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东解体之后,全球化风起云涌,中国很好地利用了这个二战以来,对大国而言难得的战略机遇期,迅速崛起为全球重要力量。中国民众也在短期内基本摆脱贫困,积累了惊人财富。当下在中国涌现了一群千亿富豪。
世易时移,随着中国政治、社会、经济的三重变迁,最富裕的这代中国人正在逐渐离我们远去。
在未来中国,再度狂风骤雨般书写财富神话的机会,如过江之鲫般涌现的土豪群体已是过往,轻易实现人生小目标者可能逐渐寥若晨星。
我们罗列了十个理由,解释为什么最富裕的一代中国人在远去之中。
1、中国经济爆发式增长期已经过去
个人财富的积累取决于国家经济的兴衰,在过去20年,中国经济的增长令人眩目。
回顾1997年东亚危机至今的20年,中国经济体量大涨:1997年之时中国GDP仅为7.85万亿元,当时人民币汇率为8.28,折合约9500亿美元,人均仅774美元。这大致仅和目前的乌干达等非洲贫困国家差不多,离当下的越南、印度都差得远。
到了2016年,中国GDP已比1997年增长了近10倍,折合约为11万亿美元。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体量和日、德、英三国的总和相当。
中国富裕群体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而涌现,人类也随着中国迈入现代化、城市化国家而取得了显著的减贫成绩单。过去20年,扣除掉中国的脱贫人口,地球的贫困人口变得不是不少,而是更多。
请不要忘记,在1997年,中国虽然在当时是一个充满蓬勃活力之地,但其经济实力,仍然仅可归属为全球倒数的低收入国家。在未来,我们已不能指望中国重新复制爆发式经济增长。
2、中国人民币大发行的洒钱阶段可能已一去不复返
在1997年之际,中国的广义货币M2仅为9.1万亿,相当于当时GDP的115%,而到了2016年底,M2已是155万亿,相当于GDP的两倍。
如此超级货币周期恰好搭配了史无前例的庞大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保证了中国物价指数CPI的中枢水平不升反降。
这一点可能和普通民众的直观感受相悖。在90年代中国还是很容易遭遇5%以上的物价涨幅,而近年来,3%的CPI都不多见了。
庞大而廉价的消费品滚滚而来。这种发钞节奏,决定了存钱不如借钱,借小钱不如借大钱,冒险者迅速攫取了谨慎者的财富。在未来,我们已不能指望央行再度任性发钞。
3、中国最惊人而无度的行业暴富机会已消退
回顾1997年,中国还不存在市场化的房地产行业,私家车对绝大多数国人而言还是个奢侈的梦想。
20年间,从攫取矿业等资源,到房地产开发等人脉和资金密集行业,再到IT和互联网等科技英雄时代,挖矿的、盖房的、用网络开全球地攤货的,以及少量做制造业和消费品实体的,构成了中国富裕人群的基本特质。由于金融业没有掌握在私人部门手中,因此金融业的暴发户反而不是那么庞大。
投资回报率在中国迅速走低,2012年之前,中国投资回报率ROE估计在12%-18%之间,而当下扣除金融业之外,中国实体经济的ROE约为7%。
中国进入了低利率时期的优质资产荒困境。在未来,人们很难指望中国还会涌现凭胆气耍流氓拉关系就能搞定的暴利行业。
4、中国人最显著的收入增长期似乎也已远去,涨工资越来越难了
从工薪族的角度看,1997年城镇职工大约7亿人,当年工资总额9602亿元,折合年工资收入仅为1380元,月薪也就120元。到2016年估计城镇职工约7.9亿人,工资总额达12万亿,折合年和月工资分别为1.5万和1250元。上述数据可能和普通民众的直观感受不一致。
尽管如此,从不太靠谱的数据看,20年中国经济增长10倍,职工工资也增长了10多倍。其实当下普通工薪族月薪在3-5千,京沪等一线城市中位数月薪大约为1万元。
普罗大众尚且如此,中国富裕阶层的财富积累显然更为惊人。万元户已作古,人生小目标才有些气魄。在未来,中国人口红利的远去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使得收入增长必然随着经济成长回落的大势而不再汹涌。
5、中国最蔚为壮观的资产价格膨胀可能也已接近巅峰
中国人资产配置日益多元化,除了传统的银行储蓄之外,中外房地产、股票、理财、艺术品等纷至沓来。在各种资产价格膨胀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楼市和艺术品市场。
1997年,中国还无所谓房地产市场,2000年前后,京沪市区的商品房价也就在每平米四五千,现在则动辄10万,一线城市房价足足涨了15-20倍,全国房价的普遍涨幅也不会少于10倍。
是什么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很可能不是工资收入差异造成的,而是是否买房置业拉开了贫富差异。你若在一线城市有两三套房,基本就迈入千万富翁俱乐部。
当中国的房价等资产价格到了今天的高位,在未来,中国资产价格很可能不是令人艳羡的,而可能是蕴含风险甚至陷阱的。
6、中国家庭部门最轻松的税负阶段将迅速成为过往,税收和死亡是必可避免的趋势
过去20年,从GDP初次分配看,企业占20-25%,家庭部门尽管占比下降仍占近60%;但从税收占比看,企业贡献了近70%,家庭部门贡献仅约12%。
直到2016年,中国政府征缴的个人所得税也仅刚突破1万亿元。高收入人群的税负过轻和敛财过速是平行的。
如果企业税负无法更沉重,那么家庭部门的税负必然显著增加。在未来,涉及个人税负的“三重门”将陆续出现,即遗产税,房产税和更完善的个人所得税。无论如何,家庭部门税负整体过轻,结构失衡的状况无法延续。
7、中国人力资源最廉价高效的积累阶段可能正在远去,尽管中国政府仍然苦苦坚持
当下中国的富裕人群,按照1997年之前大学毕业算起,大致是40向上的年龄,更年轻的富豪群体暂时还不是主流。
很幸运的是,彼时在中国的中学和高等教育还是非常便宜和高效的,贫苦子弟进入名牌大学的机会多多。
而当下,中国教育不公现象似乎在抬头,重点中学的入门竞争,国际学校的遍地开花,高考招生的奇特录取线,漂洋过海的中国学子,使得从教育层面开始,社会阶层的纵向流动已很不顺畅。
8、中国最节俭的一代人在谢幕,新生代能花不能挣的迹象逐渐显露
中国人传统上爱储蓄,1997年,中国城乡居民的储蓄仅为4.6万亿元,这在当时相当于城镇职工3年多的工资;2016年底估计居民储蓄已接近60万亿元,大约相当于城镇职工5年的工资。
如果考虑到房产,除储蓄之外的金融动产,那么中国人在过去20年积累下来的财富更为庞大。考虑到庞大财富的积累早于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的门槛,这个财富存量总体上是依赖节俭和储蓄而成。
但总体上中国家庭部门的储蓄率已在下滑之中。舒适的成长环境带来更强安全感、更强依赖心的新生代,他们花钱多过挣钱,追新逐异多过勤俭节约。
在未来,中国人不太可能重复过去20年的高储蓄,甚至已积累的庞大财富都有可能被逐渐消耗。老龄化和新生代共同催生日益临近的坐吃山空。
9、中国贫富悬殊最为惊人反差的世代不可维持,旧格局必将被打破
中国120万人拥有中国家庭部门全部可投资金融资产的37%。贫富鸿沟触目惊心。在未来,随着政府推动社会公平进程,食利阶层难以长袖善舞。
10、中国所经历的伟大而幸运的时代,在快速划上句号
过去20年,人类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全球化时期,中国抓住了改革开放的良机。特朗普现象的出现,及其在欧洲可能蔓延之势,都标志着这个伟大而幸运时代的终结。
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即便尚未终结,其内涵和形式也一定已发生了重大改变。中国最富裕的这一代人的崛起,既依賴个人奋斗,但更大程度上是发了“国运财”,圈了块地、占了个矿,钻了个法律的空子的模式不能不终结。即便全球化在碎片化,孤立主义在抬头,中国崛起之势难阻。但这已不意味着中国已有的老式富豪可以延续其敛财的陈旧模式。
回顾20年世事变迁,很可能最富有的一代中国人在逐渐远去,人们怀着复杂的心情旁观他们。深刻的时代烙印,和并不足以驾驭庞大财富的有限心智,使得这一代富裕阶层可以得到普罗大众的羡慕,但难以得到公众的追随和认同。
最富裕一代中国人的整体形象支离破碎,光怪陆离,他们拥有庞大的财富,但不太可能赢得同样巨大的尊重。如果王健林或者马云老去,远去,会有人为此唏嘘吗?很难。引领中国未来富裕群体的灵魂人物,尚未出现。
从首富变迁史看透中国经济结构
纵观这十多年的首富变迁,房地产、IT、家电和能源等,是绝大多数中国富豪的“发家之地”,占比高达百分之七八十。改革开放的体制红利,加入WTO,国际化,城市化,工业化,股票市场爆发等等都为财富创造提供了源动力。
前些时候,还没有把首富的位置坐稳的马云就被汉能控股集团的主席李河君挤下了宝座。马云的淘宝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李河君的汉能相信很多刷朋友圈的朋友是听都没听说过。首富的位置像是被一个神秘莫测的忍者夺去了。
谁是中国的首富,不仅中国人关心,全世界都关心。马云和李河君在财富之巅的这场巅峰对决被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彭博社等全球著名财经媒体广泛关注。而在1999年7月19日,英国人胡润排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和国际接轨的财富排行榜的时候,全世界对此几乎是兴趣寥寥。你知道中国第一份国际水准的财富排行榜上的首富是谁吗?绝大多数人可能答不上来。是那时刚从牢里出来的刘晓庆。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中国首富这14年来的征程。
1999年 电影明星刘晓庆;
2000年 中信集团荣毅仁家族;
2001年 希望集团刘永好家族;
2002年 中信泰富荣智健家族;
2003年 网易丁磊;
2004-2005年 国美黄光裕;
2006年 玖龙纸业张茵;
2007年 碧桂园杨惠妍;
2008年 国美黄光裕;
2009年 比亚迪王传福;
2010年 宗庆后家族;
2011年 三一重工梁稳根;
2012年 哇哈哈宗庆后;
2013年 大连万达王健林;
2014年 腾讯控股马化腾。
过去这十四年中国首富几乎是一年一换,这和美国的情况可谓是天差地别。盖茨和巴菲特两大富豪10好几年雄踞财富榜首位的盛况在中国几乎不可能被复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让我们来看一看首富变迁的脉络。
1999年到2002年:利用体制创造财富的时代
所谓的改革红利被离体制走得近的人大量俘获,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荣氏家族是举世闻名的红色资本家,靠整合体制内的资源打造出自己的财富航母自不必说,刘永好家族的新希望集团又是怎么回事呢?中国为了加入WTO,把农业作为了让步牺牲的领域,直接给农民的农业补贴被视为禁区。
因此为了确保粮食安全,国家的支农资金绝大部分流入了化肥商、农药商、农膜商、种子商、配方施肥、生物技术专家的手中。在农村工业化的过程中,涉农企业一方面更多占有乡村资源获取“资源资本化”的制度收益,另一方面更多套取政府支农资金。这就是刘氏希望集团得以迅速累计财富的不为人知的重要源泉--所谓的政策红利,他们的业务结构可以良好的俘获这些农业领域的政策红利。
2003到2005年:利用和国际接轨和城市化进程创富的时代
2001年中国加入了WTO,体现在投资层面,国际化和城市化速度显著加快。美国的互联网泡沫得以在中国被复制,因为国际化的开放城市怎能没有互联网?许多人在美国的中国IT精英(如张朝阳者)看到了这一股潮流,纷纷回国创业,中国的IT业迅速崛起,最后由丁磊代表这一行业登顶财富巅峰。从2002年1月2日的0.95美元到70美元,丁磊的网易只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成为了纳斯达克的传奇。
中国的互联网泡沫不但复制的是美国的互联网泡沫,就连上市的地方都是美国的纳斯达克。城里人除了要用互联网之外,还有就是要改变消费结构。农村人在河里洗衣服,做饭的时候直接到田里摘菜,做饭烧的是草和灶,好几家人看一个彩电,可一旦被城市化了就不行了,于是各种超市和家电卖场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而在这些超市和家电卖场里,国美的黄光裕是最具战略眼光和最懂资本运作的,短短几年运用资金杠杆,攻城略地,如入无人之境。黄光裕的登顶可以说是中国国际化和城市化造就的,要感谢那数以亿计的鸟枪换炮,由农民变成现代市民的国人。
2006-2008年年间:是利用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创富的时代
2006-2008年年间,是中国股市最火的一个时期,各路资本大鳄展现神乎其神的财计,买壳上市,注入资产,剥离资产,股市就像橡皮泥,在他们手里想怎么捏就怎么捏,股票里的财富似乎可以就这样无限上涨。2007年,A股气势如虹,冲破6000点,许多股票一年就翻了几十倍,那一年碧桂园的杨惠妍以1300亿元成为中国首富。
中国的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监管机制严重欠缺,监管水平比起美国更是低了不知多少倍,给了不少吃人不吐骨头的资本大鳄以暴富的机会,再加上普通股民和不少企业家对西方资本市场传过来的的金融工程技术缺乏了解,结果都被那些长袖善舞的资本大鳄玩弄于手掌之间。这个时期首富的更迭就和A股的走势一样,频率高,寿命短。
2009年--至今:乘着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东风和消费群体中产化大潮创富的时代
2009年是中国汽车销售增长最快的一年,增速高达51%,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这意味着中国的消费结构正在加速中产化,中产阶级的迅速崛起将成为中国消费经济的脊柱。根据法国巴黎银行的数据,到2020年,中国的中产阶级家庭将占到整个中国家庭总数的40%,几乎和美国相当。
从数据来看,2008年那四万亿之后,中国中产阶级家庭占比呈现出了井喷似增长。汽车,智能手机,熟谙互联网科技成了中国中产阶级的标配。汽车业的王传福和智能手机互联网领域的腾讯马化腾的登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自然事件。当然国务院的那四万亿也使得本来要破灭的房地产泡沫焕发了第二春,没有这第二春主要为建筑业制造各种重机械的三一重工梁稳根和商业地产之王的大连万达王健林就很难有机会登顶。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在最近两年的财富榜上,IT行业的翘楚越来越多,前50位的IT富豪的财富已经连续两年增长40%以上。更为耀眼的是,IT行业是新上榜富豪最大的一个来源地。随着中产阶级和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的崛起,IT行业的创富能力会越来越强。中国正在走向美国似的知识经济时代。
纵觀这十多年的首富变迁,房地产、IT、家电和能源等,是绝大多数中国富豪的“发家之地”,占比高达百分之七八十。改革开放的体制红利,加入WTO,国际化,城市化,工业化,股票市场爆发等等都为财富创造提供了源动力。如今体制红利释放的差不多了,WTO和国际化造就的世界工厂也开始衰弱并转向内需了,城市化和工业化也随着债务危机风险的增加而放慢脚步,股票市场由于宏观经济形势的恶化还难以彻底突破熊市的禁锢,那么要问的问题是下一波的财富大潮将从哪里发动?
中产阶级和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不可阻挡,IT行业在中国将迎来井喷似的发展,知识经济将取代世界工厂和世界工地的定位。未来的首富将越来越多的来自于知识经济,这似乎是无可置疑的。以前做首富你要做体制的红人,未来做首富,你要成为科技产业巨子,这体现了中国经济产业升级,消费结构升级的巨变。
一个不得不提的事情就是中国IT富豪的企业相当大一部分的注册地不是在中国,而是在开曼群岛这样旳离岸金融中心,中国财富的核心正在加速离岸金融化,这到底是福还是祸呢?目前答案还不能轻易给出,有待观察。国家需不需要反躬自问,这些未来首富为什么不把公司注册地设在中国呢?
一部首富变迁史可以看透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和未来态势,绝不仅仅是茶余饭后的谈资那么简单,这一点,聪明的你,把握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