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艳云,陆佩玲,闵思桂,姚 义,王汝利
(1.高邮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江苏高邮225600;2.扬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江苏扬州225009)
2016年,江苏高邮市秋收秋播遭遇了历史罕见的连阴雨天气(10月1—31日,降雨21次,降雨量达313.2 mm,11月11—31日,降雨 10次,降雨量达53.5 mm),导致水稻收获严重偏迟,加之土壤黏湿,小麦大面积迟播晚播,烂耕烂种。全市晚播面积达到49 758.2 hm2,占小麦面积93.2%。冬前苗情极差,弱苗、小苗面积达52.3%,比上年同期高30个百分点。苗情不平衡性非常突出,生育进程差异大。随着暖冬及春季温度持续走高,高邮市狠抓关键抗灾措施的落实,有效地促进苗情快速转化升级,使得小麦生产在大灾之年仍超预期,实现了丰产丰收。
适期播种是取得小麦高产的关键措施[1]。前期研究表明,高邮市适宜播期为10月25日—11月8日,在10月22日—11月8日之间播种产量都能达到400 kg/667 m2左右,11月8日后播种产量呈现下降趋势[2]。因此,为抢秋播进度,高邮市积极采取“三改”技术措施,即改耕翻盖籽为浅旋一次性播种,改人工撒播为机械播种,改适期半精量播种栽培为迟播独秆栽培技术,最大限度地抢播期,争取播种面积,力保播种质量。高邮市小麦80%的面积在11月份播种结束,最迟播种期在12月10日,比相邻县、市提前5~10 d结束,全市小麦播种面积达53 493.4 hm2,仅比2015年播种面积减少1 334 hm2左右,且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区。
高邮市常年小麦大面积生产在适期播种范围内,播量为10~12.5 kg/667 m2,基本苗为16万~18万/667 m2,是近几年来小麦生产连续获得高产的重要经验。相关研究表明,当小麦密度在一定的范围内,有利于发挥其丰产性,形成最高产量;但当密度超过这个范围,则会使植株性状、产量性状向变劣方向发展[3-5]。早播应合理降低密度,晚播则应适当增加密度,才能获得较高产量。2016年秋播,全市面对播种期明显推迟的现状,采用迟播独秆栽培技术,适当增加播种量,增加小麦群体起点。据统计,2016年秋播全市大面积小麦生产播种量达15 kg/667 m2,比常年增加2.5 kg/667 m2,基本苗22.5万/667 m2,比常年增加4.5万/667 m2。
氮肥是影响小麦产量最活跃的因子,因苗施肥是小麦生产一项重要措施。2016年以扬辐麦4号为例,进行施氮量与氮肥运筹试验,施氮量在0~18 kg/667 m2范围,扬辐麦4号籽粒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其中施氮量为18 kg/667 m2,播期为11月11日,氮肥运筹为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孕穗肥=6∶0∶2∶2处理,籽粒产量最高(表1)。同时在相同施氮量水平条件下,氮肥运筹处理产量呈现相同趋势,均表现为(6∶0∶2∶2)>(5∶1∶2∶2)>(4∶2∶1∶3)(表1)。据统计,高邮市适期播种(10月25日—11月10日)的面积仅3 735.2 hm2,其余面积均为迟播小麦。针对迟播面积比例高的情况,高邮市采取因苗施肥策略,采用“两降一增”肥料运筹方案,即适当降低氮肥总量、降低基苗肥比例,增加拔节孕穗肥比例。据2017年初统计,高邮市小麦一生总施氮量为17.7 kg/667 m2,比常年减 1.8 kg/667 m2,其中基苗肥施纯氮 10.7 kg/667 m2,比常年减3.0 kg/667 m2,占总施氮量60.5%,比常年减少9.5个百分点;拔节孕穗肥施纯氮7.0 kg/667 m2,比常年增加1.2 kg/667 m2,占总施氮量39.5%,比常年高9.5个百分点(表2)。在2016年迟播晚播条件下,适当降低氮肥总量,调整氮肥运筹结构,采取6∶0∶2∶2肥料运筹策略,即降低基苗肥比例,不施壮蘖平衡肥,提高拔节孕穗期用肥比例,施好高效肥,是高邮市小麦大面积丰产丰收的主要原因之一。
表1 2016年氮肥运筹对扬辐麦4号产量的影响
表2 2017年初小麦季施肥情况调查统计表
适时适度镇压是小麦生产提高麦苗素质、改善土壤条件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6-7]。前人试验结果表明,适度镇压后小麦幼苗素质明显提高,土壤条件得到改善。播后25 d,镇压的小麦比不镇压小麦叶龄多0.1张,苗高降低1.47 cm。镇压土壤容重增加0.129 g/cm3,含水率提高2.0个百分点[8]。由于2016年秋播期间罕见的持续降雨,造成秋播迟播现象严重,而且播后较长时间内田间土壤湿烂,播后镇压和冬前镇压均难以实施。高邮市积极抓好春季镇压,镇压面积达27 947.3 hm2,占播种面积的52.3%。据调查,2017年扬辐麦4号产量结构镇压比不镇压的穗数增加0.9万/667 m2,穗粒数增加0.8粒/穗,千粒质量降低0.2 g,产量增加18.2 kg/667 m2(表3)。
2016年高邮市小麦播种延迟,导致小麦苗小苗弱。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该市采取了苗期追施小麦大田壮苗剂措施,促进苗情转化。前期研究表明,小麦壮苗剂可以增强抗倒能力,增粒提质量[9]。对宁麦13苗期追施“杰伟”壮苗剂,应用结果表明(表4),该壮苗剂能够增加分蘖,矮化促壮,降低植株高度,缩短基部节间长度,增强抗倒能力,提高茎蘖成穗率,增粒提质量,达到增产效果。
表3 2017年镇压对扬辐麦4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表4 2017年壮苗剂对宁麦13植株形状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实践证明,在小麦生育后期喷施生化制剂是提高小麦粒质量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前期研究表明,喷施“劲丰”能够增加结实小穗排数,减少退化小穗数,同时可以矮化植株,降低植株的重心,达到增强小麦抗倒能力[10]。2017年高邮市在扬辐麦4号始穗期喷施生化制剂“劲丰”,表现增产趋势,喷药处理的产量比未喷药处理的增产3.4%。喷药处理的千粒质量比对照增加0.3 g(表5)。
表5 2017年喷施“劲丰”对扬辐麦4号产量的影响
自2012年以来,高邮市小麦赤霉病发病连续较重,发病面积较大(2014年除外),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与品质(表6)。针对往年该市赤霉病发生特点,2017年密切关注赤霉病发生动向,及时抓住防治时间节点,科学制定配方,提高防治质量。先后开展了3次防治,防治面积达到186 760 hm2次,加之2017年小麦抽穗扬花期多晴少雨,有效地控制了赤霉病和白粉病的发生。据调查,2017年高邮市小麦赤霉病发病面积333.5 hm2,病穗率1%,病指0.3。
表6 2012—2017年高邮市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
2017年高邮市开展杂草防除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表7):58 g/L双氟·唑嘧胺SC、200 g/L氯氟吡氧乙酸EC(使它隆)、50 g/L双氟磺草胺SE等均能较好地控制麦田阔叶杂草,5%唑啉·炔草酯EC对菵草防治效果好,30 g/L甲基二磺隆OFK对大部分禾本科杂草效果较好,但药害风险较大,优先防治日本看麦娘效果好,但对菵草防治效果差。除草剂混用或复配能扩大杀草谱,提高防效。针对近几年来当地麦田草情特点以及2016年秋播晚播迟播化除面积小的状况,2017年狠抓春季化除,针对复杂草相,选择对路药剂,防治面积达51 025.5 hm2次。
表7 2017小麦田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
据高邮市统计部门数据表明:2016—2017年度全市夏粮面积54 393.33 hm2,比上年度(2015—2016)减 1 720.0 hm2;产量 384.7 kg/667 m2,比上年度增产1.9 kg/667 m2,增幅0.5%;总产量31.39万t,比上年度减产0.83万t,减幅2.6%。其中,小麦面积53 453.33 hm2,比上年度减 1 773.34 hm2;产量 385.1 kg/667 m2,比上年度增产1.6 kg/667 m2,增幅0.4%;总产30.88万t,比上年度减0.89万t,减幅2.8%。
表8 夏粮、小麦生产情况比较表
2017年国家出台小麦最低收购价平均为2.36元/kg,由于品质好、面积少,市场需求量大,故小麦收购价格较好,平均2.28元/kg。按高邮市小麦平均产量385.1 kg/667 m2计算,平均产值878.0元/667 m2,较 2016年平均产值(690.3元 /667 m2)增 187.7元 /667 m2;2017年小麦成本平均为647.0元/667 m2,比 2016年(627.2元 /667 m2)增加 19.8元 /667 m2,所以,2017 年可得净效益为 231.0 元 /667 m2,较2016年(63.1元/667 m2)增167.9元/667 m2(表9)。
表9 生产成本比较表
针对秋播期间特殊气候,可以适当改变播种方式,以及多种播种栽培方式结合使用。利用浅旋一次性播种来代替耕翻盖籽,减少播种环节,争取迟中抢早;利用机械播种代替人工撒播,提高播种质量,最大限度地抢播期,同时应适当增加播种量,提高小麦群体起点;利用迟播独秆栽培代替适期半精量播种,通过加大播种密度,促进主茎(独秆)成穗,进一步提高小麦群体起点达到最终穗数。
杨佳凤等研究表明,淮南地区晚播小麦(11月20日之后播种)在总施氮量18 kg/667 m2,氮肥运筹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3∶1∶3∶3时,籽粒产量可达448.1 kg/667 m2以上[11]。刘凤楼等认为,氮肥基追比以5∶3∶2,追施时期为拔节期、孕穗期,小麦籽粒最高[12]。杜世州等研究表明,淮北地区小麦超高产栽培氮素运筹方式以氮肥总量40%~50%基施、50%~60%拔节期追施为宜[13-14]。本调查研究认为迟播条件下,可适当降低氮肥总量,并采取6∶0∶2∶2肥料运筹策略,即降低基苗肥比例,不施壮蘖平衡肥,提高拔节孕穗期用肥比例。
适时适度镇压是小麦生产提高麦苗素质、改善土壤条件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本研究表明,扬辐麦4号产量结构镇压比不镇压的穗数增加0.9万/667 m2,穗粒数增加0.8粒/穗,千粒质量降低0.2 g,产量增加18.2 kg/667 m2(表3)。
越冬返青期施用小麦壮苗剂、国光矮丰等生化制剂可以增加分蘖,矮化促壮,降低植株高度,缩短基部节间长度,增强抗倒能力,提高茎蘖成穗率,增粒提质量,达到增产效果。小麦生育后期喷施“劲丰”等生化制剂,可减少退化小穗数,提高小麦粒质量,同时可以控制株高,达到提高防灾减灾能力[15-16]。
针对草害,在气候条件允许情况下,最好采用播后封闭化除。春季化除时,5%唑啉·炔草酯EC对菵草防治效果好。30 g/L甲基二磺隆OFK对大部分禾本科杂草效果都不错,但药害风险较大;优先防治日本看麦娘效果好,但对菵草防治效果差。病害方面,主要抓好“一喷三防”,抓住防治时间节点,科学制定配方,提高防治质量。
本文仅仅是对2016—2017年度特殊气候条件下高邮市小麦生产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全面,在秸秆还田基础上如何实现小麦全苗壮苗等许多问题还有待于在生产上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致谢:
本文撰写过程中得到扬州农业技术推广站谢成林站长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1]戴凌云.暖冬型中筋小麦优质高产的适宜播期和密度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0.
[2]闵思桂,倪艳云,宋宏梅,等.播种期与密度对扬辐麦4号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影响 [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5,32(3):23-26.
[3]钟世敏.旱地小麦播种量对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39-49.
[4]胡焕焕.播种期和密度对冬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调控效应[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8.
[5]刘 萍,郭文善,徐月明,等.种植播种密度对中、弱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J].麦类作物学报,2006,26(5):117-12l.
[6]党红凯,曹彩云,郑春莲,等.造墒与播后镇压对小麦冬前耗水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6,24(8):1071-1079.
[7]张胜爱,郝秀钗,崔爱珍,等.不同播种措施对河北冬小麦产量影响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5):98-102.
[8]杨四军,顾克军,张恒敢,等.影响稻茬麦出苗的关键因子与应对措施[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5):89-91.
[9]王企銮,郑志洪,宋桂香,等.“杰伟”壮秧剂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24):35.
[10]宋宏梅,韩国路,宋桂香,等.增产抗倒剂“劲丰”在小麦上的试验研究效果初报[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192-193.
[11]杨佳凤,丁锦峰,顾后文,等.密肥组合对稻茬晚播小麦籽粒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J].麦类作物学报,2013,33(3):503-506.
[12]刘凤楼,宋美丽,冯 毅,等.施肥量与氮肥基追比对西农979产量和品质的效应 [J].麦类作物学报,2010,30(3):482-487.
[13]杜世州,曹承富,张耀兰,等.氮肥基追比对淮北地区超高产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J].麦类作物学报,2009,29(6):1027-1033.
[14]张耀兰,曹承富,乔玉强,等.超晚播条件下密度和追氮时期对淮北地区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6):160-164.
[15]吴传万,杜小凤,文廷刚,等.喷施抗倒调理剂劲丰对小麦增产抗倒的生物学效应 [J].江苏农业学报,2013,29(5):946-952.
[16]高剑波,许美刚,田晓明,等.稻麦增产抗倒营养剂“劲丰”在小麦上的应用试验[J].农技服务,2015,32(5):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