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晴 黄微
【摘要】目的 探究湿性愈合理论在高位截瘫多处褥疮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高位截瘫多处褥疮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接受配合湿性愈合理论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治愈率83.33%(25/3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50.00%(1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位截瘫多处褥疮患者护理中运用湿性愈合理论,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湿性愈合理论;高位截瘫多处褥疮患者;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3..01
褥疮是皮肤组织由于摩擦力、压力或剪切力导致肌肉和皮肤发生局限性损伤,经常发生在骨隆突处,如足跟部、股骨大转子、骨结节等。在高位截瘫患者中很常见,受伤部位溃烂之后很难愈合,对疾病的恢复造成很大影响,甚至会引起病情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患者死亡,给患者家庭和时候造成巨大压力。国内外大量的实验证明[1],湿性愈合理论应用于高位截瘫多处褥疮患者的护理中,可以显著提高护理效果。笔者为进一步探究湿性愈合理论在高位截瘫多处褥疮患者的护理中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高位截瘫多处褥疮患者,并进行对照性分析,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高位截瘫多处褥疮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试验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32~71岁,平均年龄(51.15±13.24)岁;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33~72岁,平均年龄(52.39±13.89)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在开始前已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書。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接受配合湿性愈合理论的常规护理。湿性愈合理论配合常规护理具体方式如下。
(1)创面评估:创面评估是指褥疮伤口深度、渗出液、大小以及感染情况进行评估,为实施护理计划做基础。(2)创面护理:创面愈合的各个阶段包括对创面的处理,控制细菌感染、清除坏死组织、排出渗液、促进组织生长。(3)褥疮处理:做好相应的褥疮预防措施,局部组织采用氧化脂肪酸脂预防褥疮。过氧化脂肪酸脂可以有效改善营养状态,增强皮肤弹性和抵抗力。可选用透明敷料以及薄的水胶体敷料外贴,以减少骨隆处的皮肤摩擦,对褥疮的预防和治疗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1.3 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治愈为:创面完全愈合、痂皮脱落。有效为创面明显缩小,有新肉芽生长。无效为:创面无缩小甚至有所扩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试验组患的治愈率83.33%(25/3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50.00%(1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讨 论
湿性愈合理论是英国生理学家1962年提出的,干净的湿润伤口,上皮细胞增生速度较快,可以加快伤口愈合。目前高位截瘫多处褥疮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截瘫患者需长期卧床,极易引起更多的并发症,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沉重的负担,高位截瘫多处褥疮患者的护理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一大难题。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接受配合湿性愈合理论的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了高位截瘫多处褥疮患者护理中运用湿性愈合理论,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 磊.高位截瘫并发多发性褥疮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7):108-108.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