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静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0-0088-01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一种必备能力。在现代社会,只会读书,只会看书,只会写文章是万万不行的,以前不善言辞的老实人将不再适应社会的需要。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口语交际”方面的要求明确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在语文课本上也在每个单元的结束都安排了口语交际专项培训。所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當务之急,但是现状并不乐观。如何让学生爱上口交际?如何让“说”之花开遍课堂?现结合我的教学实际,浅谈自己在口语交际有效教学方面的几点粗浅的做法。
一、利用阅读教学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阅读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文本、学生三者互动的过程,是师与生、生与生进行学习交往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训练是十分重要的。而口语交际训练仅仅依靠几节口语交际课远远不够,应该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始终。因此,在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备课环节,教师就应该吃透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可以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因素,扎实有效地开展“口语交际”训练,凸显“口语交际”特色。
例如:在《找春天》一课教学中,学完课文后,我展示了这样一个课件:一幅美丽的春景图,上面有未张叶的大树;冰冻的小河;枯萎的草地;还有未开的菊花和荷花;还有一位春姑娘。教师动画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后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学生说春姑娘到过的地方都变了样?教师随即问:“春姑娘变得怎么样了?看哪个同学最棒用我们学过的课文的格式说一说!”这时学生活跃起来了,有的说:“春姑娘跟大树说话了,说着说着,大树长叶了。春姑娘跟小草说话了,说着说着 ,小草从土里探出了头。春姑娘跟荷花说话了,说着说着,荷花开了……”还有的这样说:“春姑娘给大树洗澡了,洗着洗着,大树绿了。春姑娘给小草洗澡了,洗着洗着,小草绿了。春姑娘给荷花洗澡了,洗着洗着,荷花红了。……”这时老师说:“你们太棒了!比书上写的还要棒,你们这么小的年纪就会作诗,你们是小小作家!”这时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的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老师!老师!我还有,我也当小作家……”一生说:“春姑娘在封冻的河面上蹦呀跳呀,冰层裂成了碎块,化成了流水;春姑娘在大地上踩呀踩,春草探出头来和我玩耍;春姑娘抱住花枝轻轻摇呀摇,花骨朵开了……”老师和同学们都用赞赏的眼光看着这位同学,老师伸出大拇指说:“老师因有你这样的学生而骄傲,不用课本上的格式就能说的这样棒,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意……”
二、创设情境,激发口语交际兴趣
想说爱说是口语交际的前提,会说才是教学的目的。在课堂上,教师要巧妙地创设各种口语交际情境,引发学生对交际话题的兴趣,调动其积极参与。在参与的同时,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也会随之产生。如一年级上册中,学了《菜园里》后,我让孩子们和父母去买菜,学习讨价还价,说说见到哪些菜?有什么特点?然后要求学生动手画一画,最后根据所画景象具体描写。这样做使听说、画、写结为一体,有利于调动写作兴趣,也有利于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学习。第二次再让学生参观果园,看看果园里的水果有什么特点?仿照课文的样子说一首《果园里》的诗。又如在“秋天”这个主题单元,我先让孩子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眼中的秋天,然后根据课后进行《秋天到》诗歌的创作,孩子们的作品异彩纷呈,紧接着,我又让孩子进行了“我眼中的秋天”习作,孩子们的作品同样让我欣慰:
片断:
果园里,石榴笑开了她那盛满“珍珠牙齿”的嘴,一颗颗珍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苹果很怕人,没等秋姑娘给它打扮,她已羞得满脸通红。
三、利用多种途径扩宽口语交际渠道
1.将口语交际融合在识字教学中
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主,有些人认为识字课就是单纯地识字,重要是把字记住就行了。其实,在识字课上,我们一样能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我根据低年级孩子的特点,为学生设置了特色识字活动,让学生在做识字卡的过程中进行认字,在认字的同时进行口语交际。例如,我在教学《识字1》一课的生字时,创设了两个口语交际情境,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进行了口语交际:一是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并讨论:“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让他们在宽松、自在的小天地畅所欲言,发表见解,互相切磋。二是让学生“学当小老师”。在汇报识字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在汇报所学生字后当小老师,可以邀请小朋友读,并给予评价,甚至可以让同学们围绕生字的学习向这位“老师”提问题。学生在这种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有利于培养学生说话的准确、简练、有条理的能力。
2.将口语交际自然融合在教材中
低年级学生充满了想象力,而每篇教材都有学生想象的空间。在教学中,我们若能充分地借助教材,不断地为学生提供交际的内容,学生才能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有些文章作者常有意不把意思挑明说透,刻意留下“空白”,让读者揣摩。其实,“空白”部分既可以发挥孩子想像能力,又可以锻炼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就应该用好这些“空白”处,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用创造的才智为这些“空白”添补亮丽的色彩。例如学习《坐井观天》这篇充满童趣的寓言故事,就是一篇进行口语交际的好教材。在授课时,我就让学生顺着课文的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将课文内容适当延伸,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小鸟飞走后,青蛙有没有跳出来呢?如果跳出来的话,它会看到什么呢?又会说些什么呢?在老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跃跃欲试,各抒己见,就连平时不太发言的同学把手举得高高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他们描绘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画面,一个又一个富有创意的童话,真令人欣喜。《自己去吧》写到“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过了几天,小鹰学会了飞翔。”小鸭和小鹰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文中没有描述,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补充空白。像这样留有艺术空白的课文,小学教材中还有许多,关键要靠我们教师是否能积极挖掘,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使阅读教学的课堂,放射出亮丽的光彩。
交际能力的形成需要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机会,激发其表达的欲望,把握契机,有步骤地进行指导,学生的口语表达交际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口语交际之“花”就会开遍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