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福香 吴翔燕
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可有效防止手术后切口感染反应发生, 但由于我国对抗生素使用监管不够合理, 导致抗生素滥用严重, 加之抗生素选用不合理、盲目联合用药等不良现象严重[1];长此以往, 将极大程度提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毒、细菌耐药性[2], 为患者健康安全留下严重隐患, 影响患者病症恢复, 大大增加家庭治疗经济压力。本次本院为控制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量, 特研究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性, 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5月本院287例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 其中乳腺手术58例, 甲状腺手术51例,腹外疝手术178例。287患者中, 将未使用抗菌药物95例患者设为A组, 术前2 h内予以1次抗菌药物97例患者设为B组, 术前至术后持续用药95例患者设为C组。A组男46例,女49例, 年龄26.8~62.5岁, 平均年龄(41.57±7.55)岁。B组男 49例 , 女 48例 , 年龄 27.5~63.1岁 , 平均年龄 (42.13±7.25)岁。C组男47例, 女48例, 年龄25.9~63.4岁, 平均年龄(42.34±7.55岁)。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前1周内均未使用抗菌药物, 且手术时间均<120 min。
1.2 方法 准确分析患者病症, T0测定患者体温及白细胞计数, 选择合理手术方案, 由专业医师完成手术操作, 详细记录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主要从用药指征、给药方式、药物用量、用药时机等多方面进行合理用药评定, 加强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监管, 并测定术后患者外周白细胞计数及T1、T2体温。
1.3 观察指标 观察Ⅰ类切口(乳腺、腹外疝、甲状腺)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比较三组切口感染情况, 手术前后三组白细胞计数变化, T0、T1、T2体温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情况 287例患者中, 192例(66.90%)患者使用抗菌药物, 其中使用1、2代头孢菌素患者共188例(97.92%);使用3代头孢菌素患者2例(1.04%);使用青霉素+酶抑制剂患者2例(1.04%)。
2.2 三组切口感染情况比较 A组术后发现切口感染患者1例(1.05%), B组中发现切口感染患者1例(1.03%), C组未发现感染患者, 三组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三组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比较 手术前A组白细胞计数为(6.07±0.81)×109/L, B组为 (6.21±0.96)×109/L, C组为(6.19±0.91)×109/L,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A组白细胞计数为(6.31±0.76)×109/L, B组为(6.42±1.01)×109/L, C组为(6.04±0.62)×109/L,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4 三组各时期体温变化比较 T0时A组体温为(36.54±0.25)℃ , B 组为 (36.47±0.21)℃, C 组为 (36.61±0.31)℃ ,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A组体温为(36.71±0.38)℃ , B 组为 (36.73±0.42)℃, C 组为 (36.72±0.41)℃ ,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A组体温为(36.50±0.25)℃ , B组为 (36.58±0.29)℃, C 组为 (36.54±0.26)℃ ,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Ⅰ类切口手术中, 抗菌药物是属于预防性药物, 在实际用药前需充分考虑发生感染的可能性[3]。Ⅰ类切口手术,对患者造成生理创伤较小, 且手术时间较短, 多低于120 min,只要严格按照手术室无菌操作要求, 细化手术流程, 给予患者科学营养膳食补充, 予以细致化护理干预即可有效防止感染发生[4]。
通常情况下, 对于抵抗能力低下的患者, 如患糖尿病、高血压或其它慢性感染疾病, 免疫功能低下的高龄、幼儿等,对于此类患者可结合实际情况予以患者适量抗菌药物用以预防感染[5], 在抗菌预防药物的选择中, 以广谱、安全性高、价格低廉药物为主, 在I类手术中, 以葡萄球菌为主要感染病原菌。因此, 选用头孢类抗菌药物即可[6];此外, 预防性用药的最佳时期为病菌侵入3 h内, 在手术过程中需将患者血液中药物保持在有效灭菌浓度, 保障抗菌效果。因此, 可在术前30 min左右进行抗菌给药, 若患者手术时间>3 h或术中会出现大量出血情况, 则需在术中据实际情况再次予以适量抗菌药物进行抗菌处理;对于常规清洁创口类手术则无需抗菌药物预防, 其手术野多为无菌部分, 不会涉及人体消化道、呼吸系统等与外界存在密切连接的器官, 因此在Ⅰ类切口手术中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对降低感染情况并无显著效果;手术部位感染主要受术前准备、无菌操作及患者免疫力影响, 而加强Ⅰ类切口手术无菌操作是防止切口感染的重要环节, 在手术过程中需及时清理手术部位血块、坏死组织等废物, 并尽量减小手术操作对正常组织损伤程度, 在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是以防止手术部位感染为主要目的, 而不是手术期内可能出现的所有感染。本次研究中, 在术前至术后持续使用抗菌药物并不影响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及感染情况,反而会增加耐药菌株产生, 提升医疗费用, 不建议持续使用[7-10]。
综上所述, 在Ⅰ类切口手术中发生感染率较低, 使用抗菌药物对患者恢复影响较小, 不建议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对于存在感染风险患者, 可在术前予以1次头孢菌素即可有效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