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遥 何茹
乳腺癌是当今对女性患者威胁较大、发病率较大的一种恶性疾病, 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安全和生命安全[1], 发病人群集中在女性患者, 男性患者极为少见, 只有不到1%。由于乳腺癌本身并不致命, 尤其是在原位癌的时候, 但是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2], 癌细胞通过血液或者淋巴系统转移, 影响全身其他系统, 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通常情况下乳腺癌患者的首要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 能够及时进行治疗, 保证患者的5年生存率[3]。乳腺癌术后患者经常产生焦虑、抑郁, 导致患者出现对治疗的抵抗心理、消极心理, 不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导致病情控制不理想, 甚至加重病情。积极做好相应的心理疏导工作, 能够减少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出现, 帮助患者建立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保证后期生存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4]。本研究通过对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4月间收治的89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焦虑、抑郁测定, 及时纾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为后续治疗的顺利进行提供便利, 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4月收治的89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2.7±6.8)岁;其中非浸润性癌12例, 浸润性特殊癌29例, 浸润性非特殊癌48例;初中14例, 高中28例,大专23例, 本科及以上24例。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 排除其他癌症的患者、精神障碍性疾病患者、交流障碍患者、其他代谢系统性疾病患者、近期遭受如大型自然灾害、意外灾害等创伤性事件患者、发生离异或者丧偶、近亲离世等重大生活事件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同意协议,自愿参加研究。
1.2 方法 采用SAS量表和SDS量表对患者进行术后焦虑和抑郁测评。量表共20个题目, 每题分值根据所选答案不同分为1~4分不等, 共80分, 在得到最后分值后与1.25相乘得到标准分值, 根据标准分值对患者焦虑或者抑郁进行分度。<50分为无焦虑或抑郁状态, 50~59分为轻度焦虑或抑郁状态, 60~69分为中度焦虑或抑郁状态, >70分为重度焦虑或抑郁状态。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具体内容包括为患者讲解病情, 通过安慰等人文关怀缓解患者的压力, 消除焦虑和抑郁的负面心理;让患者了解乳腺癌术后的预后和后期生存率, 树立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为患者举办有关乳腺癌的健康知识讲座, 让患者更加了解疾病的知识, 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患者对未知疾病的恐惧心理, 增加信心, 保障预后效果和后期生活质量。对进行心理干预后的患者再次进行SDS量表、SAS量表的测评。
1.3 观察指标 比较心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发生情况及SAS、SDS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心理干预前, 89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中轻度抑郁32例, 中度抑郁20例, 重度抑郁11例, 抑郁发生率为70.79%, SDS评分为(67.2±7.8)分;轻度焦虑36例, 中度焦虑23例, 重度焦虑14例, 焦虑发生率为82.02%, SAS评分为(68.7±8.4)分。心理干预后, 89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中轻度抑郁16例, 中度抑郁13例, 重度抑郁7例, 抑郁发生率为40.45%, SDS评分为(49.4±5.6)分;轻度焦虑12例, 中度焦虑14例, 重度焦虑8例,焦虑发生率为38.20%, SAS评分为(45.1±4.3)分。心理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及SDS、SAS评分均低于心理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乳腺癌在当今已经成为对女性患者影响较大、发病率较高的一类恶性肿瘤, 但是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 乳腺癌也逐渐可以治疗, 手术成功的患者后期配合化疗能够极大程度上保证生活质量[5]。人们在遭受重大事件打击后容易发生焦虑、抑郁心理, 乳腺癌患者在遭受身患重病的打击, 经过手术治疗后身体残缺以及后期复发的重重压力下更容易发生焦虑、抑郁心理。焦虑是一种常见的负面情绪, 往往由于过度的担心导致烦躁感或者没有客观事实存在导致的恐慌和不安, 过度异常的焦虑导致的焦虑症属于情感障碍类精神疾病。抑郁也是常见的消极情绪, 长期持续的情绪低落会导致抑郁症的产生, 是常见的心境情感障碍类精神疾病[6]。焦虑和抑郁不仅体现在情绪上的变化, 也会对神经内分泌造成一定的影响, 对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影响[7]。在乳腺癌术后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干预, 消除患者对未知疾病的恐惧心理, 增加信心, 保障预后效果和后期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乳腺癌术后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心理,及时进行心理干预能够明显减轻焦虑、抑郁心理, 为患者后续的治疗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