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视角下的新江苏植物景观营境

2018-01-18 05:42田治国
现代园艺 2018年7期
关键词:园路江苏景观

田治国,杨 艳

(常州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常州 213164)

城市建设是对人居环境的改造,无论基础设施,还是城市环境,以及城市空间形态的有序更新,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1]。与此同时,城市建设中,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关系。园林植物作为城市空间中的重要组成要素,与人类居住的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仅是满足生态系统的要求,还为原本空旷、单一的城市景观布局增添色彩感和层次感。植物景观的设计本身与城市景观其它要素,如建筑、水体、园路甚至当地的文化均有着重要的关系,不可割裂。

本文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分析新江苏城市空间景观的特征和价值,揭示融合视角下在城市景观建设中植物元素景观设计的意义和目的,确立相关设计理念与方法,从而为今后江苏城市景观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并希望能为其他周边城市的植物设计提供一定指导意义。

1 背景分析

城市的景观是人们工作和休闲使用的空间环境,它要求舒适、安全而更具观赏性,而城市景观建设中所有的设计归根结底其实质是植物的设计。即如何通过地方性文脉的展现进行植物景观的本土性设计表达,是营造一个宜居空间环境与个性景观空间的关键所在。

2 江苏地理概况

江苏辖江临海、扼淮控湖,地跨长江、淮河南北,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拥有吴、金陵、淮扬、中原四大多元文化[2]。其地理上跨越南北,气候、植被也同时具有南方和北方的特征。

3 江苏省城市景观建设与植物元素表现发展概述

“十三五”期间,江苏紧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强富美高新江苏”总体定位,聚焦美丽宜居新江苏规划建设主题,以“三居递进、五美联动”的思路规划建设美好家园,促进城镇化品质的提升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深度推进。

4 新江苏城市景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4.1 过分偏重景观的视觉效果,忽视其生态效益

在某些特殊非适宜空间中(如机非分车带、开敞空间),过于追求“设计”异域景观,如种植棕榈或苏铁类喜温植物而导致冬季需对其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如草绳包裹),以便越冬,违背了当今节约园林的基本原则,造成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另外,城市植物景观中对于植物的修剪管理无论是乔灌木还是草本植物的栽植均较多采用规整的形式,即使花境的设计也偏重于对称式的几何构图(如菱形组团或采用S型曲线种植1、2年生草本植物),其自然气息的传递与表达则相对偏少。整体分析,植物种类的选择与配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并没有较好地改善城市绿地环境的生态作用,反而有所下降。

鉴于此,建议遵循生态学原理,在城市中尤其像道路、广场等自然立地环境较差的特殊空间中,多选择不需要特殊人工保护、适应性较强的植物种类,如大叶女贞、紫薇、月季、小丑火棘以及杠板归等宽域性植物,并在建设中注重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植物群落,尽可能做到恢复当地地带性植被,并进行自然式设计。

4.2 植物种类单一,缺乏多样性

植物种类方面基本都是常规植物种类,与邻近的浙、沪等城市无明显差别,因而无差异、无特色。首先,城市“彩化”植物种类应用普遍较少,尤其缺少季相色彩丰富的彩色植物作为园林景观的骨干树种,秋季景观色彩偏绿,冬季景观效果一般。建议可选择枫香、胡颓子尤其是杉类的柳杉、中山杉等乔木,再结合灌丛石蚕、金边阔叶麦冬等彩叶地被植物;其次,城市滨水空间多为市民常去之处,因而植物种类需精心设计。但目前水域(河、湖、池)驳岸处多用的是芦竹、再力花、梭鱼草、黄花菖蒲等。岸边植物多以垂柳、水杉、池杉为主。水面植物多为浮萍、睡莲等。因而到了深秋季节,不难发现水域的景观效果基本以萧条、冷清为主;再次,同一类植物选用的品种也较为单一,比如地被植物选择石蒜基本都为红色系列,其实在江苏省还可以种植中国石蒜(黄色)与江苏石蒜(白色),与其地域与景观都是适宜的;最后具有保健功能的植物选择整体较少,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喜树、月桂、白皮松以及槭树科、木兰科、忍冬科植物的应用。

4.3 植物种植方式简单,未能体现多元化的植物造景趋势

通过调研的城市发现,目前江苏城市植物景观仍以室外露地植物栽培的形式为主,其它形式如立体栽培、容器栽培等只在局部空间或特殊空间中小范围采用,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具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建议在城市人流量比较集中的室内空间(如书店、商场、酒店)采用植物墙的方式进行景观的营建,可以选择生长较慢的景天类植物,也可选择一些藤本植物,如绿萝与锦屏藤等进行墙体的综合性或空间的隔断处理设计,让墙体会“呼吸”。而对于室外空间,完全可以根据室外空间的多元化进行造景的多元化,比如组合式容器栽植的应用(散置于草坪中的陶制花钵、对置门厅入口处的陶瓷花瓶、步行街的木质容器)。

4.4 植物景观建设质量普遍不高,园林各要素融合度不强

园林的四大要素(植物、建筑、水体、园路)本是一个整体的呈现,但是不少景观中各要素之间缺少联系与融合,其景观意境自然较一般。例如,建筑空间的植物表现如下:一是不少建筑的设计仅仅只考虑了其建筑的本身材质与外形,周边的植物配置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建筑完工后,后期“补栽”,二者明显被割裂,缺乏整体性、连续性与融合性,这点在很多居住区中表现更为明显;二是水体空间植物设计问题,如水面、驳岸、岸边植物配置协调性弱,难以完美衔接。水体景观难以协调水面、驳岸和岸边,大多数情况下会出现只突出驳岸植物配置或者岸边植物配置的情况;另外,在水域空间范围缺乏景观层次感。

建议对于建筑空间,应考虑其东西南北4个方向的采光问题以及建筑的体量、材质与外形等因素进行植物的选择与配置;针对水域空间建议乔灌草、藤蔓植物合理配置,合理选择植物种类与苗木的规格,创造有韵律感的林缘线。

4.5 各功能空间植物景观雷同,识别度不强

空间不同、功能不同,其植物景观设计应有不同。但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江苏很多城市的功能大空间中植物的选配方面,例如学校与街道游园与医院与居住区的植物景观似乎雷同或完全相同,如香樟作为城市的骨干树种尤其是作为行道树方面,其使用频度过高。

鉴于以上诸多问题,以融合作为本研究重要的切入点,提出以下整体性设计建议。一是本研究认为,对城市植物景观空间的研究,要把城市空间当成一个系统来研究。由此,城市空间被看成是有诸多要素组成的统一体。研究城市空间即研究空间系统的构成要素及空间系统要素之间的关系。城市空间整合的内涵,即是对城市空间的构成要素(建筑、植物、道路等)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二是从植物景观构建的细节做进一步分析,结合江苏文脉特质,其构建模式应做到以下几个具体的融合:城市建筑与园林绿地景观结合,与水景观结合,紧凑布局,节约用地,在一定范围内控制建筑密度与高度。一方面提倡多样性的建筑艺术风格,同时更注重保持民族的、江南特色的建筑风格,维护建筑环境的整体协调。

一个建筑实体所构成的空间以及周边是一个不同于它处的小环境。其通风、采光、湿度尤其是光照不同于自然环境。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种植植物,如果没有因地制宜,比如将阳性植物种植在一个阴暗的环境中,其生长状况令人担忧;另外,植物配置中需充分考虑建筑的通风、采光等,避免一楼住户因植物体量的过大(常绿植物如雪松)与密集(大灌木如石楠),而影响低层用户采光等使用功能方面的需求;同时避免有碍植物生长,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

园林中主路通往的空间通常引人入胜,节奏明快。一般多选择冠大荫浓、主干优美、树体洁净、高低适度的树种,如广玉兰、银杏、大叶女贞、合欢、鹅掌楸、栾树、朴树、榉树等,以江苏乡土树种为主,兼顾特色,并注意速生和慢生树种的结合种植,形成林荫夹道的空间效果。另外,主园路两侧绿地面积较次园路和小径较宽,因而植物配置所起的作用是“填白”,即填充空余的土地,植物种植整体可分为前景和背景。具体应做到植物高低搭配,有起有伏,产生节奏韵律,注重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的变化,正如“间株杨柳间株桃”。又如:前景中可选花灌木辅以草本花卉和地被植物的模式通过色彩的变化、大小的变化、质地的变化等形成前组景,如植株形态自然感较强的云南黄馨、棣棠、喷雪花或金丝桃等;或者选择红花檵木球和花叶海桐球间种的形式;或者大叶黄杨球和月季树的结合表现。而背景可以常绿与中乔落叶的混栽为种植模式,如深山含笑、枫杨、杜英、乐昌含笑、苦槠等,体现整体景观效果。相比之下,次要园路是园路中最主要的构成。次要园路植物的配置灵活多样,既可以采用简单的绿篱进行围挡,也可以采用自然式配置方式,形成较为复杂的植物群落。由于次要园路较主要园路窄,观赏距离也拉近很多。因此,一般多选择观花小乔木(紫荆、西府海棠、云实)或大灌木(木本绣球、荚蒾、马银花)来获得宜人的体量关系,让游人感受到植物的细部形貌,如花形、果形、枝形以及花香和花色等,地被植物可选择如花叶络石、紫花地丁。其植物配置应比主要园路的植物配置要精细些,否则就会使整个景色显得杂乱、缺乏生机。

城市离不开植物,也离不开水。正所谓:“无园不水”。水是生命之源,亦动亦静,形态多变,给人灵动、清澈、惬意的感受。古人称水为园林中的“血液”、“灵魂”。他们注重水体,源于儒家朴素的生态思想和讲究“藏风得水”的风水理论。水体的植物配置,建议选择耐水湿的植物材料,如乔木类池杉、金叶垂柳、乌桕、白蜡等,灌木类迎春、南天竹、云南黄馨、木芙蓉以及草本植物如红蓼、蒲苇等,乔灌草交相辉映,力求自然。另外,许多水生植物有着极高的自净能力,抑制水体富营养化,吸附水体中的有害物质,改善水质,如睡莲、黄花水龙、千屈菜,是水体最天然的除污器。

此外,特色景观空间的建构是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它将形成一座城市的个性特点,这有别于其它城市。通过景观的解构、重建等方式,让其有故事、有内涵、有联想、有记忆、有体验。尤其可结合江南古建筑特色与建筑空间特色以及水域文化,进行相关特色景观空间的规划设计。

5 结语

在上述探讨研究的基础上,充分根据江苏环境的空间属性与特质尤其是新江苏所呈现的经济、文化等特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提升江苏城市景观质量。唯有此,其植物景观的营境才是自然生态的、舒适宜人的、安全与可持续的,才是人们希冀的归宿。

[1](美)斯皮罗.科斯托夫(SpiroKostof)著.城市的形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https://baike.so.com/doc/4524300-4734360.html

[3]田治国,杨艳,唐叶承.浅议植物景观与园路的融合[J].江苏林业科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园路江苏景观
基于VISSIM的光侨路与圳园路交叉口改善分析
景观别墅
数读江苏
火山塑造景观
数独江苏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数读江苏
浅谈园路铺装的形式及其装饰作用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