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华
【摘要】目的 研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其分成护理1組与护理2组,各30例。护理1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护理2组采用循证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对患者进行不同的护理方法后,护理效果有显著的差异性,护理2组患者的情况明显比护理1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患者,在护理时应用循证护理进行干预和指导,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循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3..01
急性心梗在临床上是比较严重的,患者在发病期间的临床表现为胸痛、胸闷等,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出现急性缺血缺氧导致的心肌坏死,很容易造成患者休克以及心力衰竭 ,甚至有生命危险,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对此方法问题的预防,避免心梗的发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治疗心梗上更加重视对患者的有效护理,将循证护理应用到临床上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是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护理方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其分成护理1组与护理2组,各30例。其中,护理1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4~80岁,平均年龄为(55.56±8.63)岁;护理2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6~81岁,平均年龄(55.58±8.66)岁。两组患者的梗死部位为侧壁心肌梗死、下壁心肌梗死,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综合检查,符合相关诊断标准,患者为自愿参与,由患者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护理1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用药的指导护理,以及心理健康教育[1]。
护理2组在1组的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对患者所居住的环境进行护理,对患者居住的病房做好消毒措施。心理护理:患者对心梗疾病没有一定的概念,从心理上就有很多抵触,抑郁和焦虑情绪跌宕起伏,很难主动的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因此护理人员要将心梗的知识讲述给患者听,让患者的心理对心梗有所了解,这样才能降低患者紧张不安的情绪。饮食护理:患者在住院期间,饮食要有一定的规律,不能根据平时的饮食而定,要听从护理人员的安排,饮食要以清淡流质的食物为主。出院指导:患者在出院后,护理人员要协助家属给患者办理出院,另外要与家属沟通,将患者在日常生活告知家属,以便于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快速的恢复,同时要将患者出院后的饮食起居以及用药方面的事宜告知患者,叮嘱患者定期回院复查。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2组要显著优于护理1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急性心梗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有很少数的患者可能出现死亡,因此要加强对此病的治疗和护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将循证护理干预应用到临床上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的不良预后,让患者在护理的过程中感受到有效护理的重要性[3]。因此将循证护理应用到临床上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朱声荣,王秋菊,钟颖珠,王立华.循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体会[J].北京医学外科杂志出版社,2017,09(13):1259-1391.
[2] 刘志寿,苟文辉,张丽莉,宋夏明,杜 松.12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体会[J].上海社区医学出版社,2018,21(01):1139-1141.
[3] 张文桃,赵明亮,王新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1):1239-1240.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