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 2月4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进入新世纪以来第15个“中央一号文件”。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一)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
(二)实施质量兴农战略。
(三)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四)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
(五)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二)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
(三)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四)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
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一)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二)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
(三)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二)深化村民自治实践。
(三)建设法治乡村。
(四)提升乡村德治水平。
(五)建设平安乡村。
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
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要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
(一)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
(三)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
(四)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五)推进健康乡村建设。
(六)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
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既不降低扶贫标准,也不吊高胃口。坚决打好精准脱贫这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
(一)瞄准贫困人口精准帮扶。
(二)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集中发力。
(三)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
(四)强化脱贫攻坚责任和监督。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
(一)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二)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三)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四)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
(一)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二)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三)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
(四)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
(五)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
开拓投融资渠道,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
(一)确保财政投入持续增长。
(二)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三)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要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
(一)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
(二)研究制定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
(三)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
(四)强化乡村振兴规划引领。
(五)强化乡村振兴法治保障。
(六)营造乡村振兴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