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元
(中共吉林省直属机关工委党校,吉林长春130051)
新时代标明新方位,新征程提出新任务。2017年12月28~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三农”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成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动员令。对于具备雄厚农业发展基础的吉林省来说,连续四年,粮食综合产能都在700亿斤以上,总产量和单产都排在全国前列,新时代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全方位提升农业农村发展质量,更要全方面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时代,城乡发展一体化迈出新步伐,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城镇化水平已由2010年的36%左右攀升至2016年末的57.4%,促进了城乡之间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使农村公共服务以及社会事业达到新水平,如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农村人居环境得以优化,如农村水、电、路、气、房以及信息化建设大幅提速,但随之而来的乡村衰落却不容忽视,预计到2030~2035年,农村依然有将近4亿左右的人口,成为乡村振兴的人口基础。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城市与乡村是一个有机体,不能顾此失彼,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新目标。
我国改革发端于农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革极大地推动了农业农村的发展,农民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增长到2016年的12363元。十九大报告中针对全体农民最为关注的关于承包地第二轮到期后的经营权归属问题,明确指出承包期再延长三十年,受到广大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和一致点赞,体现了国家在农村土地政策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在新的历史方位下,继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以保障农民利益为重,党的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最终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农业方面主要体现在农产品供给要从过去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要关注产业的发展以及一二三产业融合,要减少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上的差异,要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还要逐步提高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不断增加农业的投入和农民收入的渠道,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作为新方向。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首当其冲的就是产业兴旺。吉林省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较好,产业兴旺需要从过去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使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如农业方面通过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发展精深加工,可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必须做好粮食转化和玉米去库存工作,继续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扩大青贮玉米、鲜食玉米种植面积;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改革只有从生产端发力才能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和发展绿色农业,真正地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目前我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正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以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为抓手,实现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提升节肥、节水等实用技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自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以来,省内3909个行政村共计4132.5万亩土地已完成确权登记,27%的耕地流转到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手里。全省家庭农场经营已有7804个,种粮大户经营达到39922个,农民合作社经营达到15755个,其中不乏有广大新型职业农民、返乡青壮年农民和有学历、有创新意识的青年新生力量构成的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经营者。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力地带动了各地土地流转和入股经营,发挥了现代农业生力军的作用。通过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发挥适度规模经营的带动效应。
吉林省农村基础设施一直较为薄弱,原因在于投融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2017年8月,吉林省出台《关于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对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出具体部署,尤其是建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目的在于形成主体多元、充满活力的投融资体制机制。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互联网金融和移动金融作为小康建设的手段被提及,意味着互联网金融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应充分利用这一金融创新形式,有效释放农村需求,扩大农村内需,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对农村道路、饮水安全、危房改造、电力和通信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作用,不断完善我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尽早实现省内所有行政村主要基础设施全覆盖的整体目标。
进入新时代,我们深刻认识到过去粗放型农业发展带来的负面环境问题,认识到美丽乡村建设涵盖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小到农村房前屋后的垃圾处理,大到村内的硬件设施和生态建设。未来的美丽乡村一方面要提供充足、安全的农产品,另一方面还要提供清洁的空气、恬静的田园风光等生态产品,真正把绿色发展的美好蓝图在乡村变为现实。为此,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吉林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四年行动计划(2017-2020年)》,着力解决好农村居民出行、饮水、住房和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确保到2020年全省农村人居环境同步达到小康标准。新时代的乡风文明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体现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上,如家风、村风、邻里互助、尊老爱幼等方面。要将优秀的传统民俗、风俗等乡村文化与优秀城市文化相融合,使农民群众自觉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转化为行动,营造出健康积极向上的乡风文明新气象。
[1]李永华.牢记总书记的重托:吉林争当现代农业排头兵——发挥金融机理作用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中国经济周刊,2017,(10).
[2]李国祥.乡村振兴战略:“村镇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21世纪经济报道,2017,(10).
[3]唐仁健,赵永平,朱隽.聚焦中央一号文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么看怎么干[J].中国经济周刊,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