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应松 汪 俊
2017年秋季,中国第一状元县安徽休宁县溪口镇晒袍滩村水口处,一块由明代著名书画家、礼部尚书董其昌先生题写的一块长1.5m宽0.7m“鱼乐国”硕大金字青石碑刻,重新拓印镶嵌后矗立于碜溪河畔峭壁上,使历经300多年的“鱼乐国”胜迹得以恢复重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该村因开山修路途经水口处,为防止古碑被毁将其移至中国状元博物馆内珍藏。近年来,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当地村民意识到重立古碑可大大彰显弘扬地域文化,于是决定重立碑刻,为古村水口增添点睛之笔。
清流奔腾的新安之源率水河,在休宁境内的锦山秀岭间蜿蜒穿行。在其支流碜溪河上游20里处的莽莽大山怀抱中,深藏着一个有着1400余年历史的神秘古村落,自然景色堪称“水抱青山山抱花,花光生处有人家”。别看这个只有18户人家不足百名山民,却拥有深厚历史底蕴。14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一支凌姓家族迁居于此,世代耕读繁衍生息。一日,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途径此地时,忽逢滂沱暴雨被淋个落汤鸡,而后雨霁天晴,乾隆爷见村前有一宽阔河滩,便放马食草脱下宽大龙袍,晒在河滩边小树上。有好客村民见有外人至,便提来热茶和食物款待,乾隆爷一行又饥又渴,享用后止不住大赞山村民风淳朴。等龙袍晒干道谢之后,未互通报姓名便继续赶路了。过后有机灵的村民幡然醒悟,想起了刚才所见的黄灿灿龙袍,终于明白原是乾隆爷驾到了。于是,村人鸣炮焚香行三跪九叩之礼,将那河滩连同山村正式更名为“晒袍滩”沿用至今。
在晒袍滩水口处,但见两山夹峙危壁千仞古木蓊郁。碜溪河至此放慢节奏,步履轻盈迂回曲折,汇成数湾碧波涟漪的幽潭,水中锦鳞、黄颡鱼、鳜鱼、石斑鱼等野生鱼类集群嬉戏,游客近探间矫健的鱼儿箭射般俶尔远逝,幽静空谷此乃鸟儿的乐园鱼儿的天堂。正是如此佳境,相传为该村一户人家外甥的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行游至此,只见水口处古木参天古堨横陈,清流飞溅鸢飞鱼跃,藏风聚气鱼儿悠然。一条清亮小溪玉带般穿村而过,粉墙黛瓦的民居枕溪而立倒映波光粼粼水中,任欢快的鱼儿激荡涂鸦水中画。小桥流水人家,万物安详各得其所蓬勃焕发出生命野性张力。目睹天人合一的绝佳胜境,董其昌欣然命笔题下“鱼乐国”三字,字体为行书遒劲有力,丰硕饱满神采飞扬。后村人将题名勒石刻碑,嵌于岸边峭壁中引以为荣,并在其旁建一八角亭与之呼应。董其昌这位风流倜傥官至礼部尚书的才子,以经典书画传世而著称,而名士竟为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折服而留下罕世墨宝,不能不让人感叹。故村人皆以此为荣,养成朴素的生态保护意识,在碜溪河流经村落上下游立禁渔碑三座。从此晒袍滩一带的鱼不许网捕只许钓,村中的古木亦不得随意砍伐,并世代相传蔚然成风。
沿着玉带般蜿蜒奔腾的碜溪河向上游漫步,发现河流边一排排临溪修建的农舍前后,都挖有用石块砌筑的鱼塘,引山泉活水养鱼,以野草饲养。石塘水深1m,清澈见底,游鱼尽现,成为当地独有奇景。水池面积多为10m2上下,水潭上空,栽在河堤旁的几株徽杉和葡萄藤架枝叶形成荫翳,使深凼巧避阳光直射更显清幽。石潭巧借地势落差引溪涧上游泉流,徐徐打着优美旋涡注入潭内,再从岸坝上有个刻意留下的孔洞流出,池水终年保持1m高水位。由于冷水鱼养殖密度极低,10多平方米池塘中放养规模不能超过20尾,它们栖息在海拔300~800m半山腰和5~12℃流动冷幽山涧中,生长极其缓慢,一年生长不足250g。溪鱼叠人影,野趣兀自生。池鱼的观赏价值远远大于食用价值。俗话说靠山吃山,如今物以稀为贵,溪口冷水鱼价格在平常高达180元/kg,却鲜有农家卖过一条鱼。在大伙的眼里,鱼儿们就是和子女一样相亲相爱的大家庭的成员,失去任何一个鱼子鱼孙,主人都会感受到难以言语的伤痛。由于生长周期长,冷水鱼的寿命也相当长。当地大多数村民都把养鱼和养猫狗宠物一样来对待,对鱼也寄托了深深情感,从不轻易捕捞。当地挖泉水鱼塘的风俗可追溯到400年前明清时期,既可蓄水防火,又可将剩余饭菜和不能食用的菜叶喂养泉水鱼,逢年过节能让餐桌上多道美味。半山腰上游弋冷水鱼,利用自然巧妙开发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荣,体现了古人杰出的生态理念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