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梅
(天水市麦积区小陇山林业实验局立远林场,甘肃 天水 741020)
现阶段我国林业的占地面积逐渐增大,范围越加广阔,且大多都是人工种植,由于管理工作做得不到位,使得林业缺少正常的预防工作,被外界的病害、虫害所破坏,甚至影响到生态环境。因此,为了防止病虫害的出现,应作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随着环境的逐渐恶劣,我国的气候温度逐渐变暖,导致病虫害繁衍速度加快、数量增多,使得病虫害的基数逐年增长,同时我国又是季风气候,导致温度落差大、树木衰败等,从而引起病虫害的肆意传播[1]。
我国虽然对林业、森林有了重要的认识,但并不够充分,使得各个部门的配合发展没有足够的默契,缺乏对于病虫害的针对性。其只是利用化学、生物等措施进行防护,虽然能够杀死害虫,但同时也对林业产生了巨大的破坏。
我国国土辽阔,人工造林工作比较分散,因为每一片区域的地形不同,所以应对的方式也有所不同。然而各部门不能实时监控,对于病虫害对林业的危害不能第一时间采取适合的防治措施,从而对林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林业是我国乃至全世界都必不可缺的。如果林业病虫害的发生率一年比一年高,那么我国的生态环境将会一年比一年差。因此,应该提前预防会给林业带来不利影响的任何物质,如白色垃圾等[2]。近年来,我国白色垃圾几乎呈直线上升趋势,这些白色垃圾散落在市区、郊外、水池等地,对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病虫害的发生与气候、土壤、温度、湿度以及周围环境等很多因素有关。而天气变暖的时节,就是病虫害发生的季节,高温高湿会导致很多病害发生。春季就是这样的一个季节,此时万物复苏、幼苗生长,对外界的抵抗性较弱。而害虫在繁殖起来的同时,幼苗的成活率就自然而然地降低了。
由于病虫害的影响,使得一些树木生长缓慢或害虫钻蛀树干取食韧皮部和木质部,造成树木的枯死。害虫长期的啃咬对于林业的发展具有致命的影响,既阻碍了林业的发展,又影响了林业的质量。为此,要作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首先,在进行除害过程中,管理人员要从始至终坚持检查,即要在树木生长的每一阶段进行检查,提高自身的工作素质、态度和防病虫害意识。其次,在检查过程中,要确保自身所携带的树木复制品并无传递形式。最后,要避免树木的单一性。多种植物互相交叉种植,有利于隔绝病虫害发生时的大面积暴发情况,提高土地的使用率。
封山育林具有成本低、见效快、效率高的特点,有利于加快绿化的速度、增加森林的生长面积,对促进社会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增加树木种植的多样性,减轻病虫害的发生,提升林业质量。
生物防治法简单点来说就是益虫对抗害虫的办法,包括以下几点。
(1)寄生性昆虫和捕食性昆虫都可以说是益虫,而寄生性昆虫又分为内寄生和外寄生两种,捕食性昆虫比较常见,如螳螂、瓢虫、猎蝽等,这些都是一生在捕食各类害虫的昆虫。
(2)通过辐射、化学物质处理或喷洒敌百虫粉剂、杀虫净油剂,使害虫丧失生育能力,不能繁衍后代,从而减少害虫的数量,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
(3)要适当保留散生木,散生木是指生长在各个地方的树或者幼苗的母树,如竹林地、宜林地、辅助生产林地,其能够减少成年树遭受病虫害侵扰[3]。
林业建设的发展,对于国民来说需求日益增长,且对社会环境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可以说是现在生活必不可缺的一部分。然而病虫害的出现,影响了林业的发展,并有着重要的隐患。对于病虫害的出现,应该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治疗,减少病虫害所带来的损失,共同维护林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