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俊
(中共景泰县委党校,甘肃 景泰 730400)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田园综合体”这一新概念。2017年5月,财政部下发《关于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通知》,确定甘肃、陕西等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积极探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甘肃省景泰县五佛乡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景泰县五佛乡发展田园综合体,具有丰富的资源,一是特色农业资源:红枣产业、现代渔业、大棚蔬菜产业;二是特色旅游资源:沿寺石窟、抗日促进会、景电工程水利风景区等;三是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车木峡风光、百年老枣园、有机稻田;四是特色文化资源:黄河文化、丝路文化、红色文化、沙漠文化、佛教文化等。五是便利的区域优势资源:地处甘青宁三省区交界,利于城乡交流。
五佛乡在融合多种优良资源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区域优势,采取多种措施,从乡村旅游、稻下养殖、特色小镇建设三方面着手,努力打造集观光、生产、生活于一身的“农村田园综合体”,推动产业升级换代,提升五佛乡创城迈向更高层次。通过这些努力,使绿色成为五佛的主色调,让五佛的天更蓝、地更净、水更清、树更绿、花更艳,让村民的生活环境更健康、更舒适,适应了广大村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积极将五佛乡打造成“塞北水乡、渔农小镇”。目前,五佛乡结合自身实际,按照“一心两带多节点”的理念,编制完成了面积为43.1km2,核心区域2.7km2的特色小镇规划方案进行建设。邀请专家团队进行实地调研测绘,完成了植物园、农耕文化广场、水泵展览馆广场的创意和初设,并引进甘肃古典建设集团开工建设植物园。
“田园综合体”创新实践有效地把城市、农村、农业三方的发展糅合到了一起,对发展宜居宜业村镇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但随着工程项目的推进,五佛乡“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暴露出来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建设概念不清。对田园综合体的学习不够,对其深层次涵义和建设内容认识不到位,没有充分认识到实施田园综合体建设的重要意义,对工作整体谋划不够,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多。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是在城乡一体化格局下,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是带动能力有限。把田园综合体仅仅当作项目建设来实施,而没有当作一种经济体来培养;农民合作社和群众参与率不高,群众受益不明显,对周边农业、农村主导产业有限,只能作为产业间歇期的有效补充。田园综合体是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和休闲时代来临背景下产生的新事物,它把农村的发展同城市的需求和资源对接起来了,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和农家生活变成商品出售,让城市居民身临其境体验农业、农事,满足愉悦身心的需求,形成新业态,正在改变农村发展格局,甚至将改变城乡发展大格局,形成一种新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
三是产业技术短缺。目前田园综合体建设初期阶段,技术欠缺、产业单一、带动能力不足,农业资源、旅游资源、文化资源等融合度不高,推动农业现代化效果不明显。田园综合体建设应该下功夫做好融合这篇大文章。一要以农为根,充分运用现代科技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育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农事体验、乡村康养、民宿度假等新产业,把产业做实、做新、做火。二要以人为本,充分借鉴城市社区建设经验,创新管理理念、模式和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促进原住民、新村民、各类游客的活动、融合,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新型社区,让人气聚起来、活起来。
四是城乡互动不够。解决城乡差异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城乡互动。田园综合体正是一种实现城市与乡村互动的一种商业模式。关于城乡互动,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在空间上把城市人和乡村人“搅合”在一起,在行为上让他们互相交织。鼓励城乡互动与乡村消费创新,最终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共同发展的目标。随着城市居民体验农耕生活、欣赏田园风光、品味乡村土产、了解风土人情等乡村旅游需求的多元化和多样化,充分在“特色”上作文章,发展乡村旅游、增强城乡互动。
田园综合体要把当地世代形成的风土民情、乡规民约、民俗演艺等发掘出来,让人们可以体验农耕活动和乡村生活的苦乐与礼仪,还原村子原貌,开发一个“本来”的村子。下一步,五佛乡将在融合多种优势资源的基础上,按照“一心两带多节点”的设计理念、以古渡小镇为中心,以滨河景观带、田园风貌景观带为牵引,以“一村一品”产业布局为支撑,以景点带动人流,依托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精心打造集垂钓、观赏、品鲜、餐饮、度假为一体“宜居宜业宜游”的深层次田园综合体,实现整乡全域的发展格局,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
一是打造智慧休闲的现代农业。依托现代渔业、休闲旅游、有机蔬菜、优质水稻、特色养殖、传统红枣等产业发展优势,在优质产业示范点拓展实施田园综合体示范点建设,通过土地流转、租赁等方式使土地规模化生产,建设休闲农场、观光农园等生产与旅游文化相结合的产业。以产业融合为突破点,打造综合性产业园区,实现特色产业与深层次田园综合体互补发展、互促发展。冬青村充分利用草场资源优势成立专业合作社,与河北省甘肃商会接洽发展山羊养殖,合作社通过发展养殖业壮大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带动冬青沟红色旅游发展;金坪村以“三变”改革为契机,打造花园式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积极动员农民广泛参与田园综合体建设过程,加快向新型农民转型,实现全域旅游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使农民收入来源多元化。
二是打造文化旅游的创意农业。依托沿寺景区、景电水利主题公园、千年老枣园、车木峡千亩优质枣林湿地风光、抗日促进会、柳林湖、碱湾湿地公园、金坪村花园式种养结合循环农业,黄河沿线丰富的旅游资源,按照特色小镇建设的总体规划设计,完成农耕文化广场、水泵展览广场、菩提广场的建设和植物园的提升改造,进一步完善滨河景观带布局图的绘制,打通黄河五佛段滨河大道,开发农业观光、体验、休闲、度假等乡村旅游项目,使得滨河道路通、灯亮、景美。
三是打造农民致富的实践地。农业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根基,农村地区更是传承了中国的主要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阵地。下一步致力打造三个示范点:千亩百塘田园综合体示范点、大水面流水养鱼田园综合体示范点、千亩有机水稻种养示范点,实行稻下养蟹、泥鳅、小龙虾等,做实“五个一”特色品牌,“一条河”的滨河旅游带,“一个人”的李培福人文精神,“一斗米”的有机水稻,“一把枣”的优质红枣,“一网鱼”的生态鱼虾。同时积极推进休闲渔业,组织举办“垂钓节”“鱼虾节”等活动,为农民增收、农村增美,农业增效,借助创意思维逻辑将科技和人文元素融入到农业生产,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整合资源,把传统农业发展为融生产、生态、生活为一体的现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