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芬 殷红清 魏凯 明佳佳 陈潇飞
摘要: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设“世界硒都·中国硒谷”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科技支撑促进硒资源开发取得的主要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世界硒都·中国硒谷”;科技支撑;主要成效;政策
中图分类号:O61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8)21-0027-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21.006 開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trategic Research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elenium Capital of the World and Selenium Valley of China"
ZHU Yun-fen1,2,YIN Hong-qing1,2,WEI Kai3,MING Jia-jia1,2,CHEN Xiao-fei1,2
(1.Enshi Autonomous Prefectur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Enshi 445002,Hubei,China;
2.Hubei Selenium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Enshi 445002,Hubei,China;
3.Enshi Selenium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Agency,Enshi 445000,Hubei,China)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the necess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elenium Capital of the World and Selenium Valley of China",in Enshi Tujia and Miao Autonomous Prefecture,the main achievemen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elenium resources are analyzed,an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re proposed.
Key words: Selenium Capital of the World and Selenium Valley of China;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 main achievements; policies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文简称恩施州)拥有世界惟一探明的独立硒矿床和全球最大的天然富硒生物圈[1],具备人无我有的资源禀赋。2011年9月,第14届国际人与动物微量元素学术委员会授予恩施州“世界硒都”称号[2]。近年来,恩施州政府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胆探索“硒+X”模式,将生态富硒产业发展作为人类健康、精准扶贫、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努力打造全国全省富硒产业发展先行示范区。科技创新是引领产业升级、驱动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3],为加快硒资源开发利用步伐,抢占硒产业发展制高点,推进“世界硒都·中国硒谷”建设,需要通过科技支撑来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地为恩施州硒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服务。
1 “世界硒都·中国硒谷”建设的必要性
1.1 建设“世界硒都·中国硒谷”是国民健康的需求
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标志[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推进建设健康中国的新目标。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恩施州州长刘芳震建议将硒产业纳入国家重点健康产业。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健康元素、长寿元素和抗癌元素,具有不可替代的生理保健功能,缺硒会导致多种疾病发生[5]。中国有72%的地区土壤环境缺硒[6],催生了强大的富硒产品消费市场,建设“世界硒都·中国硒谷”、大力发展硒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顺应了国民健康的需求。
1.2 建设“世界硒都·中国硒谷”是打造特色产业增长极的抓手
《湖北省富硒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明确提出以恩施“世界硒都”为核心,打造千亿富硒产业集群。2015年硒产业被纳入省级发展战略,在《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支持恩施州加快建设富硒产业发展先行区。在省级战略支持下,恩施州把以补硒康体为主要内容的硒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纳入四大产业集群,力争打造“一谷、两基地、三示范区”。建设“世界硒都·中国硒谷”正是落实省州一系列战略部署、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1.3 建设“世界硒都·中国硒谷”是精准扶贫、绿色发展的核心
恩施州是全国最年轻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是武陵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7], 要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依托资源禀赋,实现差异发展。同时恩施州也是全国、湖北省的重要生态功能区,除恩施市外,其他7个县(市)都是限制开发区域,特色开发、绿色发展是恩施州的必然选择[8]。近两年,中央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生态富硒产业既是特色产业、绿色产业,又是新兴产业、战略产业,是精准扶贫、绿色发展的核心。
2 科技支撑“世界硒都·中国硒谷”建设的主要成效
2.1 组建科研平台
依托“世界硒都”金字招牌,相继成立了国家富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北省富硒产业技术研究院、湖北省硒与人体健康研究院,为硒资源开发利用打造出了高规格的科研创新工作平台。富硒生物食品开发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硒专业委员会等纷纷落户恩施。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恩施州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签订有战略合作協议,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理学院共建天然富硒功能食品联合实验室,与武汉轻工大学合作联合成立恩施州绿色富硒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研究院。
2.2 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近年来,恩施州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引进、选拔力度,全州硒资源开发利用人才规模不断扩大,人才质量持续提升,初步形成了一支较为优秀的自主创新人才队伍;此外,在各项政策的激励引导下,富硒产业联合创新团队人才总量也在稳步上升,聘请了国际硒学会主席Gary教授、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第十四届国际人与动物微量元素大会主席雷新根、新西兰奥克兰大学郭秀蓉教授、匈牙利圣伊斯特万大学米浩教授等多名国内外高层次人才为恩施州政府智库专家,为全州富硒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智力保障。
2.3 取得多项科研成果
在富硒功能食品、生物有机硒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原料基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生物有机硒检测方法研究、富硒食品标准研究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筛选硒富集能力强的植物品种、作物“野转家”种植、生物有机硒提取等方面取得成功;富硒种植、养殖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鼓励和支持硒资源开发利用的协同创新和产品开发,依托龙头企业,大力促进硒科技成果转化,开发的富硒蛋、富硒冷水鱼、富硒黑猪肉、富硒功能食品等几十种富硒特色产品, 投放市场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硒研究水平仍然较低
富硒产业科技支撑体系不完善,基础研究能力不足,新技术、新工艺研究严重不足,硒产品还局限在农副产品的范畴,没有几个能拿得出手的高科技含量的硒产品,大多涉硒企业都还在从事最低端的产品生产。深加工缺技术、缺资金、缺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部分企业的投机取巧行为,其不是在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上想办法,而是简单地模仿复制,鲜有企业能自觉地研究硒资源开发与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生态文化旅游业等产业的融合之策,无法打造骨干龙头企业,区域不能协作、优势不能互补。
3.2 标准化程度不高
由于富硒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目前仅制定了农产品含硒限量标准,还未出台每种硒产品的具体含量等级标准。基地种(养)殖、生产加工、市场销售环节缺乏统一标准,产业基地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不高,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硒产品没有量化指标,消费者很难准确掌握每天的硒摄入量。硒产品检测成本偏高、检测时效性不强、同一批次检测结果不稳定等问题依然存在。
3.3 科技人才仍然短缺
本地缺少顶级硒研究专家学者,硒研究科技人才数量不足,人才引进体制机制缺乏活力;科研创新激励政策研究不够,现有科技人才扎根难,导致涉硒研究的科技人员缺乏、人才流失。企业研究应用人才缺乏,科技创新与科研成果转化难度大,与产业发展需求相差很大,难以满足恩施州硒产业发展的需要。
4 科技支撑促进“世界硒都·中国硒谷”建设的措施建议
4.1 科学谋划,全面系统稳步推进
围绕 “一谷、两基地、三示范区”和“四大产业集群”的总要求,以及打造全省特色产业增长极的目标任务,坚持“科技引领,实体支撑、三产融合、品牌兴起”,以富硒农业为基础,以富硒食品加工、富硒生物医药为支撑,以富硒健康养生旅游业为延伸,积极探索硒资源开发利用的科技支撑路径,破解一批制约特色硒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培育壮大一批支撑引领作用大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培养一支特色硒产业发展的科技人才队伍;创建以硒产业为主导产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区,聚集科技创新资源,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使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力争把恩施建设成为享誉全国的硒标准的研究与制定中心、硒资源的评价与开发利用中心、硒与人体健康的学术权威中心和硒产品的研发中心。
4.2 加强创新平台构建,打造创新资源集聚地
打造硒前沿科技研发地,依托行业骨干企业、科研机构和大学,支持建成一批国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校企共建研发中心、科技孵化器等,认定一批州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基础研究型技术创新平台包括硒资源利用评价研究中心、硒的分析检测研究中心、硒与人体健康研究中心、硒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北省、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湖北省硒应用技术与产品开发研究院等;应用研究型技术创新平台包括硒产品质量标准研发中心、农产品精深加工研发中心、富硒功能食品研发中心、富硒药食用菌工程中心、富硒益生菌工程中心、硒新药物研发中心、质量标准研发中心等。
4.3 加大科技人才工作,强化创新智力支撑
一是组建科技创新团队。通过建设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选派科技特派员等,加大本土科技人才的培育,支持本土人才创新,建立农学、医学、药学、食品、化学、生物工程、管理、营销等跨学科的结构合理、层次清晰、产学研结合的联合创新团队。二是引进创新型领军人才。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大力借智借力,引进或柔性引进一批硒产业发展创新型领军人才,组建恩施州硒资源保护与开发专家委员会,与恩施州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开展科技创新,使之成为恩施硒产业的智库专家,为全州的硒产业创新发展服务。三是开展专业培训。邀请国内外知名硒专家到恩施州开展讲座,利用职业培训机构开展硒产业实用技术培训,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局面,培养一批硒产品生产能手、营销能手,发展一批硒产品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四是鼓励创新创业服务。组织和动员科技人员深入企业开展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服务,形成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从科研院所和高校选派一批科技人员进入企业,研发技术、开发产品,特别是鼓励科技人员带专利、带成果、带技术到企业推广应用。
4.4 掌握核心技术,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以特色生物为载体,以提高行业技术含量为切入点,以推进硒产业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硒资源研究利用、有机硒生物生物转化、硒产品质量控制、重大疾病功能产品、硒资源功能评价等为主要内容,开展硒资源开发利用科技攻关。重点在硒资源普查、农副产品硒含量调控、富硒产品中硒的定性定量分析、富硒产品评价标准及安全功效评价、硒产品中镉等重金属离子脱除方法、聚硒作物“野转家”种植技术、聚硒微生物利用、硒蛋白提取工艺、废弃物中硒利用、人体补硒摄入量标准、贫硒地区人工增硒技术、药食同源富硒系列产品、有机硒食品配方及生产工艺、无机硒产品生产及生产工艺、食品新原料开发、硒肥硒饲料应用技术、生物硒功能食品、生物硒药品、硒健康养生模式、硒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研究等方面加大科技攻关力度。
4.5 积极建设质量标准体系,抢占发展制高点
推动制定全国统一的富硒产品行业标准、推荐标准和安全标准,把握标准话语权。积极开展硒与人体健康标准研究,调查恩施州内土壤硒含量高中低地区、北上广等大城市及东北地区人体血硒含量水平,研究确立人体血硒健康标准。开展有机硒检测方法标准和硒产品标准研究,推动企业标准、团体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国家推荐性和强制性标准制定。推进基地规范化建设,研究制定马铃薯、水稻、茶叶等主要作物富硒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切实把握话语权、提升软实力。
4.6 着力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提升国际话语权
一是加强国内交流。实施走出去战略,联合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加强与中国科技大学苏州研究院、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轻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的交流与合作,推进科技项目、科研成果、创新平台等要素共享。二是加强国际交流。继续支持与奥克兰大学共建功能食品研究,与匈牙利圣伊斯特万大学开展硒的形态分析与检测技术研究。加强与国际硒学会秘书处联系,开展科技合作,争取国际硒学会秘书处在恩施州设立办公室,提升恩施州的国际话语权,与世界接轨,争取国际组织授牌恩施“全球富硒功能农业示范区”,使恩施州进入全球硒产业第一方阵。
5 政策研究
5.1 考评政策
出台《“世界硒都·中国硒谷”建设的科技支撑实施方案》,围绕目标任务,加大工作督办检查力度,通过完善检查通报、工作考评、部门联席会议等制度,保障州委、州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5.2 财政政策
建立硒资源保护与开发项目库,设立专项基金,对硒科研、产品开发、科普宣传、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支持,实施一批支持富硒产业发展的大项目,扶持一批有实力的硒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尽快做大做强。
5.3 人才政策
明确硒产业“人才特区”,允许对硒产业人才重用、重奖、重薪,在人才引进项目上重点向硒产业倾斜。选派科技干部、博士服务团重点针对硒专业人才。加大硒人才专项经费投入力度,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硒专家库、研发中心、实训基地和双创孵化器等。
5.4 激励政策
把创新主体与利益主体结合起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自主灵活、形式多样的分配激励机制、竞争激励机制、考核引导机制和分工合作机制等,把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激发出来,提高团队工作效率。
5.5 法治政策
加强法治建设,依法保護富硒产品的知识产权。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开展假冒伪劣产品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声誉,依法打击破坏公平竞争的违法行为。
参考文献:
[1] 湖北省地矿局与恩施州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4,28(1):107.
[2] 沈艳芬.关于支持恩施自治州富硒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J].楚天主人,2014(12):34.
[3] 李支东,张运华,罗小芳.基于创新驱动理论视角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72-78.
[4] 王长青.把人民健康书写在高质量发展旗帜上[J].群众,2018(13):25-27.
[5] 薛德平,傅辛福,李吉学.微量元素硒的生理功能[J].南京军医学院学报,2000(2):103-104.
[6] 王兆双.土壤有效硒提取方法比较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4.
[7] 向红林.少数民族特困地区人才资源开发与利用问题研究[D].湖北恩施:湖北民族学院,2011.
[8] 朱丽红.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发展权保护研究[D].湖北恩施:湖北民族学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