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小燕 (甘肃省泾川县畜牧兽医局王村工作站 744304)
随生态文明、美丽乡村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及诸多环保政策的落地,农村环境整治日益严格和细化,广大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逐步增强,环保要求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苏醒,在此背景下,农村养殖业与周边环境的抵触、与人口的矛盾及冲突,日渐显现。
这方面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养殖情况有很大差异。北方大多以养猪、养鸡、养牛、养羊为主;南方除此之外还有养鸭、养鹅、养鱼、养乌龟等水产养殖。这些都属常规养殖业,与农村生活息息相关,也是我们畜牧兽医工作服务的主要方向和战场。然而上述养殖对空气的负面影响是事实,尤其猪、鸡等养殖对空气污染严重,对人居环境构成威胁。往往引起周边住户不满,甚至引起投诉。
近几年,就全国而言,民生工程方面发展很快,城区饮水量成倍增大,农村成了扩建之后的城市供水水源地,数十里、数百里的农村,沿途都建有水井、供水管道、水站等,而养殖场如果选址不当,过于贴近,就可能造成水源污染,造成重大损失;或者被水管站投诉,或者被环保部门叫停。
由于现在饲料中有各种矿物质添加,这些化学成分在畜类排泄物中依然大量存在,而养殖中产生的动物粪便目前没有经过任何处理被当肥料直接施于土壤中,在 “肥”了土地的同时,对土壤究竟有怎样的影响?进而对生长其上的农作物粮食、蔬菜、瓜果又有怎样的不利影响目前还不得而知,——有待科学研究者做出正确评判。不过,其中某些元素过量、超标肯定是可能的。
总之,现在的养殖业不发展,规模不大就没有经济效益;一发展,有规模、有经济效益了随之而来的便是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甚至法律纠纷。这使养殖业常常陷于两难境地。
从表面上看是养殖业与国策、政策的矛盾,但归根到底是养殖业与环境的矛盾,是养殖观念在传统向现代迈进的过程中,养殖业者思想僵化、墨守成规、没有与时俱进、缺乏全局与法治观念、被动挨打造成的,是观念、思想与现实的冲突。
解决养殖业当前所面临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引导转型,走产业化道路,建立和发展现代化养殖业。
必须引导养殖者更新观念,走出传统养殖的藩篱,摆脱旧观念的桎梏,把养殖当成产业,把养殖场当成生产企业而不是小农作坊,既要注重养殖的经济效益,又要注重养殖的社会效益、环境影响,只有依法依规,科学发展养殖才能行稳致远,持续发展;只有充分照顾国家、集体、他人利益,才能保证自身利益。
在前述影响环境的3个方面要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进行矛盾、危害化解和冲突规避,既发展产业,有保护环境,“鱼与熊掌”二者兼得,这是现代养殖业发展的起码要求,是当今养殖业新的支撑点和立足点。
(1)养殖场选址要远离水源地、居民区、学校、机关、公众场所等人群密集的地段和区域,在环境 “安全区”最好。
(2)对牲畜排泄物、饲料残渣及其他废弃物做必要处理,避免直排、乱倒,减少污染,杜绝危害。
(3) 不踩政策、 法规 “红线”, 牢记 “绿色” “生态”“环保”理念,自觉为美丽乡村建设做贡献,不因一己小利害全局。
(1)畜牧部门要做好规划安排、养殖场建设指导,从开始、从源头上预防生态和环境问题,把好第一道关口。
(2)环保部门要尽可能早的介入,做好养殖业建设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问题,降低治理难度,减少养殖损失。
(3)乡镇、村委会等农村基层政府组织,要主动作为,发挥宣传、协调、服务、帮助作用,为农村养殖业保驾护航,促使养殖业向生态文明、环境友好、人际和谐的方向前进,在养殖业发展的同时,保证青山绿水的人居环境,保证养殖业在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立足长远、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