史的和时代的因素,并且新媒体的存在目的也是基于信息传播的需求以及民众对于信息了解的需求出发来进行信息的提供和舆论的发现和引导。因此新媒体的“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需要结合当下社会中的意识形态部分的变化和政治经济形态的变化进行综合考量来确定其内在特征和主要形式,并且新媒体的发展也与大数据技术地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大数据的技术发展则依托于统计学基础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基础而形成的,对于数据处理的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1]。现今谈到的政务新媒体从媒介技术来讲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过程,但在内容方面仍然需要保持本质化特征和坚定的指导思想。
1.2 大数据时代下宣传方式的变化特征
大数据技术带给整个社会的要素包括了对于统计学中抽样调查概念的丰富,传统的计算机技术中虽然可以储存和容纳大量的数据信息,但是要进行数据信息的科学分析和处理仍然是一件困难的事。
当下的大数据技术逐渐从纯粹的计算机储存中被释放在了市场的调研活动和统计分析活动中,通过与市场调研中被总结出来的数据分析技术和理论相结合成为了能够对部分事物进行重新分析和探究的现实方式[2]。
首先从数据的收集开始就可以明確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可以避免大量使用抽样调查方式下形成的不够严谨的后果,而在数据的收集方面也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信息数据的大量收录,在政务新媒体的使用中往往表现在对于受众获取信息后的反馈的量化统计,传统意义上的媒介反馈体制包含了对于收视率和视听点击的数据统计,在数据信息表现内容的层次性上较为单一[3]。而大数据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全面而深刻的数据信息内容的统计和种类丰富的数据信息之间联系的分析,来加强从数据信息中获得多种反馈内容的可能性。不再局限于观看过媒介信息内容的数量和次数等信息,也包括了参与其中话题讨论的人次以及讨论中涉及到的关键词和主要内容的分析与阐释。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普遍性还包括在政务宣传中内容的制作部分,传统的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传播主体到受众之间有一个相对漫长和严谨的内容制作过程,受到传统技术限制下的内容制作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消化和理解事实中以及宣传内容中的内在逻辑和客观规律,而大数据时代下内容分析的效率提升便在于此,大数据本身的优势在于能够利用广阔的信息内容来建立更加多样化的联系,事物之间的联系本身是具有多样性的,传统意义上的联系内容需要进行人为的假设来验证其合理性,而人为假设往往存在一定的信息素质的制约,无法发现其中所蕴含的全部联系,并且在假设验证的过程中也无法保证每一个假设的提出都会得到合理性的肯定,但在大数据技术的使用中可以利用储存量的丰富性对于其中的潜在联系进行挖掘,这一方式不仅减少了假设过程中时间的耗费,跟能够发现更多难以在人脑中形成联想的客观联系[4]。
1.3 多种概念特征的整合
从大数据技术包含的建立联系的优势,到新媒体技术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性,再到政务宣传内容所需要的本质化特征,这些概念的内容和特征之间的联系在于如何通过现有的技术来对政务宣传提供助力。主体内容仍然在于政务的宣传和信息的传递,技术的发展只是其中的借用手段,因此需要明确的是首先需要建立以新媒体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融媒体宣传媒介。
在信息数据和新闻事实的选择上依赖于大数据的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其重要程度发现。很多情况下大数据技术的使用只是一个辅助,更多的信息内容和新闻事实的敏感程度还依赖于传播者和宣传者本身的媒介素养。能够在数据信息引领中发现其优势,也能够在海量信息中发现被技术和数据忽略的重要内容。并且信息内容和新闻事实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客观性,众多重大新闻事实和信息数据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重要程度,对于传播者和宣传者来讲也具有不得不报道和不得不宣传的特征。而政务信息内容本身也需要保持长久以来形成的意识形态方面的适应和创新,一方面需要建立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的宣传内容核心基调,另一方面也需要注重宣传内容和新闻事实的报道内容所形成的能动作用和反作用。需要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方式的探索,需要明确意识形态部分中暗藏的历史的因素和道德的因素,需要宣传和传播者本身建立良好的知识体系和媒介素养来编辑和制作出能够对民众思想意识行为进行指引的宣传作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到民众的好奇心和兴趣以及继续追踪和研究的动力,使得民众在生活和工作之余能够关注到当下社会中政治改革和社会变化[5]。
2 有效介入社会治理的方式和方法
2.1 建立合适的融媒体宣传平台
首先需要关注到的是新媒体技术中的各类手机客户端,包括了以新闻传播为主题的各类新闻应用类程序软件,这些程序软件能够极大满足民众对于了解新闻和信息的便利性,并且在新闻呈现的完整度上也存在一定的优势,政务宣传的社会治理介入便需要能够随时随地打开和浏览的便利性,需要民众获得政务宣传内容了解的途径以及信息内容的完整度,并且新闻应用类客户端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是纸质版报纸的一种电子化呈现,因此其中的内核还是依赖于纸质版报纸中的基调,而客户端在内核的基础上会形成利用手机用户浏览的篇幅和版式调整,使得信息内容的传递能够尽量满足用户本身的浏览习惯。客户端中所蕴含的大数据计算技术和算法技术也能够对民众感兴趣的栏目进行搜罗和展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建立民众在观看新闻内容上形成的用户画像。
融媒体宣传平台介入社会治理所依赖的还有对于多种媒介平台的联系,每一种媒介平台都不是割裂存在的,而是一个相辅相成和互相联系的矩阵关系,通过由简单到复杂和由浅显到深刻等都是矩阵中形成的特征,因此各类政务宣传中的社交媒体账号需要及时提供客户端链接方式和主题网站链接方式以及纸质化报纸的购买和获取方式,也包括了电视媒体进行专题报道的具体时间和报道时长的信息传递,还有利用社交媒体账号与用户建立联系并大力推出纸质化报纸的专题报道部分,通过包括微博抽奖和微信公众号内容刊登等方式来促使用户购买政务宣传的报纸或获取其中的专题信息内容。
2.2 增强与用户的互动性
客户端的下载用户和使用用户以及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的关注和订阅用户和进行主体网站登录浏览的网络用户,和纸质报纸订阅的主体用户等都是政务宣传的用户,而政务宣传的主体受众远远不止于此。政务宣传内容的本质性要求政府的宣传内容必须建立在为人民服務的原则基础上,更要建立群众路线和群众基础,因此我国政务宣传的一个突出点在于容纳性和包容性以及全面性,需要容纳和包容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也需要全面考虑到每一个公民需求,因此在政务宣传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扩大政务宣传的普及程度,而利用互联网平台和手机应用平台则看重的是不断发展和扩大的互联网用户量和手机拥有人数的数量。与用户进行及时沟通和交流并发现信息反馈内容也是互动性的一种体现,政务宣传平台应该重视用户对于具体政策和客观情况形成的看法,民众的看法大多数是基于自身的生活环境,因此具有相对的客观性和意见的真实性,并且用户在社交平台上也能够对简短的政务新闻内容进行及时评论,媒介平台则需要进行及时的舆论和舆情关注和处理,以保证宣传过程中互动价值的获取。
3 结语
通过对大数据技术、新媒体、政务宣传等概念特征的分析和研究以及对多种概念的整合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时代政务宣传的应对方式,同时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为基础的政务宣传基调和核心。在内容上坚持基础理论对有效的社会治理的指引作用,并在形式上发展包括客户端和网站以及社交媒介主体账号的融媒体宣传平台,以及利用融媒体平台的互动性来促使政务宣传对介入社会治理有效性的促进。
参考文献
[1]朱丹.用好政务新媒体——坚持新时代网络群众路线[J].理论与当代,2018(01):16-18.
[2]李鹏.融合背景下大数据政务服务平台的构建——长江云移动政务新媒体平台的探索[J].新闻战线,2018(05):95-98.
[3]吴国生.运用政务新媒体——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J].党史博采(理论),2017(02):36+48.
[4]李剑利.社会治理创新视角下政务新媒体发展探析[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6,18(02):43-45.
[5]陈强,曾润喜.政府视角与公众视角:中国政务新媒体研究的议题与路向[J].情报杂志,2017,36(04):14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