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石勇
(甘肃天水市秦州区农业发展综合统筹中心,甘肃 天水 7410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人口的有序转移是时代进步的表现,乡村的变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县区基层干部如何贯彻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笔者认为,重点需要把握好以下三个关键问题:“为什么要振兴、振兴什么、怎么振兴”。通俗的讲就“十个字”:“为什么干、干什么、怎么干”。
用一句话概述那就是:因为我们的城乡二元结构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所以必须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乡村崛起,让城乡融合发展。具体来说就是:因为我们的农业太弱了、农村太穷了、农民太苦了,所以必须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强起来、让农村美起来、让农民富起来。
简单讲,就是分三个阶段干好三件大事,第一件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件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第三件是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具体讲,就是要在脱贫攻坚的同时,振兴乡村富民产业、基础条件、乡村文化、治理体系、民生保障这五个方面。
首先是强化组织领导,织密政策体系,如何确保如期脱贫的问题。其次是发展扶贫产业,落实资金保障,解决好产业支撑的问题。再次是集中社会力量,优化配强帮扶队伍,解决好帮扶实效的问题。第四是强化监督考核,完善考评机制,解决好真脱贫和脱真贫的问题。第五是改进方式方法,把扶贫与扶智扶志结合起来,解决好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
首先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解决好“谁来种地”的问题,这是最根本的问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鼓励扶持他们流转离土离乡农民的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就是要通过培训,让他们采取入股、合作等方式创建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利益共同体,提高他们的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由身份到职业的华丽蜕变,最终让农民成为一种有吸引力的职业。其次是推进“三产融合”,解决好“怎样种地”的问题。就是要让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更加契合市场发展新变化,更加顺应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让农业与二、三产业实现交叉融合、联调联动、综合发展,实现品质安全和品牌增效;让绿色循环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让新产业、新业态成为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引擎;让特色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压舱石;让“三产融合”的孵化器,孵化出一个个风格各异、特色鲜明的“田园综合体、产业综合体”等的新生儿,最终让农业成为一种有奔头的产业。再次是推进“三变”改革,解决好利益联结机制的问题。就是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让农村的资源变成能够让农民受益的资产、让资金变成能够滚动发展的股金、让农民变成能够在利益分配中获得更多收益的股民。
首先是加强硬件建设,让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差、欠账大的这个“短板”补起来,让生产条件、生态条件、生活条件实现“三生同步”发展,让农业生产条件更加切合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让农村人居环境变的更加整洁优美,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乡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备适宜生活居住,解决好发展条件薄弱这个“短板”问题。其次是改善软件环境,让乡村公益服务“无人去管、无钱去办”的这根“短腿”跟上来,让乡村公益事业有人管、有钱办,解决好公共服务滞后这个“短腿”问题。
首先是加强基层文化建设,让“农民文化艺术节”、“民俗文化展演”“百姓大舞台”等丰富多彩的乡村民间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发扬和保护,让健康积极的社会主义文化牢牢占领乡村文化阵地,解决好新时代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多样性的问题。其次是开展乡风文明创建,让群众“学有榜样、比有先进、赶有标杆”,让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尊老爱幼、诚信友善、移风易俗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让文明村、文明镇、文明示范户成为传播乡风文明和社会正能量的旗帜和标杆。再次是提升农民素养,把教育和培训结合起来,实现技术能力和文明素养双提升,解决好农民文明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
首先是夯实基层基础,让“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和“品行正、有文化、思路活、观念新、懂经营、善管理、敢担当、能致富”的返乡创业人员、致富带头人、高校毕业生、复转退伍军人以及有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等,充实到基层党组织队伍中来,实现基层党组织队伍致富带动能力整体优化提升,解决好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带头人的根本问题。其次是创新社会治理,让德治深入人心、让法治家喻户晓、让自治成为村民约定俗成的自觉行动,解决好群众正常利益诉求和社会和谐稳定关系的问题。再次是完善乡村治理政策体系,解决黑恶势力、非法宗教势力、境外敌对势力等影响和破坏乡村稳定的问题。
首先是统筹城乡教育资源,让上学难、择校热不再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家长议论的焦点和政府头痛的难点,解决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其次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让全体农民也能感受到党的阳关,享受到国家改革开发的发展成果,享受到最基本的公共医疗和养老保险等一系列普惠型社会福利待遇,让困难群众和特殊弱势群体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金等一系列特惠型社会福利待遇,解决好发展成果共享的问题。
我们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在乡村振兴战略各项措施的推动下,到2050年,祖国大地上的每一处乡村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山区将会变成景区、田园将会变成公园,一个个村落将会变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