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菊玲
【摘要】以文秋芳的产出导向法为理论基础,探讨其在高职幼儿教师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教学方法。依此构建从“输出驱动”到“输入促成”再到“产出评估”的教学过程,挖掘实施产出的有效途径与评估方式,提升学生的语言产出能力,实现有效的幼儿教师英语口语课堂教学。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 幼儿教师英语口语 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幼儿园混龄教育的现状与效果研究,课题编号:SGH17H448。
【中图分类号】G6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0-0192-01
一、研究背景
目前,各高职院校教师在幼儿教师英语口语教学中积极探索新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包括:浸入式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模式、以工作为导向的幼儿教师英语口语教学模式以及以就业为导向的幼儿教师英语口语教学模式。但是,这些教学模式都强调语言的接触,而忽视了语言的输出。因此,并没有改善高职院校幼儿教师英语口语教学质量。
本文依据产出导向法,试图从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方面对幼儿教师英语口语课堂提出新的教学方法,旨在针对我国高职幼儿教师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二、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简介
(一)产出导向法
产出导向法于2014年10月在“第七届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上正式被命名为POA(Production?鄄oriented Approach)[1]。此方法提倡学和用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强调语言的输出。并且以输出驱动为主要手段,既可以促进产出能力的提高,又能够改进语言吸收输入的效率。因此,有效地避免了语言学习中学和用分离的教学现状。
(二)产出导向法教学流程
产出导向法包括输出驱动假设、输入促成假设与选择性学习假设,并以此为基础创设了以教师为前提的三个核心流程:一是驱动(motivating);二是促成(enabling);三是评价(assessing)[2]。
三、产出导向法在高职幼儿教师英语口语中的应用
产出导向法包括三个环节:驱动,促成和评价。在幼儿教师英语口语这门课中的具体运用如下:
第一,创设幼儿园生活和学习情境,使教师成为课堂有效的驱动者。
驱动是产出导向法的首要环节,教师应利用产出任务驱动学习和输入性学习促成产出,学用结合,积极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通过幼儿园案例呈现场景,挑战学生产出能力,从创设幼儿园情境入手,通过模拟幼儿生活、幼儿园生活、幼儿英语故事、幼儿英语歌曲等方式实现输入与输出的巧妙结合,根据课程内容创造幼儿园交际情境,突出幼儿英语口语教学的实践性。
第二,有效促成幼儿教师英语口语交流,打破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
语言输出在产出导向法中尤其重要。学生首先应根据幼儿园场景,促成观点,再通过场景展示促成语言,并最终促成结构。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填鸭式”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打破口语课堂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让大多数学生大胆地开口说英语,模拟幼儿园生活和学习场景,达到最优教学效果。
第三,适时进行课堂评价,促成卓有成效的产出效果。
产出导向法主张“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要以‘学习发生为最终目标”。学生通过完成口语任务进行后测,教师根据完成情况对学生的产出进行评价。根据我国高职幼儿教师英语口语课时有限的现状,而要促成学生学习发生,就必须改变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学用分离的现状[3]。
四、传统课堂模式和产出课堂模式对比分析
作者在对幼儿教师英语口语传统课堂与产出模式课堂进行了对比中发现二者在学习目的,教师任务,及学生任务方面有很大差异,具體内容如下图:
对比结果表明, 产出教学课堂把语言学习中输入和输出有机联系在一起,并强调了语言输出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极大的提高了幼儿教师英语口语课程的教学质量。
五、结论
在高职幼儿教师英语口语教学中,产出导向法主要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首先,通过课堂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幼儿园活动,促成产出。此外,教师对学生学习产出进行评价,并对在口语课堂学习中表现优异的同学给予肯定和赞扬,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幼儿园场景口语练习活动中来。然而,本文只是从理论层面对产出导向法在高职幼儿教师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进行阐述,尚未将其付诸于课堂教学实践,这个问题还值得我们在后续的研究中思考并付诸于行动。
参考文献:
[1]桂诗春.此风不可长——评幼儿英语教学.教学研究.2012(11).001
[2]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547-558.
[3]刘茵.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校园英语,2014(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