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的课程视角和课改理念下,教师应该以生为本,应多一些情趣,多一些自主自悟,多一些探究延伸,最大限度地构建一种扶与放相融的课堂机制,打造一个“以生为本”的小学美术理想课堂。
关键词:人文美术;充满情趣;自主自悟;探究延伸
尽管小学阶段的美术课堂以教师的教为主,以模仿为重,但教师仍然应该多一些放权,打造以生为本的生本课堂。比如,多一些情趣设计,多一些自主自悟,多一些探究延伸,大面积解放学生的脑、口、手,让每一个孩子在美术活动中都能得到发展,得到锻造,得到沉甸甸的美术综合素养提升。小学美术教师应该是这样的倡导者、参与者和建设者。
一、 “以生为本”的课堂应该充满情趣
泰戈尔说:“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为使教育的目标这枚鹅卵石更完美,教育需要水一样的“载歌载舞”。小学美术教学亦然。如果一个美术教师真正把学生放在心上,就会想方设法地去设计一些新颖的、充满情趣的、特别吸引眼球的课堂环节,以此活泼地聚焦学生。在这个意义上说,小学美术课堂应该少一些单调乏味,多一些情趣设计;少一些单项灌注,多一些互动多元,以此大面积提高孩子们积极参与、乐于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例如,一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美术《画扇面》时,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绕口令,你们想不想听呀:“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你们猜猜这是什么?组织孩子们在小组内展开绕口令比赛。当孩子们回答出是“扇子”之后,教师相机引入新课:“虽然空调呀、电扇呀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司空见惯,但这些小小的扇子仍然为人们所喜爱,因为它实在是小巧玲珑,携带方便。不仅仅是一个随身携带的小玩具,更代表着一种文化,有艺术欣赏价值,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体会扇面画的魅力,好不好?”
2. 请大家拿出自己从家中带来的扇子,分别介绍一下扇子的形状、材质和画面有什么亮点?互相比一比,互相欣赏。
3. 通过多媒体出示扇子的三种形式:折叠扇面形、圆扇面形、鹅毛扇面形。随后教师总结:“中国扇闻名海外起源于远古时代,我们勤劳的祖先,随手取植物的叶子或者飞禽的羽毛,进行简单加工,用以障日引风,所以扇子又有障日之称。”
实践证明,绕口令这样的方式一定能让孩子们更开心,更投入,更加聚精会神,更能寻回孩子们学习美术的兴趣、乐趣和情趣。随后让孩子们互相介绍扇子的形状、材质和画面,更是挑动起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急切心情,同时为后续作画埋下伏笔。紧接着,教师对三种扇子的介绍,从一个全面、整体的角度总结扇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的气氛推动着孩子们向着课堂的深处挺进。
的确,新课伊始,一段绕口令式的猜谜活动,还有比这更能聚焦孩子们注意力的情境吗?美术设计或美术教学需要这样的情趣,需要这样的情境。对于成长中的小学生来说,沉浸在引人入胜的情趣中,所谓的灵性、童心、童趣才能被唤醒。而唤醒之后,教师的教才有更多的契机和切点,孩子们也才有更多沉甸甸的收获。
二、 “以生为本”的课堂应该自主自悟
所谓“以生为本”,落实到课堂中就是教师“扶”的力度要小一点,而“放”的力度要大一点,千万不能牵着孩子们的鼻子去画画。时下的一些美术课堂,一部分教师总是以范画为主,以模仿为主,其结果换来的是孩子们的千篇一律,是孩子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匮乏,是自主力和学习力的下降。窃以为,在新的课程视角和课改理念下,教师应该充分地放权,包括选材权、绘画权、反馈权、修改权等等,都应归还给孩子们。教师必须重构美术教学生态,打造一个自主自悟的美术课堂。
仍然以《画扇面》的教学为例,可以安排以下自主环节:
1. 出示几把不同形状的空白扇面,引导学生根据形状绘制作品。教师提醒学生,画自己最喜欢的,比如或山水、或人物、或花鸟……在此基础上,教师介绍中国画的笔墨和题款,最后组织孩子们完成作品。
2. 先让孩子们自己反思自己的作品,然后引领孩子们从构图与布局,题字的方式等方面进行润色或修改。
3. 各小组谈论,也可以自己尝试一下,怎样让不同形状的扇子“动”起来。
有些教师可能在教学中要提供给孩子们有具体画面的扇子,然而,提供给孩子们空白扇面,能给予孩子们更多想象或自主的空间和余地。“不教而教”是培养学生绘画能力的方法之一,同样的,空白处作画,也是培养孩子們创意的方法之一。在这样的教学历程中,孩子们或自主自悟、或个性想象、或创意写真,真正打造了真实、创新、灵动的绘画境界,何乐而不为呢?
三、 “以生为本”的课堂应该拓展延伸
“艺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扇面画更是一种文化。既然强调“文化”,那么教师就不只是在技能技法的圈子里打转转,而应该引领孩子们在一个更大的视域下进行美术活动,多一些拓展,多一些延伸,构建一个以生为本的拓展课堂,创意课堂和人文课堂。
仍然以《画扇面》的教学为例,可以进行以下探究活动:
1. 请大家把自己做好的扇子放在老师为大家准备好的扇子架上,组织开展一个“扇子博览会”。
2. 开展一个“拍卖会”:请大家评出最棒的扇子,并组织孩子们写出这些最棒扇子的“广告语”进行拍卖。教师发给学生一些“代币券”进行竞拍:你认为谁的作品最具收藏价值,可以拍卖下来。
3. 在即将毕业之际,让我们把互相制作的扇子(有题词)送给自己的好友吧,让它作为友谊的见证。
不论是“扇子博览会”,还是“拍卖会”,抑或是“互赠扇子”活动,隐含着我们对美术教学一种更理想的期盼:相对于美术技能技法的提高而言,孩子们在美术活动中经验的积累、创新能力的提高、情感的体验、方法的领悟,才是我们更加需要的境界。这样的境界需要以生为本,需要把学生真正放在心上,真正放在课堂或教学的中心。但愿,教师能够引领孩子们在这样的境界中,通过观察、体验、构思、描绘、塑造、设计和制作等美术教学活动,打造一片以生为本的美术探索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王荣.做水还是做槌[J].教师月刊,2016(8):14.
[2] 向文军.探寻水墨教学中的文化张力[J].教学月刊,2016(5):37.
作者简介:刘晓庆,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民勤县大滩镇教学辅导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