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广奇
(陕西省太白林业局,陕西 宝鸡 721600)
目前我国在开展林业虫害防治工作时,由于其影响因素较多,使得治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降低了虫害防治的效果。其中降低虫害防治质量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由于林业工程的实施及人民群众保护意识的提高,致使林区枯枝落叶逐年增多,这些枯落物在腐败之后,为虫害提供了繁衍滋生空间,导致虫害威胁不断加大。二是由于我国森林分布不均,虫害的发病率呈扩散性,尤其是在一些比较寒冷的区域内,植被的覆盖率较低,一旦发生虫害,将会导致植被大面积枯竭。通过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虫害发病率最高的区域在东北。三是虫害感染的种类比较繁杂,为防治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1]。
结合原有虫害防治的经验可以看出,虫害的治理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很多害虫适应能力很强,随着气候、环境等因子变化而不断进化,繁殖能力不断增强,在第一次清理后,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繁殖传染的可能,这给虫害的防治带来了挑战,增加了虫害治理的难度。
为了提高我国林业建设的质量,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我国会不断从国外进口各种农副、林副产品,并在国内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运输。我国也会在不同的区域间运输农副、林副产品和引进新物种进行栽植,由于检疫工作缺失或者不到位,很可能把虫害带入到新的林区,从而为虫害的发生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机会,导致林区虫害暴发率激增,进而影响林木的成活率,为林区的发展带来严重的损失。
在林业虫害防治工作期间,通常都是采用喷洒化学药剂的方式进行治理,这使得一些害虫具有了较强的适应能力,其在农药喷洒后仍可以持续生存、繁衍,虫害的耐药性越来越强,让虫害治理的效果大减,这也增加了治理的难度。
在进行虫害防治过程中,由于基础管理措施的落实度较差,使得虫害治理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制约性,最终增加了治理的难度。再加上虫害防治涉及内容较多,且治理时间较长,很多工作人员的认知程度不足,导致虫害治理工作存在很多问题,影响防治的效果。
对土壤虫害进行检测,是提升虫害防治效果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降低虫害扩散的基础性工作。通过虫害检测,可以详细掌握虫害的分布及其生长繁殖、林木健康状况等,为虫害防治打下坚实的基础。
依托现代科学技术,采取人工检测、机械检测等多种方式加强虫害检测,如无人机巡查系统可以对枯死木、变色树、异常林分进行精确定位,采集有效的影像资料,同时还能及时发现病虫害,为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防治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进而保证林木有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一旦在检测中发现虫害滋生的情况,相关人员要做好及时的处理工作,以有效控制虫害,降低其对周边林木的影响。
近几年,我国在林业虫害的防治过程中,通过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和方式来提高虫害治理的效果。例如,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可以对各地的具体情况展开实时监测,保证工作人员可以及时掌握各区域林业发展以及虫害的信息;而遥感系统可以展现森林的全貌,并可以通过地磁波的反应来判断虫害的威胁情况;地理信息系统则可以对上述两种技术优势进行整合,提升林业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做到对虫害合理预防、及时治理,减少林业损失。另外,先进技术的引应用还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人力、物力的损失,是目前林业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手段。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现今的林业管理中,生物防治措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生物防治主要是采用大自然的食物链结构,利用与害虫相克的生物进行虫害防治工作,如啄木鸟可以降低虫害密度及繁殖速度,提高林木的成活率,该方式在试验过程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生物防治措施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深化我国虫害治理的效果。
化学防治方式主要是通过驱虫药物的喷洒,来达到灭虫的目的。不过该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对于一些比较名贵的树种来说,不建议使用该种驱虫措施。况且,如果长期进行药物驱虫,很容易强化虫害的耐药性。而物理防治方式则是借助光线、温度等手段,起到杀灭虫害的目的。在使用过程中,同样应注意温度的控制及光线范围的选择。一旦超过可控范围,就有杀死树木的可能。不过相较于化学治理措施,该方式的副作用相对较少,但是其实际使用率不大。综合考虑,建议将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有效结合在一起,二者共同作用起到防治虫害的目的。
过去由于思想认识及技术上的不足,植物检疫的作用发挥不是很明显。在新形势下,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高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对林业植物检疫的管理也有了前进的方向。要提高思想认识,依托高新技术,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植物检疫工作,尽可能减少虫害传播,切实提高虫害防治效果。
总而言之,为了保证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关部门不仅要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还要引进先进技术,提高虫害治理的水平,从而保证林木的健康生长,为我国林业资源的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