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冬寒
(新郑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河南新郑451100)
种养结合模式是按照生态农业的要求,亟须加快推广普及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集约农业模式。主要以“种—养”为循环,通过人为的劳动干预,加以信息技术的辅助,对农业结构进行不断的优化和调整,建立起高效的信息农业生态系统,再实现能量的最高转换率,充分利用资源和信息技术,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这种模式给我国农业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是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现代种养结合信息技术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养殖与种植,形成的生态农业专用技术。信息技术是随着科技的进步所产生的一种新兴力量,是集储存、信息传递和收集于一体的技术。信息技术诞生之初主要为计算机系统和软件的开发服务,但最近几年,由于信息技术不断推广和普及,已逐渐与农业、生物科技等接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是现代人便捷的农业生产工具之一[1]。而目前的生态农业已经具备成熟的信息技术,这对于调整农业产业化结构、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事物都是由很多个体组成,也有其存在的因素,它们之间也有着相互的联系和作用,其中一个个体必然具有主体地位,它的存在决定着事物整体发展的走向。而信息技术就是这样一个个体,一个必然存在的因素,它的出现对现代化农业进程建设、生态农业种养结合生命力的提升以及对于推动中国整个农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目前,种养结合信息化发展处于初期阶段,节约肥水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的种养结合模式并没有完全成型,农民增收的愿望也没有完全实现,阻碍了生态农业的发展步伐[2]。因此,为了实现土地资源利用、农民增收增产的战略性种养结合策略,应认真分析信息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地位,并加以利用,这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农业进步具有跨时代意义。
为生态农业种养结合建立专门的“种—养—加”数据库,储存海量的数据信息,并且这些信息可以达到随时取用的效果。当前我国的生态农业数据库主要有三种,一是科技成果数据;二是文献数据;三是农用技术数据。除此之外,我国还对外引进了更好、更全的数据库,奠定了我国生态农业的基础发展。例如,借助数据库的信息了解种养结合技术需要的注意事项,特定作物与家禽的特点,还能参照数据提供的国内外优质技术,再加以利用转变为自己的技术[3]。以数据内容不断优化种养结合模式。这些数据库的建立为更好地开展农业种养结合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也为农业增收增产做出贡献。
在信息技术和种养结合没有问世之前,家禽的粪便和作物的肥料是两种东西,两者之间不具有任何联系,而在信息技术中的种养结合将两者完美结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家禽粪与肥料的形成进行有序管理。传统的家禽养殖模式就是喂养,动物粪便将直接流入土壤之中,而肥料的产生农民只有通过购买得到,这种方式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并不方便。种养结合实行后,家禽粪便可以通过粪池流入收集池,进行处理后变成肥料。但没有经过信息技术的集成管理,这种模式并不成熟,粪便的收集经常渗漏溢出,肥料的形成也不具有一定的规律。现代信息化技术运用到种养结合中,对粪便处理和肥料形成有了智能化的控制。智能化控制主要是通过电子图表精确提供需要处理的粪便和所需形成的肥料信息,通过信息显示,操作员就可以对粪便和肥料进行有序管理。这种方式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节约了肥水资源,对于农民增产增收也具有一定帮助。
这种模式也叫生态农业智能模式。它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模拟人工解决很多复杂的问题,具有人为推理、智能学习、信息搜集等功能,具体来讲,它是一款全面的软件系统。是可以为农业生产者提供解决种养结合中出现的问题的方法,是现代信息智能化的成果。使用信息化智能管理,能分析出种养结合对土地资源利用率、农产品质量差异以及粪污无害化处理程度,这些分析数据会给农业生产者一个直观的意见,有利于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是促进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优质技术之一。
随着我国生态农业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农业种养结合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只有科学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才能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1]韩伟.信息技术在农业管理发展中的应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16):196-196.
[2]孙瑾.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2017,7(03):52-53.
[3]蒋澎涛.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J].乡村科技,2017(7):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