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猛
▲ 常猛 书
《易经》有语:“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学习任何东西的时候取法要高。我从学习书法开始,就特别喜欢行草书。在行草书的临摹与创作上,我主要是取法于“二王”尺牍与孙过庭《书谱》,自魏晋至当代,帖学一路都是以“二王”书风为道统继承与发展的。学习书法,首先要弄清楚书法的发展脉络与历史,其次书法的学习与进步,离不开临帖,平时生活中我的临帖与创作所占的比例基本是4:1。
古人有许多例子,证明了临帖的重要性。米芾四十五岁前,竭力集古字,四十五岁后,才开始创作自己的风格,遂成大家,人称“米”字。王铎在中年后,已形成自己的风格,但是仍坚持大量临习阁帖,一日临摹,一日创作,最后留下很多书法精品,供后人学习参考。对于经典的碑帖,要深入挖掘,细致研究,唯有不断的临摹,才能产生新的想法,使自己的书法水平不断进步。临摹最忌讳的就是抄帖,既浪费笔墨,又浪费精力,最后收获甚微。我认为临帖要养成好的习惯,临摹之前先读帖,掌握风格特点及用笔细节,在进行临摹的时候,要定时定量,临摹结束后,写感受与心得。这样坚持下去,就会形成自己的临摹体系,来指导自己的书法学习。对于行草书临摹创作,我认为还是要先找准一家,吃透一家,然后博览诸家法帖,汲取营养,充实自己行草书创作。
在笔法与结字的练习上,双钩临摹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方法。在进行双钩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很好的去看清楚每一个细节。只有先看到,临摹的时候才能临写出来,然后记忆到脑海里,创作的时候才能拿出来用上。另外,临帖的时候还要学会对比着去学习,比如,拿王羲之尺牍和米芾尺牍的字形、用笔、章法做对比,在处理很多矛盾的时候,两家的共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一目了然。这样就会在脑海里形成清晰的差别,能够更快的掌握所学碑帖的笔法与结字等规律特点。
我在行草书创作中取法二王尺牍的大小与章法变化,借鉴《集字圣教序》中字形的丰富性,增加孙过庭《书谱》中起收笔行气章法上节奏的变化。充分理解品味古人的“书卷气”与“文人气”。再结合当今展览对作品视觉冲击力的要求,增加一些粗细变化与点线面的对比。当下参加展览要求作品丰富性,不仅是单字用笔结字的丰富性,还要有整体章法墨色变化的丰富性。作品只有具有了丰富的表达,还又遵循中庸之道,给人一种自然变化的感觉,这样才会具有视觉冲击力,打动观众与评委。
欧阳修曾经说:“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书法的学习,最终还是要达到内心的愉悦。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也是书法成功非常重要的因素。只有不断反思,与古为徒,形成自己的书法学习方法,才能少走弯路,实现大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