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敏
(丹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辽宁丹东 118000)
生态农业在保持与强化农业生态的条件和环境的状态下,运用生态学与环境学等科学理论,将与生态农业相关联的技术、经济等原因建构成一个包含经济、自然等几个大环境的综合体系。这个体系能够保证资源有更加高效的使用率,从而收获到较高的产出,以提高经济效率。
1.2.1 提高效率与效益 生态农业是把传统的农业技术与现代的农业技术整合到一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运用逐年积累的经验,将最前沿的技术应用在提高农业产出上,这样既可以满足农业市场的需求,也能够对自然环境和资源最大限度的保护。
1.2.2 资源高效,保护环境 现如今农业生产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环境的污染问题,因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导致土地、空气与水资源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不仅使农产品的质量大打折扣,同时也并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政策,土地与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一旦被污染,将很难恢复到从前的状态,生态农业最重视的是将环境得到合理的保护,与此同时发展农业,才会得到“双赢”。
1.2.3 更快实现“小康”“三农”问题是建设小康社会最关键性的一步,而“三农”更是与农业的发展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合理的发展农业,将现代技术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才能够为农民做出最大的贡献,为农民提供可持续的良好生活条件,所以发展生态农业是重中之重。
一部分农民在农业技术的选择上,都热衷于一些“高效”的技术,而这些表面上看起来效果好而且投入成本低的选择,却是对自然资源破坏最大的,不利于长久发展,而且容易逐年损害土地等自然资源的质量。在这些农民的思想中仍然坚持着过去的生产理念,而且效率并不够显著。
很多的地区依然是以分散经营的模式,农业的发展进度处于止步的状态。农民品牌意识弱,面对市场竞争仍处于劣势。在产业链上仍处于不健全的状态,这样对于农民的利益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农民自身拿不出高质量的农业产品,尽管在量上有一定优势,但市场经济效益不明显。
很多生态农业的建设都需要有基金的支持,但各级政府部门能够申请下来的资金补贴有限,很多项目因为资金的短缺而没办法进行下去。生态农业的发展具有投入时间长,但成效慢的特点,所以农户在申请政府资源不便的情况下只能选择借贷的方式,不过现状是对于小额的农业贷款的工作并不到位,所以农户在缺乏经济支持时寸步难行。
对于先进的技术掌握不够,很难高效率开展生态农业。在农产品的技术上,例如包装与防腐之类的技术不够先进,造成了资源浪费现象。这样便难以满足生态农业的顺利发展。另一方面,在生物技术上,只重视工业而不重视生物方面的运用,造成生态不平衡的现象,从而影响农业的产量与经济效益。
向农民宣传生态农业相关知识,让农民了解到如果滥用化学农药不仅会危害到生态环境,更会直接影响到自身的生产效益。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意识,从思想层面上改变农民的农业建设工作的观念。与此同时,可以进行走访与农业活动,通过比赛或访谈的形式,让农民更好地接受新的观念,并采取相关生态农业发展的途径进行农业生产。
农民在进行生态农业发展的同时需要一定的资金基础,需要在财政的预算方面计划出专项拨款与计划扶持项目。以政府的指引及经济支持力度来推动生态农业更好的发展。
农产品的大规模批量式生产是发展生态农业的最终目标,可以与科研院所等院校进行科技资源结合,进行更好更全面的发展,为农业发展提供平台,科研部门为农业提供技术,互相提供创新的发展空间与平台。同时,科研成果应以最快的速度进行转换,转换成能够被应用的技术。
不管是在哪个领域,都需要实干型与科技型人才并用,涉农高等院校需要更加重视相关人才的培养,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是当今重要的项目之一,这不仅关系到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将科技与农业相结合,才能更好的推进社会的发展及生态农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