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一凯
锐度指的是画面中的细节清晰程度,是我们用来衡量摄影作品画质的一种重要参数。同时,锐度也是一种强大而又往往被摄影师们忽略的创意工具。我们不仅仅能使用锐度来强调画面中的景物纹理,使用得当,锐度还能和色彩、反差、构图等其他创意工具一样,起到引导视线、突出主题、辅助叙事等各种作用。
锐度取决于什么
锐度主要受制于我们的摄影器材,器材的综合分辨率越高,画面呈现的锐度越高。除此之外也受到画面反差与噪点的影响。在一定范围之内,对比度较高的片子或噪点较多的片子,总会相对对比度较弱或噪点较少的片子给人以更加清晰的视觉感受。从作品呈现的最终效果来看,锐度同时也取决于我们的照片尺寸和观察距离。因此在拍摄与呈现之间,我们就有了很大一段空间通过合适的后期处理技巧去对照片的锐度做进一步的调整。
为什么要锐化
调整照片锐度的操作处理被称作锐化,这也许是数码摄影领域最重要,但是又最容易被摄影师忽视或错误处理的因素之一。无论数码相机的技术如何更新换代,只要它们依旧是通过将真实景物转换为像素点的方式成像,每幅照片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模糊。当像素点足够小的时候,我们就会误认为照片中的边缘变化是连续的,而锐化的作用正是让这种错觉变得更加真实。
锐化的原理演示
锐化操作实际上是创建一个原图的高对比度版本,然后以原图的边缘模糊作为蒙版,将混合结果叠加在原片上方,让画面看上去更加清晰。不同锐化算法的差异主要集中在查找边缘和模糊边缘的算法上。下面我们在Photoshop中完整地模拟一下这个步骤。
复制背景图层,执行高斯模糊命令,为了让效果看起来明显,我们将模糊半径设置为3.0像素。
在模糊后的“背景 副本”图层上执行“图像/应用图像”命令,将图层下拉菜单设置为背景图层,混合模式设置为差值。
再次复制背景图层,使用色阶或曲线工具提高新图层的对比度,然后为该图层添加蒙版。执行“图像/应用图像”命令,将图层下拉菜单设置为“图层1”图层,混合模式设置为正常。这样就得到了原图的锐化结果。
尽管原图的分辨率并没有增加,但为何看起来变得更加清晰了呢?让我们放大画面观察一下究竟。理论上从文字到背景的过渡应该直接由黑到白,但实际上它们之间有一道中灰色线条作为过渡,锐化操作放大了这个过渡区域左右的明暗差异。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奥地利-捷克实验物理学家恩斯特·马赫发现人在观察两块亮度不同的区域时,视觉系统会自动强化边界位置的明度对比,使得景物轮廓表现得额外明显,这个被称为马赫带效应。
让我们看看下面这幅色阶图,尽管每个色块的亮度完全一致,但我们在视觉感受上却会认为每个色块的左侧相对要亮一些,右侧则相对暗一些。换句话说,因为左右相邻色块的明暗影响,原本纯色的色块出现了渐变的视觉效果。而锐化则利用了视觉机制的这一特性,正向突出边缘明度差异,从而给我们造成画面更加清晰的感受。早在传统摄影年代,摄影师们就已经借助这个发现通过后期暗房的手段来增强照片的锐度。
什么锐化方式更好,三步锐化法
今天的大多数摄影师习惯将锐化放在照片的导入过程中完成,Camera Raw、Lightroom、Capture One等软件集成化的处理方式更强化了这样的工作习惯。另外也有一些资历更老的摄影师,会根据自己作品的最终输出方式将锐化放在最后一步完成。但實际上,如果想要得到最佳的画面表现,这两种方式都不能算是最好的选择。
锐度的下降总出现在将照片从数字文件转变为我们看得见或者摸得着的照片过程当中。与此同时,我们对于锐度的需要还取决于画面内容的不同,高山和森林、海浪和白云、皮肤和头发,显然都需要不同程度的锐化。因此经过多年的实践探讨,大多数数码摄影领域的专家共同认为,想要达到最佳的画面锐度表现,就不能将锐化视为在某个工作环节上的一次性操作,而是针对我们对于锐度的需要将其视为一个贯穿照片后期处理过程的流程,也即本文将要向大家介绍的三步锐化法。
首先是输入锐化
它实质上是一种弥补手段,用来修复成像系统从模拟到数码的过程中所造成的细节丢失,在这个环节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过度的锐化。前面已经提到,锐化是一种破坏性操作,过度锐化造成的画质损失几乎是无法挽回的。另外,在对画面景物边缘进行锐化的同时,数码噪点也会因此变得明显,所以降噪操作也应该在这个环节同步进行。这就是为什么Lightroom和Camera Raw会将两个看似相反的操作同样放在了细节面板当中。我们在细节面板中将锐化数量从默认的25提高到52,并适当提高了细节和蒙版的设置值,让草地和房屋细节变得更加鲜明。
接下来是创意锐化
这个步骤通常与照片的调整同步进行,所有锐化操作都是围绕我们期望的画面效果展开。最常见的创意锐化分成两类,一类是刻意加强画面中重点区域的锐度,使之相对于画面其余部分更加突出。另一类是针对画面中不同元素本身的纹理特性做针对性调整,使其质感更加鲜明。举个最常见的例子,处理人像作品时我们多半会锐化眼睛和嘴唇,可能会锐化头发和眼睛;但除非是为了突出老人的饱经风霜,否则很少会锐化皮肤。因为创意锐化总被应用于画面局部,所以又被称为选择性锐化,一般来说在RAW处理软件中使用局部调整画笔或在Photoshop中使用蒙版完成。这里我们从下方的房屋到中间层次的草地再到作为背景的天空,锐化半径逐渐增大,程度逐渐减弱,因此形成了画面的密度节奏变化。
最后是输出锐化
作为照片处理流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必须在确定作品的最终输出尺寸、输出分辨率和输出介质之后进行。它的作用类似于输入锐化,但顺序恰好相反,是通过提前锐化以缓解照片在打印、印刷或者屏幕显示时所产生的锐度下降。不过相对输入锐化需要考虑不同的相机镜头组合特点、创意锐化需要考虑画面内容甚至叙事的要求,输出锐化几乎不需要做过多的考虑,只需要在调整分辨率之后针对屏幕、粗面纸、光面纸做一个简单的分类即可。这也就是为什么Camera Raw、Lightroom、Capture One等软件均选择了将输出锐化直接集成在输出面板当中。这里我们按照最高质量的印刷分辨率与杂志阅读的常见阅读距离60-90厘米进行了输出锐化,以达到最好的阅读体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