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无解
《巨人的陨落》是英国当代大师级历史小说作家肯·福莱特的世纪三部曲的第一部,主要描述了五大家族、八个主要人物在一战前后的兴衰往事,故事涉及一战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宏大的背景、结构和故事巧妙交织,构成了一部扣人心弦的史诗”。(美联社)
《巨人的陨落》推荐介绍听上去有些虚假——“全球读者平均三个通宵读完的超级巨著”。要知道这是一本总页数为1168的超级小说,可当我告诉朋友要读《巨人的陨落》时,他们的反应倒是出奇一致:真的很好看,我几个通宵读完的!的确,在地铁上,短促的休息时间和夜灯的陪伴下,我很快读完了这本虚实结合的超级历史小说。
小说中的主要家族和人物都是虚构的,正是因为这样,当他们和真正的历史人物交织在一起时,才会给人一种战栗的兴奋感。很多人拿《巨人的陨落》同金庸的历史小说做对比,一个立足中国历代史,一个立足风云变幻的一战世界,不是戏说历史,而是在更自由的维度上将历史重新呈现在大家眼前。正如肯·福莱特在书中所说,他写历史小说的原则是,要么某一场景真实发生过,或者有可能发生;要么某些话真正说过,或者有可能说。众多历史学家对《巨人的陨落》文稿进行了史实修正,香槟酒爱好者、火车研究家、德国读者和评论家等先期读者从许多角度对小说文稿提出建议,因此,这部小说读起来就好像是酷夏中一杯恰到好处的冷饮,沁人心脾,酣畅淋漓。
故事线从英国开始,威尔士的威廉姆斯一家正经历着小小的变动,儿子比利终于成为一名矿工,他作为新人被捉弄,在矿井中度过漆黑的一天,从而一战成名,被人称作“耶稣的比利”。这看上去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是偏僻小镇阿伯罗温灰色天空下一个转瞬即逝的时刻,可历史车轮就这样悄无声息地碾过,牵动着每个人的命运,交织着疾驰而去。
这是普通人的故事,有威尔士矿井的比利乘二,有因為杀人向哥哥索取船票偷渡美国的列夫,有出身贵族却为妇女权利奔波的茉黛,有身为美国人的谦逊且害羞的格斯,有爱上英国贵族的德国特工沃尔特,有身为女管家却爱上自己主人的艾瑟尔,有在无关紧要时可以维持善意的菲茨……正是这一个个不同的个体,催促着这个世界向前转动。不同于好莱坞大片的个人英雄主义,《巨人的陨落》向我们展示,世界的走向并不只掌握在个别人手中,而是由群体选择最终指引了结局。正如一战并不是德国单方面就可以发起的,而是欧洲众多国家在不同理由下做出的选择下导致的。
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料想到他们做出的选择会导致一战,可当这种不确定性成为确定,悲剧就不可能避免,这正是《巨人的陨落》通过近乎客观的描述为我们带来的一个事实。在小说里,经历了一战的众人,无论是战胜方还是战败方,都信誓旦旦地说,我们见过民不聊生和成千上万的死亡,我们不会再做出错误的选择。可站在历史背后的我们悲哀地发现,一战的结束和二战的开始,距离只有短促的二十年,甚至不能等到故事中主人公们老去。
这像是一个悲伤无解的手势,无力地描摹着历史的风卷残云。读《巨人的陨落》时总是带着很复杂的感情,心中的天平不断倾斜,叹茉黛和沃尔特作为敌对国家的人相爱,恼列夫的不争气总是把手里的好牌打烂,怒菲茨凭借自己的贵族身份把比利投进军事监狱,恨一场战争把曾经的好友变成战场上拔刀相向的敌人。
还记得小说中描述的一幕,在英德对战的圣诞节中有着短暂的停火,菲茨发现自己的众多部下爬出战壕,和作为敌人的德国士兵站在交战的空地上交流,他们互相交换着香烟和自己亲人的照片,那是一种短促的和平安稳。他们从无仇恨,甚至未曾谋面,却被迫举枪射击对方,死亡变得荒谬无常。另一个嘲讽战争的细节在一战停火之前,格斯知道停火的消息是在五分钟后,可他仍旧派出他的部下去炸毁谷仓屋顶,在部下被对方的枪林弹雨打成筛子之后,战争停止了。格斯默念着上帝原谅我。
大背景下人命微如草芥让人觉得心痛,那种渺小微茫更是让人扼腕。就像格雷戈里加入苏维埃政权只是想让自己的小孩能够出生在人民民主的俄国,因此他们推翻临时政府,成立新政权。可突然之间,格雷戈里发现他逐渐变成了旧贵族,他发现自己政权的秘密警察在处决着持有不同政见的人群。一个巨大的帝国正如百足之虫,不可能因头被锯掉而彻底改头换面。
读历史时,我总有一种挫败感,一人之力太过渺小,一个人真的能做些什么吗?正如我在国外留学时,学的是可持续管理,课程中描述了在这个世界的阴暗面中,可悲的人们正不遗余力地摧毁着这个世界。学得越多,越感到绝望。课程结束时,每个人做汇报总结,许多人语调消沉,为人类的贪婪和愚氓无知感到愤怒和无力。可正是在这种时候,才体现出智者的伟大。智者让人敬佩之处在于,他们目光长远,在清晰了解到大背景的时候,指明正确的方向。
正如另外一部史诗般的大部头《冰与火之歌》中学城中的大学士所言,铁椅子上一个政权的终结并不是世界的终结,在更迭的历史中,人们一次次以为自己面临着末世,可事实上,毁灭并没有降临。不必怨天尤人,不必战战兢兢,一个人在看似绝望的境地里仍旧不离不弃,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带来一丝改变。
在看似无光的黑暗中,总会有一把指引的火炬。就像历史长河中,战争终将结束,沙皇被推翻,女性拥有投票权。一切曾经的无望,看上去的荒谬,都有一个妥帖的解决。
悲观使人思考,而悲观后的乐观才能让人前进。
读完最后一页,阿伯罗温子爵和他的私生子兄弟最终在上下议院交接区的红毯楼梯上相遇,那种荡气回肠的感觉久久不能散去。一个代表没落的旧贵族,一个代表新兴的进步工人阶级,此时的他们只是四五岁的孩童,可这个洪流般的世界不容他们有片刻的停留,成长会让他们变得面目全非,终有一天他们会怀念这个温存的午后,彼时的他们天真烂漫未经世事。可在这时,命运的钟声已然敲响,冰火交织的未来遥远而沉默地看着他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