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处想不通的烦恼,背负到另一个世界

2018-01-18 14:13莉莉吴
传奇故事(上旬) 2018年12期

莉莉吴

01

今年四月,我去了山城重庆。

初夏时节,未开空调的K字头火车硬座,我独自坐在靠窗的位置发呆,听铁轨间的轰隆声响,听车厢里小孩连绵不绝的哭闹声。情绪动荡不安,似有黑色影子爬满心脏,大声叫嚣着,有关我的软弱可欺。

出去走走吧,你之前不是想旅行吗。在我终日困在家中、失魂落魄之时,母亲如此劝道。而我犹豫不决,终在情绪决堤前买好了车票,收拾了自己的满腔不忿,踏上了这场注定漫长的旅途。

近十个小时的车程,有一大半的时间是在隧道中穿行,明亮的绿树与逼仄的黑暗交替出现,像是对人生的某种隐喻。我看了很久,直到眼眶干涩难忍,才闭上双眼,昏昏睡去。梦境里,有大片金色的稻田,以及嘶鸣起伏的鸦群。

而我身处其中,想的却是,自己是否应该将写作之路坚持下去。

说来好笑,我在写作上并无半点天分,全靠一股自以为是的倾诉欲撑到了当下。而几年时光飞逝,留给我的,不过是敏感、多疑、自卑以及自负的伤疤;早先动辄想要宣告世界的野心也破产,如今自己能写的,大抵是三言两语,借以包裹生活的刺痛而已……写作于我,是被恶龙盘踞的财宝,我纵有万般豪情,却早失了提起宝剑的力气。

所以,在第一本书的出版遭遇“腰斩”时,我感受到的并不是愤怒,反而接近于一种“果然如此”的沮丧感:我对着文档看了整整一夜,终于在天明时分,赤红着眼睛承认自己的才华贫瘠——仿若蓝鲸于深海中潜行,绝望来得悄无声息,偏又庞大冰冷,叫人避无可避。

自那以后,我再未写过一个字,只是愣怔地看着满书柜的书,常连落泪都不自知。母亲被我的状态吓到,踌躇几天后,终于开口劝道:“出去散散心吧……老是這样不成样子……”

途中路过一座大佛。约有四米多高,雕刻并不精细,却仍然称得上面目柔和,有清简之气。火车飞速掠过,我看见佛祖头顶巨大的遮雨棚,以及大块剥落的金身,不知为何,竟涌起了强烈的朝拜之意。

书上说,二十来岁却无一技之长的年轻人,大都想要成为作家。我想,自己也该从这条路上挣脱了。

02

重庆是在我计划之外的城。

在近代史上读到过它,战火纷飞,鲜血淋漓,长满离愁与相思。可抵达后才发现并非如此:满街的霓虹闪耀,连绵的光束从楼尖俯冲直下,溅得满城云蒸霞蔚,天地间充斥着食物辛辣的香气,有年轻的歌手抱着吉他哼唱……我独自立在街上,竟有一种时空错乱的荒谬感。

过去的都已经过去,爱恨情仇,终湮灭成小雨和风,木勺与玻璃罐,柠檬和巧克力。哪有什么永垂不朽。

点了一碗重庆小面,饿极,狼吞虎咽地吃掉,之后,便按照手机地图乘车,辗转到了洪崖洞。连绵不绝的吊脚楼,依山就势,廊前檐下挂满灯盏,入夜后,橘黄色的灯光如潮水一般涌出,满目璀璨。我被这绮丽的景色夺了心神,许久之后,才恍惚记起,动画里,小千与父母走进的,恰是这样一座小镇。

街上人头攒动,车水马龙,许多人在拍照,桥下有巨大的游轮经过。走过街拐角后,人便倏地清闲下来,有年轻男子立在街头,弹唱一些旧情歌。音色虽称不上华丽,却别有两分情怀。我静默地听了许久,忽然想知道,他唱歌已有几年。

倘若一直没有得到肯定的话,他也一定无法坚持下去吧。明明一开始,是想要得到世界的认同的。

早年与好友通信,提及自己的写作时,总是羞赧。“……有一日做梦,梦见成片的细碎花朵,其间有一头白色的大象,与我对视……醒来后,将这个情节写入新编的小说中,最后又删除。我自知自己的悲喜、挫折、胜利全都微弱至不需一提,偏又如鲠在喉,欲说与世界知晓……”

后来,这份冲动被时间一点点打磨,逐渐成为对自身的审视。暗暗地提醒自己,不要沦入平庸的人生。

喧闹直至深夜才散去,我打车回旅馆,推门时,看见前台的小女生正在读朱自清的散文集。我无意打扰,只在上楼时,发现墙上写着一句话,“多少人来自五湖四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

旅行的意义大抵如此,把一处想不通的烦恼,背负到另一处地界。

03

旅程的最后一天,我去了“涂鸦墙”。

那条因为美院的学生将所有墙壁、楼栋画满涂鸦而得名的街道,两侧长满清朗的林木,时有学生骑车穿行,白衬衣被风鼓成鸟翼的弧度。我从街头走到街尾,目光所及之地,皆是浓墨重彩,潦草散漫,好似有人打破了一幅油画一般,颜料肆意地淌了满地。

我惬意地在其中漫步,仿若巡视自己领地的国王。

街道经过一处老式居民区,红砖筒子楼,楼前安置了几处石桌石凳,老人聚在一起下棋,头顶的泡桐树葳蕤茂密,时有沉甸甸的桐花坠下,溅落一地。我垂头看桐花瓣上细密的纹理,忽然想起,这是我小时候最喜爱的花朵。

硕大的、俗艳的花,质感细腻,每年初夏时节,便如星辰一般缀于林荫之中,然后于寂静中簌簌落地。年幼的我将它们一一拾起,再小心地藏于书本、衣柜与厨房之中,等待大人发现——这是内向小孩的一场献礼。

那时的自己,害羞,敏感,不爱说话。有时家里来了客人,便躲在窗帘后面不肯出来,任大人怎么哄也不肯露面。渐渐地,父母将注意力转移到新生的弟弟身上,我站在他们身后,见他们其乐融融地生活,竟油然生出一股被抛弃的绝望感。

这份不安全感刻进骨子里,随着全身的血液汩汩流动。以至于长大后的我,对人和事都抱有冷淡的态度,不能全身心地信任一个人,偏又心存妄念,希望有人可以凭借文字来找到自己。

“我认为,如果只是想要获得掌声与鲜花的话,写作之路是无法长久的。”好友曾在回信里说了这么一句话,如同匕首一般,在撕裂时间的同时,撕裂我所有的自欺欺人。

写作并不能使人获得幸福,相反,它赐予的痛苦远胜过欢愉。

但还是要写下去。如同彳亍于苍茫雪原,入眼皆是荒芜,我知晓自己的惆怅微弱贫瘠,不可与这寒冷抗衡,却依然将其点作零星豆火,借予灵魂取暖。人是需要剖析自己的,以免灵魂长期生着麻木的病。

那是我心之所向。

归程时,编辑给我发来了短信。前面多是致歉安慰之语,只在结尾处说道:“你总说自己是没有天分的写手,可我仍然坚持那个观点:若是真的喜欢,就能坚持;若是能坚持,那一定会成功,只是你要等。”

窗外,机翼划开云层,蓝紫色的云絮如糖果一般散布。我闭上眼睛,安心地在九千米的高空上做梦。梦境里,我披荆斩棘,出走半生,归来时,一颗赤子之心不变,人依旧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