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鹏文,刘翠莲,王晓晶,闫晓雪
(永吉县北大湖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吉林永吉132224)
北大湖镇位于吉林省永吉县南部,幅员面积444.6平方公里,亚洲著名的吉林北大壶滑雪场坐落于此。全镇共有16个村,农业户数9007户,农业人口36870人。截至目前,全镇在工商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为“合作社”)127个,总注册资金为21173.1万元,成员3550个,开办产业涵盖种植、养殖、园林苗木、花卉、蔬菜、水果、农机服务等诸多领域。
2008年10 月17日由汪贵生成立了全镇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吉林市鼎强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当年注册仅1个,到2016年末发展为118个,2017年上半年新注册9个,共计127个,其中涉及玉米、水稻种植49个,经济作物种植(苏子、蓖麻和白瓜子)3个,马、牛、鹿养殖各1个,生猪养殖 5个,淡水鱼养殖1个,林间饲养2个,柞蚕养殖1个,中草药种植9个,园林苗花卉木20个,苹果、葡萄、核桃、大榛子、蓝莓等种植18个,松茸、食用菌6个,蔬菜种植4个,农业机械化生产6个,合作社的组建和发展非常迅速。
一是从创建类型划分:村干部领办18个(其中:大学生村官1个),种养大户创办33个,经纪人创办16个,工商业者创办1个,其他50个;二是从服务类型划分:产销一体化84个,生产服务为主10个,技术服务为主13个,信息服务为主8个,其他12个;三是从主营业划分:农业72个,林业31个,牧业10个,渔业1个,服务业6个,其他7个。
全镇现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一部分是由原有的农民专业协会演化而来的。另一部分是由农村大户或者经纪人、工商业者创办。
注册资金和成员越来越多,产业发展规模之大,引领带动能力之强,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尽管北大湖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从目前来看全镇合作社发展还不平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带动农户能力差,合作社经济在全镇整体经济占比较低,玉米种植业合作社占比较大,尤其在东北三省一区取消玉米临储政策时期,适当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已成必然趋势,这种结构不利于经济发展。
合作社社员之间各自经营,他们只是形式上的入社,实际上合作社成员之间并没成为真正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全镇127个合作社没有成立合作社联合社,抢占市场能力差。
合作社经营项目结构比较单一,产业规模小,所产出的农产品种类少,没有自己的品牌商标,缺乏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农产品属于低端产品,所创造的经济价值不高。
有的合作社虽然《章程》张贴上墙、分工明确、机制健全,但大多停留在纸面上,执行时却流于形式。有的合作社受条件限制,建立制度和执行制度相分离,只有极少数合作社能够按章办事,有正规的财务账目,真正履行财徊规章制度。
从全镇合作社来看,虽然数量多,但大体不精,规模偏小,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低,没有外来资金扶持,尤其是缺乏信贷支持,同时各项配套政策还不到位。仅靠自身造血,很难有作为。目前,全镇只有双新玉米、仁利榛树栽培两个合作社获得农业部、吉林省财政资金扶持。
从全镇合作社成员学历来看,大专以上占9.4%,高中占24.4%,初中及以下占66.2%。学历普遍偏低,缺乏专业人才,产业经营大户和农村经纪人只凭经验做事,所产农产品缺乏竞争力。
在东北三省一区取消玉米临储政策期间,适当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增加经济作物、绿色水稻、大豆种植,按照“以销定产”原则,发展适销对路产品,积极开展“订单种植”“私人订制”等提高单位面积效益,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
取消社员之间各自为政的现象,实现社员真正融合,积极创建合作社联合社,实现抱团合作经营,抢占市场。
按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进行合作社规范化建设,鼓励合作社申请注册农产品地理标识和品牌商标,提高其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有条件的积极帮助合作社申请专项扶持资金,发展壮大合作社经济。
积极开展农村专业人才培训,培训合作社专职财会人员,规范财务行为。引导合作社吸收商储、物流、技术、市场营销等人才,壮大经纪人队伍。
向上争取资金,以奖代补,鼓励合作社创建自己商务网站,开展网络营销,政府帮助建设物流中心与仓储中转站,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以保证有产品,卖得出,促进合作社持续、高效、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