禇宏启
特别怀念上个世纪的80年代,那个时代物质条件并不丰裕,但是整个社会却是那样的健康、朴素、向上,那个时候的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在希望的田野上》一直萦绕心底、终生难忘。那个时代是1978年改革开放所开启的。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由过去的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转移对于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没有这个转移,就没有今天中国的成就与崛起,就没有物质的丰富与文化的自信。国人都该向这次伟大的转移致敬致谢。这次转移也开启了中国教育的新时代。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候,我在读初一,当时的情景就仿如昨天,历历在目。一晃40年过去了,回顾过往,世事沧桑,但往事并不如烟,值得纪念与反思。对于中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社会变迁和教育变迁,我是亲历者,经历过许多难忘之事,有无数话语可说。但限于篇幅,我只能“写意”式粗描,不能“工笔”式细绘。就从教育与社会变迁、教育与人的发展两条主线去粗描吧。
有人曾问:这个世界会好吗?尽管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完美过,尽管有時会出现波折、停顿甚至倒退,但总体而言,这个世界会越来越好。改革开放40年也是如此,前后对比,今非昔比,旧貌换新颜,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民主化、法治化等现代化变迁持续推进,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日出东方正在崛起,长期以来积贫积弱被人蔑视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无数志士仁人的梦想已经初步实现,对此历史性成就,每一位中华儿女包括海外游子都感到骄傲与自豪。
教育受益于这个时代、受益于这个时代的社会发展。国家越富裕,就越有财力发展教育。中华民族重视教育,社会给了教育巨大支持,既有“人民教育人民办”的义举,也有政府勇于承担教育投入责任的壮举,还有各界捐助教育的善举。40年来,我国建立起类别合理、层次完备的现代教育体系,义务教育实现“普九”,高中阶段教育实现普及化,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并将走向普及化,职业教育获得大发展,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实现了根本改观,教育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不断向前推进,这些都是了不起的历史性成就,令诸多发展中国家羡慕不已。教育的发展,提高了社会文明水平,提升了国民素质,为各行各业培养了大量人才。教育发展与国家发展互相支持、相得益彰,优先发展教育,是改革开放40年的重要经验。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历史上发展最好的一个阶段,没有战乱没有内乱,国家现代化的车轮滚滚向前。一个人不能选择所处的时代,生逢何时,全靠运气。我在改革开放这样一个时代接受初中教育、中等师范教育、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并在1994年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其后又一直研究教育,并从事教学与管理实践,可以说适逢盛世,深感幸运。作为个人,惟有坚守人道、理性、民主、法治等现代精神,为国家现代化特别是教育现代化尽绵薄之力,才能无愧于中国历史上这个伟大的时代。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发展的最宝贵经验是什么?或者说,“灵丹妙药”与“秘密武器”是什么?是制度创新激发了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社会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小岗村的包产到户改革,深圳经济特区的平地崛起等,都是制度创新带来的发展奇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制度在内的一切社会制度,其最根本的价值就是“激励”,就是打破平均主义,就是让人多劳多得,就是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条根本经验,对于中国未来40年的教育发展意义重大,不可轻视更不能无视。
过去40年,在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下,我们完成了教育的规模扩张,中国教育长高了长胖了,但不够强大,有点“虚胖”甚至有些“脆弱”。很多学生应试能力强,但创新能力弱,中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服务于国家现代化的能力亟待提升。病因何在?就基础教育而言,烤(考)糊了、管死了,是两大主因。分数挂帅,为考而学而教,政府对学校、学校对教师、教师和家长对学生都是管得过多过细过死,导致我们的教育缺少活力。
借鉴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发展的最宝贵经验,未来的中国教育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提供更具人道、理性、民主等现代精神的制度安排,对于每一个学生、每一位教师、每一位校长,释放其潜力,激发其动力,尤其是焕发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样的教育,才能有力支撑国家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