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 陶启坤 赵晓梅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三川镇畜牧兽医站 628412)
异食癖是鸡群的一种异常行为,引起这一病象的主要原因是消化功能和新陈代谢紊乱、味觉异常、营养因素缺乏、饲养管理不当等引起的一种非常复杂疾病。生产中常见有啄肛癖、啄趾癖、啄蛋癖、啄羽癖等。
异食癖的病因非常复杂,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形。
鸡场选址不当,地势低洼潮湿、通风不好,阳光照射不到,附近有垃圾池等,鸡舍潮湿阴暗、温度过高、通风不畅、光线过强、饲养密度过大、调教不够、噪声过高、受到惊吓、应激反应源多,鸡群容易形成暴躁、好斗性格。
饲料中缺乏氨基酸、特别是蛋氨酸缺乏,钙磷不足或者钙磷比例失调,有效磷不够,日粮中粗纤维不足,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食盐不足等均是形成啄癖的常见原因,当鸡群处于饥饿状态时也容易发生怪癖。
经常更换饲养员,工作服颜色随时变化,饲喂时间不准时不确定,饲喂量不确定,时多时少,鸡群饱一顿饿一顿。鸡群合理分群,存在有不同日龄鸡群混养,饲料变更没有逐渐过度,产后鸡群的破壳蛋没有及时清除,久之就养成部分鸡只的啄蛋癖。
鸡群体表有寄生虫、体表皮肤创伤、出血、发炎、红肿、溃烂,因局部发痒,患部易被自己啄伤,而后招致其他鸡只争相啄叨。产蛋鸡由于机体原因,造成脱肛,其他鸡争相去啄,直至撕扯啄出内脏吃下。
产蛋箱过于简陋或者过小,母鸡产蛋后不能得到充分休息,泄殖腔长期复旧不良,时间久造成脱肛,引起其他鸡啄肛癖的发生,多发生于产蛋鸡群。
当育成鸡群或产蛋鸡群调群时,因破坏了原来的群体位次发生争斗,在确定新的群体位次之前出现打斗和互啄现象。
患病鸡群表现为啄趾癖、啄羽癖、啄肛癖、啄蛋癖等表象行为,爱打斗。
根据鸡群症状可作出诊断,确诊需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详细了解,方能查明啄癖原因。
断喙是预防鸡啄癖的根本措施,规模化、集约化、全舍饲养模式下,与肉仔鸡l~3日龄、种鸡6~9日龄进行必要的断喙处理,平时饲养过程中,若发现个别啄癖现象可随时实施断喙处理。散养鸡还可以 “戴眼镜”,遮挡视线,防止打斗和啄癖发生。
(1)挑出或隔离被啄鸡只,隔离身上有血的健康鸡,如果不隔离,就在被啄伤的部位涂抹一层碘酊或机油等具有难闻气味的物质,可防止该鸡再次被啄。
(2)合理配制饲料,注意饲料的营养成分和含量,要按照不同阶段,不同用途的饲养标准配制日粮,或者饲喂全价颗粒饲料或者粉料,饲料营养均衡,粗蛋白、粗纤维都要适中,不可减少,鱼粉、蚕蛹、豆饼、豆类是鸡优质蛋白来源,注意鱼粉的含盐量,豆类要高温至熟,菜籽饼、棉籽饼要脱毒或者少用不用。防止含硫量过低或者缺乏,要补充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多种氨基酸、特别是含硫氨基酸蛋氨酸的添加,在鸡日粮中添加0.1~0.2%的蛋氨酸能有效减少啄癖的发生。高产蛋鸡群饲料中钙含量要达到3.5~4%,钙磷比例为6.5∶1,且有效磷不能过低,生产上常添加钙粉、骨粉、石粉来补钙。另外还要补饲青饲料或者青绿多汁饲料,提供部分维生素和粗纤维。
(3)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粪污处理、鸡舍消毒、防寒保温、防暑降温、舍内干燥、通风良好、光照充足,减少疾病的各种诱因,防止本病发生。
(4)啄肛癖是异食癖中最严重的啄癖,其防治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在饲料中加入1%的硫酸铜和0.2%的蛋氨酸,3~5d后见效,但要注意硫酸铜要研细粉末,与蛋氨酸一起逐级混入饲料直至均匀。二是食盐疗法,在饲料中暂时加入1.5~2%的食盐,并保证充足的饮水,连用3~5d即可见效,但绝对不能长期饲喂,并计算考虑饲料中鱼粉,贝壳等的含盐量,防止食盐中毒。三是啄肛严重发生时,可将鸡舍围栏放下部分,压暗光线,或者将鸡舍照明灯泡改为红色,窗户糊上红纸,待异食癖消失后再转入正常饲养。四是在鸡舍安置小音箱,白天播放轻音乐,降低应激反应的刺激,让鸡只心情舒畅。五是补喂砂砾,提高饲料消化率,砂砾在雏鸡时用小米粒大小的,成鸡时用玉米粒大小的,按照日粮的0.5~1%掺入砂砾。六是在饲料中暂时加入2%的生石膏粉,连用3~5d即可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