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想
(商洛中学 陕西 商洛 726000)
随着一系列惠农富民政策的落地实施,我国农业农村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广大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生活垃圾等各种废弃物也不断增多。农村垃圾围路、围河、围村,污水随意排放现象普遍存在,导致一些农村地区的生存环境质量明显下降,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农村的进一步发展。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部分[1]。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农村居民生活环境,了解他们环境保护的意识状况,寒假期间,笔者对家乡淮阳县的某个行政村村民进行了调查。该行政村距离县城较远,有11个村小组,4 000多名村民,相当一部分家庭以外出打工为主要收入。目前该行政村有2家预制板厂,1家养猪场,据说存栏量1万头,另外有20余家鸡、鸭、兔等散养户,没有规模化工业。
本次通过实地考察、深度访谈的调查形式,对行政村居民环保意识以及周边环境展开调查。由于适逢春节,外出务工人员大部分也都返乡,因而此次访谈对象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长期在农村居住的村民,他们大部分是老人、孩子。另一部分是经常外出务工的人员,大多是有知识、懂技术的青壮年。根据访谈结果,发现农村的环境保护现状不容乐观、村民的环保意识有待提高。
随着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住条件不断改善。根据观察,在该行政村,土坯房已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漂亮的楼房,但由于村内没有排水设施,也没有集中倾倒垃圾的地方,房子周围常常布满垃圾或被污水环绕,极不协调。庭院中也很少有树木,据说是挡阳光,不便于凉晒东西,房前屋后基本上没有可观赏的花草树木,秋去冬来,枯叶飘落,整个村庄只剩下寒冷和萧条。
1.1 村民对周围生活环境的满意度。根据调查,长期在农村居住的村民,40%的人认为水资源受到污染,空气也不如从前清新,但比起工业化的大城市,空气好多了,他们习惯了周围的生活环境,对现状比较满意。60%的人认为环境污染还是很严重的,生活垃圾随处可见,特别是塑料垃圾,大部分被埋在地下,遇到连续雨天,污水横流,散发出难闻的腐臭味。他们担心如果不加强管理,这些情况会越来越糟糕,直接影响到自己及子孙后代的生活。长期外出务工人员,90%的人对农村的生活环境不满意。有人坦言,农村环境基本上就是无监管状态,不像城市环境卫生有专门的部门、人员管理,回到农村后看着眼前的状况,着实不太舒服,却又无奈。
1.2 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据调查,长期在农村居住的人员,30%的村民不关心或很少关注周围的环境,对于他人破坏环境的行为,他们视而不见,认为不是自己的事,管不了,也不去制止,听之任之,一种置身于事外的态度;70%的人认为他们关注生活环境,也想为拥有清洁的环境尽心出力,可又怕别人说出风头,大家都是乡里乡亲,得过且过。在外务工人员中95%的人表示比较关注家乡的生活环境,因为即使他们不经常在家居住,但最终还是要在这生活,他们希望自己家乡的环境越来越美,空气越来越好。
1.3 参与环境保护的具体行为。访谈中发现,80%的常住村民称自己参与过环境保护,比如在日常生活中,确保自己田地里的秸秆不焚烧,在自家空地多植树,去集市买东西尽量带上竹篮、袋子等。但对于养殖、工厂排污问题,80%的村民明知道污染坏境,会影响自己及家人的生活,却不去干涉。认为做这些事的人都是些有头脸的人物,自己没能力制止。比如村庄附近有一养猪场,由于缺少排污设施,大量排泄物直接流入路边的水沟,一到雨天,污水就流向路面,空气中经常弥漫着猪粪味儿,地下水也已经受污染了,给村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多麻烦。目前没有人去制止,主要因为这个养殖场是几位领导合伙开办的。
通过此次的社会调查,对目前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状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尽管广大农村居民有比较强的环保意识,但缺少维权法律意识,缺乏具体引导,存在过多顾虑,导致他们在参与环保行为方面是比较落后的,使好的环保意愿难以付诸实际行动。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也较强,进一步分析发现村民环保意识的强弱与他们的年龄、所处的环境及所接受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2.1 年龄较大的村民环保意识较强。他们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体会到周围环境发生的变化,他们很怀念过去美好的自然风光。谈起家乡村前的小河,很多老人都念念不忘,充满留恋。盛夏,村里的孩子们都到清澈的小河里游泳嬉闹,异常开心,田地里干活的大人们会聚到河堤上枝繁叶茂梧桐树下,吹着风,聊着天,非常惬意。而现在,河水已经断流,由于建房取土,河堤已被铲平,更不用说堤上的树木了,放眼望去,光秃秃一片,很苍凉。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芳香的泥土气息,而是阵阵猪、鸡、牛的粪便味儿。今非昔比,他们流露出的是担忧,说明他们有种强烈的环境忧患意识,应增强村民这种环境忧患意识。
2.2 外出务工人员比长期居住在农村村民的环保意识要强。在城市,环保宣传力度较大,环保体制比较健全,环保执法到位,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较强。外出务工人员在城市生活,他们的行为要受当地的环保法规制约,思想会受周围居民环保意识的影响、熏陶。在干净清洁的环境中有意识约束自己的放纵行为,比如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并深深认识到这种约束会给大家带来的益处,他们认真遵守,终身受用,并不断影响周围其他人。
2.3 有知识、有文化的人环保意识比较强。调查发现,不管是农村长期居住的村民,还是外出务工人员,他们的文化程度越高,环境保护意识越强,自我约束能力就越强,平常注重饮食卫生、居住环境布置及子女教育等。现在农村大多是留守儿童,不愁吃喝,但疏忽管教,更多的时间是窝在家里看电视、玩手机,很少去关注他们个人卫生,更不用说去关注周围的生活环境。因而抓好农村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显得非常重要。
进一步深入分析调查结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特提出以下建议:
3.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环保意识。由于受教育水平、所处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村民的环境保护知识有限,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环境受污染的后果了解不多,是环保意识较低的重要原因。政府部门应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采用村民乐于接受的形式,比如在醒目位置张贴一些环保标语、通俗易懂的漫画,以及通过电视、广播等村民比较熟悉的宣传媒体,开播环保方面的专题案例讲座、环保小故事等,让更多的人了解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树立环保观念,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3.2 加强政策引导,完善制度保障。通过宣传,村民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他们应该做什么、如何做需要一定的引导。政府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是村民真正理解“个人都有的,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2]。约束指导村民环境保护方面的行为,引导他们认识到美好的环境需要大家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主动性,互相监督、共同维护。完善的制度保障既是村民约束自己的行动指南,也是抵制破坏环境行为的武器。
3.3 建立环保组织,疏通管理渠道。目前农村的环境保护基本处于无人管的状态,职能部门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原因,很少顾及到农村环保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建立农村环保组织势在必行。通过组织活动,增强村民环保意识,针对一些破坏农村环境现象,组织出面更有效,避免村民碍于情面或迫于压力不敢制止农村环境破坏行为。另外,政府应疏通渠道,及时处理,认真对待农村环境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增强村民保护环境的信心。实现农村美,要从现在开始,认真吸取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
中国要强、农村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要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要美[3]。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中国乡村正走向振兴,我们既要抓住机遇,发展农村,又要有强烈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协调好快速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携手并进,共同努力,推进山、水、田、院绿化、美化、净化,建设生产高效、生态宜居、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美丽乡村[4],让农村真正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5]。
[1]习近平引领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EB/OL].http://news.cctv.com/2017/12/18/ARTIq2gAgAB6RghtIZYkfbjT171218.shtml,2017-12-18.
[2]十九大报告 [EB/OL].2017-10-18.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EB/OL].2014-04-25.
[4]黄兴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突出重点 [EB/OL].hrrp://ex.cssh.cn/dzyx./dzyx_llsj/20180105_3805688.shtml,2018-01-03.
[5]乡村振兴战略绘制 “三农”发展新蓝图 [EB/OL].http://news.ifeng.com/a/20180103/54767370_0.shtml,2018-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