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展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2018-01-18 19:31刘涵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7年49期
关键词:办展农产品农业

文 /刘涵

»2017年吉林农博会一角

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农业展会是其中重要一环。农业展会是现代农业与会展经济结合的产物,作为会展业的一个分支,农业展会在推进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我国农业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水平,培育农业品牌,促进农产品贸易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强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重点阐述我国当前农业展会发展情况,今年农业部举办的四场展会,指出展会的发展趋势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我国农业展会发展情况

自2010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农业会展经济,支持农产品营销”,已经过去了7年。这7年里,我国农业会展行业乃至整个会展业都进入整合、规范、优化发展的新阶段。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了系列改革目标,在节庆、论坛、展会活动管理方面提出全面清理规范的要求。各地方有很多农业展会与政府部门脱钩,完全交由市场运营,并取消了一些不必要的展会。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基础扎实、布局合理、发展均衡的展览业体系的总体目标。

根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农业部在展会管理方面也不断与时俱进。2016年1月,为进一步加强农业展会管理工作,对2014年发布的《农业部展会工作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新修订的办法对农业部展会管理、申报、审批等提出了具体要求,重点扶持和保护品牌展会,发展有产业依托的重点展会和有市场影响的成熟展会,鼓励展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展会。

农业部在农业展会管理中,一向注重以“五化”引领展会发展。新的《农业部展会工作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出,“农业展会活动应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推进市场化进程,坚持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信息化方向。”无论是农业部主办、参与主办的各类展会,还是各部属事业单位、各地方举办的展会,均要求以“五化”作为方向和目标,这深刻影响了我国农业展会的发展。近两年,我国农业展会发展呈现出三个特点:

一是办展规范性更强,农业展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更加明确。通过清理整顿展会,取消了不必要的展会;继续举办的展会更加强调效率、效果和效益,无效办展现象明显减少。农口部门通过发包购买服务的方式择优扶持公益性、外部性强的品牌展会,向具体承办展会的市场主体支付费用并监督其使用,逐渐退出展会项目的具体操办。在一系列政策的引导和规范下,良好的市场机制初见端倪,促进农产品贸易、拓展流通渠道、加强农业交流合作的功能更加显现,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展会航母开始涌现。

二是行业整合度更高,农业展会兼并、重组趋势加强。2015年,农业部将全国农技中心与贸促中心举办的“全国种子信息交流暨产品交易会”和“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合并,成为首个同主题品牌农业展会合并整合的案例。今年5月,农业部整合部系统茶叶相关展会,在杭州举办了首届茶博会,成为全年工作一大亮点,也具有一定的历史性意义。

通过市场选择和科学管理,有效减少了重复办展、低效办展现象,引导农业展会做大做强,走上良性发展道路。2016年,全国各地举办中等规模以上农业展览活动297个,扣除54个同期同场地举办的展览,按展览实际举办次数计为243次,比上年下降8%。同时,平均展览面积比上年增长30%,平均参展企业数比上年下降了9.3%。这些指标说明,行业内展会数量总体减少,单体展会规模扩大;简易摊位减少,特装、展团增多,企业对展会投入增大;重复参展减少,有效参展增多。行业整合度变高,农业展会整体实力更加强大,行业发展更有动力。

三是市场化程度更高,农业展会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随着宏观环境的利好,农业展会市场化程度有所提高。政府、行业协会和展览公司作为农业展会三大办展主体,在农业展览行业的发展中逐渐找准了自身定位,市场结构趋于优化。我们看一组对比数据:2009年,约75%的农业展会都是由政府部门举办的。而到了2016年,由专业展览公司和协会举办的农业展会约占75%,政府部门与市场化办展机构占比互相调换,这正说明农业展会办展主体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当前,政府主办展览主要聚焦当地特色农业产业,以点带面,拉动当地农业产业整体发展。行业协会借助自身专业优势和行业号召力,作为主办机构异军突起。而展览公司的作用则更多体现在承办展览方面。

市场化带来的是会务营运的专业化。近年来农业展会运营水平不断提高,专业化程度持续增强。信息化主要体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农业展会在运营中引入了微博、微信公众号、展商观众网络注册、现场门禁系统等现代化信息手段,为企业参展和观众参观提供了便利,扩大了展会宣传范围,也增强了展出效果。

农业部在2017年举办了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多个重大展会活动,与各地省级人民政府及其他部委共同主办18场展会,展览面积177.7万平方米,展位数2.4万多个,参展商4.7万家,采购商17.3万人,参观人数达831.2万人次,现场交易额达到75.3亿元,现场签约额3000多亿元。此外,部属事业单位举办展会13场,部属单位(包括事业单位和协会)组团参加境外展会20场。这些展会活动为广大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经销商、采购商等搭建了多形式、多层次的展示推介、贸易交流和国际合作平台。

4月17—18日,在河南郑州举办了全国农业品牌发展大会,拉开了中国农业品牌推进年的大幕。大会按照形式创新、机制创新、内容创新的设计思路,总结农业品牌建设经验,部署新时期工作重点,为今后一段时期品牌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会议展览展示了大米、苹果、奶业、蛋品、水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农业文化等品牌建设成果,设计了中国农业品牌大道,韩长赋部长走在品牌大道上感慨“走在品牌路上,农业大有希望”。同期举办了中国农业品牌发展论坛,共同探讨农业品牌的发展思路、目标、重点和实现路径。此次大会是我国农业系统第一次以品牌为主题召开的全国性大会,各类农业品牌第一次集中联袂亮相,相关农业品牌建设力量第一次集结,在我国农业品牌建设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5月18—21日,在浙江杭州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农业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全国20个产茶省共同打造的一届推动茶产业大发展、增进茶文化大交流、促进茶贸易大合作的行业盛会。本届茶博会是我国政府首次举办的国际性茶叶盛会,习近平主席发来贺信,汪洋副总理出席并发表讲话。会上还公布了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成立了中国茶产业联盟。

9月21—24日,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了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农交会不仅是农业盛会,也是全国农业市场信息系统一年一度的聚会,本届农交会是在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形势下举办的一届行业盛会。会前,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到展会视察指导,对农交会组织筹办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农交会上的首场大型公益活动“我为品牌农产品代言”,26位社会知名人士、30名农民兄弟倾情推介家乡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余位省部长现场见证,活动别开生面、耳目一新,活动中还公布了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11月9—12日,在江苏苏州举办了首届全国农业新技术和新农民创业创新博览会。汪洋副总理出席并讲话,对博览会给予了高度评价。博览会同期举办了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大会等5场重大活动和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高峰论坛等36场推介活动。

农业展会在取得迅速发展的同时,仍存在供需结构性失衡、市场机制不完善、参展商观众参差不齐等问题。农业展会也需要供给侧改革。分析近几年农业展会统计,会发现还有相当一部分展会属于综合性展会,定位和展出内容也基本一致。由于其展商和产品类型包罗万象,而观众群体也大多是社会大众,反复参加同类展览带来的收益不断递减,因此参展商和观众最多有参加其中一两个展览的意愿和需求。而“水产品”“粮食”“果蔬”等类别的一些专业性会展因其良好的贸易效果和专业的观众群体受到企业的青睐,但在总体上占比还不够高,无法有效满足展商和专业观众需要。

与综合展较多同时存在的,是销地展会很多,具有地域特色的展会较少。由于交通、信息等因素的阻隔,展会的影响力都是存在一定范围限制的,即主要局限在展会举办地的周围。根据会展经济的理论,展会在选择举办地时,应当遵循两条原则,即“产地就近”原则和“市场就近”原则。目前我国农业展会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市和各省省会,大多靠近销区,大多数展会内容和形式相似,地方特色不突出。

低水平展会较多,品牌化的精品展会较少,而且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农业会展的组织运营过程中包含着大量的隐形成本和投入,一个能够提供优质服务和实现良好效果的展会往往凝聚着组织者巨大心血,而这些对于用户来说并不是直观的。这就使大量服务和效果都一般的展会不能有效退出市场,而极少数高质量的农业展会拥有较忠诚和稳定的用户群体,却出于维持服务质量的考虑不能或不愿过分扩大规模,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

农业展会发展方向

作为农业与会展业交融的载体,农业展会以其独特的优势促成了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有机联系,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也是现代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动力。展会经济为现代农业注入活力,成为中国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的关键性和枢纽性平台,要在“五化”上下功夫。

市场化激活展会生命力。实践证明,只有成熟的市场主体存在,才能提供高质量的农业展会,才能发挥农业展会对于农产品贸易乃至整个农业经济应有的促进作用。各地各级政府部门应从培育成熟的市场主体、建立市场规范和鼓励市场竞争三方面着手推进农业展会市场化进程。加强与行业协会和企业的交流沟通和分工协作,切实使政府在农业展会发展过程中的角色由“直接干预”转变为“间接引导、直接服务”,使政府对于农业展会的引导、鼓励和支持的效率真正得到提高,激活展会长期健康发展的生命力,激发展会平台的活力。

品牌化引领展会发展方向。展会不仅要展示品牌农产品,自身品牌建设也十分重要。品牌化以其更大的规模、更强的影响、更好的服务和更高的效率,确保农业展会可以充分实现信息交流、客户忠诚、需求增值等功能,是未来农业展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通过市场培育和正确引导,我国品牌农业展会不断增多,影响也日益增强。比如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中国国际畜牧业博览会、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中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易会等,已在相关领域形成了广泛知名度和强大号召力。各地展会可以互相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努力把展会办成行业内“不可缺席”的品牌展。

专业化增强展会竞争优势。专业化是农业展会作为第三产业发展的生命线。专业化也是差别化的前提,而差别化才能使某一农业展会具有不同于其他展会的独特品质和竞争优势。中国农业展会只有走专业化道路,才能更好地把握客户需求,使展会更加准确、有效地实现其功能,也才能进一步提升农业展会的服务质量。参展商和采购商越来越重视所参加展会的促销、贸易洽谈和宣传作用,对品牌展会的参与热情和专业需求都在推动着展会的专业化发展。

信息化创新展会发展模式。互联网时代,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变革对会展业具有重要影响。办展组展服务平台数据库化管理,将展馆、搭建、运输、酒店、广告等信息集成于一体,能够极大方便组展机构、参展商和采购商办展与参展。招展招商以云平台大数据推送为重要手段,针对参展商、采购商的个性化需求传送展会信息,避免信息冗杂和烦扰,可以有效减少办展机构和参展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办展机构可以与电商紧密结合,探索以农产品销售为主业的电商平台与农业展会合作融合。优质农业企业及其产品可以通过展会平台进入电商平台,在展会闭幕期间提供网络增值服务,增强展示性和交易性的互补、即时性和长期性的互补,既满足了展会体验营销的目的,又易于达到长期线上交易的成果。

国际化扩大展会影响力。根据国际展览联盟最新定义,展会国际参展商比例达到10%以上、国际观众比例达到5%以上,即可称为国际性展会。按此定义,目前中国已经有不少大型农业展会达到了国际性农业展会的水平。未来,中国农业展会还应充分借鉴国外经验,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积极谋求与国外同行在平等、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与竞争,进一步提高农业展会国际化水平。要鼓励支持农业企业“走出去”赴国外参展,引导国际市场买家和消费者个体更加关注中国农业发展,提升中国农业和农产品国际形象。

办好展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下一步,我们要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发挥农业展会推进农产品产销衔接,引导农产品生产与消费,丰富城乡居民“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作用,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有力支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贯彻落实好农业展会管理的相关要求。一是围绕中心工作。农业展会要坚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服务农业农村工作全局,回应社会关切,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农业部展会工作管理办法》,要节俭办会,提高效率。二是严控展会数量。要严格控制展会数量,减少展会活动举办,农业部举办的展会特别是部属事业单位举办的展会原则上不再增加。各相关单位要建立展会举办的退出机制,本着开放融合的心态,让更多的市场主体有机会深入参与到农业展会的筹办运营中来,切实发挥市场在农业会展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三是注重办展实效。农业展会不能办成“面子工程”“形式活动”,要充分发挥出农业展会对接产销、促进流通、加强交流、塑强品牌、增收致富的重要作用,着力创新办展形式,发展有产业依托的重点展会和有市场影响的成熟展会,务求办展实效,将农业展会做实做强做亮,培育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展会。

其次,要始终以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品牌化、信息化为统领。屈冬玉副部长强调 “思想深度决定工作深度,只有想得到才有可能做得到”。各办展机构要以“五化”理念为指导,不断开拓创新,将农业展会的特色和风格展示出来。一是在专业化上狠下功夫。农业展会要更加突出农业产业发展和全产业链的融合,用专业化的展商和展品吸引专业观众和采购商。二是在国际化上狠下功夫。一方面,要积极邀请国际性农业大公司、大企业来华参加展会,展示展出国际知名产品,学习先进办展理念;另一方面,要勇于走出去,参加境外展会,将品牌产品送出去,展出来。三是在市场化上狠下功夫。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增加专业观众和采购商的比例,让农业展会成为联结参展商、流通渠道、专业观众的重要平台,强化展会贸易、洽谈、交流、合作功能。四是在品牌化上狠下功夫。农业展会要吸引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参展,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实现农业展会的品牌化。五是在信息化上狠下功夫。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互联网应用为方向,通过“互联网+”、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增强农业展会的便捷性、时代性,提升农业展会的吸引力。

再次,要严格农业展会的财务管理工作。各类农业展会要按照“谁主办谁负责”“谁承办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加强农业展会资金收支管理,严格开支范围,不得挪用、截留,做好资金使用资料的建档和保存,以备相关部门的检查和审计。同时,不得向非主办单位或承办单位以及企业和个人转嫁费用,不得借举办展会活动发放礼金、礼品、贵重纪念品和各种有价证券、支付凭证;不得利用展会活动为单位或个人谋取私利。当前农业展会规模不断扩大,资金收支规模不断扩大,部分展会已成为一些单位的主要收入来源,请相关单位一定要以农业展会曾出现过的典型案例为戒,时刻警钟长鸣,认真抓好展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实现农业展会的规范化发展。

猜你喜欢
办展农产品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会展信息
2020年5月-2021年12月
中国鼓励企业线上办展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