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林
(贵州省石阡县石固仡佬族侗族乡农业服务中心,贵州石阡555101)
贵州省石阡县位于贵州东北部,地处湘西丘陵向云贵高原过渡的梯级大斜坡地带,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无霜期长。石阡县境内与周边皆无大规模工业污染源,保留了少有的亚热带原生生态系统,为石阡县的绿色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石阡县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生态经济,取得了明显成效,2017年仅茶叶产量约2万t,综合产值约20亿元。石阡茶具有“滋味厚、香气足、耐冲泡、口感好”的特点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本文简要介绍了贵州省石阡县茶叶发展现状,提出了高效种植技术,为促进生态茶产业建设提供参考。
近年来,石阡县无公害茶产业异军突起,发展迅速。2007年,石阡茶园种植面积不足1.3万hm2,到2012年底,石阡县的茶园面积增加到2.1万hm2,基地规模位居贵州省第三,茶叶产量达14724t,茶产值达55636.4万元,解决了当地10万农民的就业问题。为了满足茶产业发展需求,2015年冬至2016年,石阡县投入1860余万元购买茶苗、地膜、底肥、管护肥等,完成了1700 hm2新植茶园建设和7200hm2幼龄茶园管护,茶园实现应管尽管。目前,石阡茶不仅远销国内浙江、广东、上海、北京等省市,而且生产的余株茶大量出口到中亚及非洲地区。
石阡县有18个乡镇栽培茶树,生产区域广泛,茶园主要分布于聚风、坪山、汤山、五德、龙塘等地。根据实际特点逐步优化产业结构,绿茶生产规模扩大。苔茶产量上升,红茶产量大幅减少,名优茶迅速发展。
近年来,石阡县依托各类项目培训资金,在贵州大学和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支持下,共开展茶产业技术培训6期,培训茶农1000余人,下乡指导农户茶叶生产管理120余次,使绿色防控、黄金芽茶园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母本园等管理技术大幅提升,推动无公害茶叶生产快速发展。据检测,2016年有98%以上的茶叶产品质量安全达到《无公害食品茶叶》标准,茶叶的安全质量得到提高,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
近年来,石阡政府部门逐渐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发展,通过产学研调整,积极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大户”等新型茶叶生产经营组织,促进产销衔接,在精品高端上做文章,提高产品竞争力,延长茶叶产业链,提高产品经济效益。截至目前,石阡县有加工企业达130余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0余个,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省级龙头7个,市级龙头企业12个。已在省外城市建立专卖店及销售点38家,省内县级以上专卖店21家,网上销售点12家。茶叶专卖店(点)遍及香港、北京、广州、哈尔滨、山东等大城市,建立茶叶淘宝村6个,极大地提高了石阡苔茶的市场占有率。
石阡县充分利用交通区位优势,积极维护“沪昆高铁石阡号”广告效应,并通过在重要一线城市重要区域投放广告等形式,提高了石阡茶的知名度。2006年3月石阡县“夷州翠芽”产品获得“全国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称号;2009年,“石阡苔茶”在北京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2010年,石阡县被授予“中国苔茶之乡”称号;2011年,在“寻找贵州最美茶乡活动”中,石阡县的龙塘镇、五德镇两个乡镇成为了贵州最美茶乡;2012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石阡“2012年度全国重点产茶县”称号;2014年,石阡苔茶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2016年底石阡县成功举办了“石阡苔茶品牌标准贯宣评比大赛暨石阡苔茶手工制茶大赛”,弘扬石阡茶文化的悠久历史,进一步提升了石阡苔茶的社会影响力。
无公害茶是指茶叶产品中没有公害污染(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有害微生物等)或公害污染物被控制在允许限量残留标准(MRL)以下。无公害茶的高效种植技术主要包括茶园建设、土地管理等几个方面。
2.1.1 品种的选择
茶树品种尽量采用全国茶树良种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推广品种[1]。选择的标准应是优质、高产、高抗和适应性强。另外还可以考虑利用多品种间的搭配来解决一些矛盾和提高效益。
2.1.2 地块的选择
茶园建设之初应选择土壤肥力水平高、土层深厚、土体疏松、沙壤质地、通气性能良好、土体中没有隔层、不积水、腐殖质含量高、营养丰富而平衡、呈酸性或弱酸性的土壤栽培茶树。为保证无公害茶的生产,茶园周边必须无污染源和尘土[2]。
2.2.1 土壤管理
无公害茶园的土壤管理一般包括耕作锄草和茶园铺草覆盖[3]。耕作锄草是通过疏松土壤,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提高茶树吸水吸肥能力。茶园铺草覆盖指在茶树行间覆盖绿草,一方面可以调节茶园土壤温度、蓄水;另一方面,还能够通过腐烂的杂草培肥土壤,提高茶品质。
2.2.2 水肥管理
无公害茶园的营养管理原则是重施有机肥,配施无机肥,重施基肥,配合追肥,重根部施肥,配合叶面喷施。茶园施肥的主要类型有底肥、基肥、追肥和叶面肥4种。底肥以有机肥为主,配施速效肥料,一般在种植沟40~50cm处施入,并与土壤拌均。基肥在当年茶叶采制结束后结合深耕施入,一般在行间树冠直下的行间挖沟20~30cm施下,然后盖土。追肥在茶树新梢生长期间,结合每次中耕施入。叶面肥是指茶树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溶解后喷施于茶树叶面上的肥料,一般在新梢长出一芽一叶时开始喷施。
茶园水分管理以保水为主,一般要求耕层土壤的相对含水量在75%~90%,保证茶树能正常生育[2]。茶园土壤进行铺草覆盖,在路边地角建立蓄水沟、池,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度等,以减少水分蒸发,涵养水源。
2.2.3 病虫害防治
茶叶主要的病虫害有茶假眼小绿叶蝉、茶角胸叶甲、茶毛虫、茶蚜、蚧类和茶叶螨类及茶炭疽病、芽枯病、叶枯病等,其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防治
合理的农事操作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如修剪可改变病虫的生长环境,清洁茶园可把部分病虫枝叶,隔离了病虫害的侵染源,锄草可减少杂草滋生的病虫害。
(2)物理防治
常见的杀虫灯和色板诱杀。安装频振式杀虫灯是利用了茶园害虫的趋光性,色板诱杀是利用了部分害虫的趋色性,而性素诱杀则是利用了人工合成性信息素诱杀雄蛾,破坏自然种群的正常雌雄比,以控制害虫的发生。
(3)化学防治
加强田间调查,抓住最佳用药时机,对症下药,轮换用药,讲究喷药技术,控制农药标准使用量,才能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残留。不能随意增加用药量,避免病虫产生抗药性。在喷洒农药期间,严禁采摘茶叶[4]。在生产中必须施用农药时,选用低毒低残留、国家未禁用的安全间隔期短的农药。高效氯氟氰菊酯和联苯菊酯等农药在茶园施用有很大的安全风险,建议禁止在茶园中施用。
2.2.4 修剪技术
茶树修剪是塑造高产优质树冠所必需的技术措施,通过修剪可以起到促进新梢发育,平衡芽数芽重,加速树冠覆盖度。茶树在幼年期主要用定型修剪,通过对幼龄茶树的定型修剪,可控制树高,培养骨干枝,促进分枝的合理布局和扩大树冠。经几次定型修剪后,茶树分枝层次明显,有效生产枝增多,树冠覆盖面扩大,为茶叶的优质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成龄采摘茶园由于受树龄和采摘等因素的影响,常使采摘面分枝细密,新梢生长势减弱,因此,为调节新梢密度和保持冠面平整,必须每年或隔年进行一次轻修剪。
[1] 邱玉秀,邱飞.无公害茶叶高产栽培技术[J].南方农业学报,2005,36(2):167-168.
[2]邱飞,邱玉秀.昭平县茶园病虫发生特点及无公害综合防控对策[J].南方园艺,2016,27(4):42-45.
[3]沈旭伟.庆元县无公害茶树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J].北方农业学报,2007,(s1):229-230.
[4] 黄庆裕,黎达境,左伯荣,等.冰冻灾害对茶树生长的影响及减灾对策探讨[J].广西农学报,2009,(s1):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