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倩
摘要:位于甘肃省敦煌市的莫高窟,又称为千佛洞,莫高窟建于先秦时期,早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受文化保护。石窟中的雕塑是人们崇敬的对象,也是人们内心世界的寄托和情感的再生。每个雕像都没有佛经所规定的程序,佛像也没有尽备“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而是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色。早在敦煌石窟开凿的时候,洞窟彩塑艺术便折射和反映出了人类社会,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社会思想下敦煌石窟的彩塑艺术便开始有着千差万别,形成了独有的风格,且各不相同,随着时代的变迁,每个时代的雕塑艺术都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表现风格。
关键词:敦煌;彩塑;佛像;特点
笔者是大西北人,在甘肃长大,甘肃的习俗文化自小便在笔者的心里深深扎了根,因为从小便爱好了解一些美术,自然对家乡的一些美术,雕塑艺术喜爱颇多,有幸去感受过敦煌,自此,敦煌那浓厚的艺术气息深深吸引着我,佛像,洞窟,彩塑等等呈现出来的威严感与壮美感,是其他地方所感受不到的美,雕塑艺术即造像,是石窟的主体。敦煌彩塑,主要分布在洞内、围绕中柱或祭坛中心,是崇拜者崇拜的主要对象。而莫高窟由于其自身的地质条件,佛像多以泥塑为主。
1 主要类型的雕塑
1.1 佛像
敦煌雕塑艺术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佛像,大部分都是造像慈祥,美丽,宁静,头部为束发式高肉髻,面相圆润,鼻梁高挺,外观端庄细腻,神情平静而温雅,眉间有白毫,表现形式也因环境和人物而异。
1.2 菩萨像
在石窟中,菩萨造像仅次于佛像。因为菩萨有着普度众生的形象,所以菩萨通常头挽高髻并带花冠,身著天衣,胸前挂缨珞,肩上配有长巾飘带,上身坦露下身穿裙,肩披帛锦,神情安详,姿态自然。
1.3 弟子像
在较为常见的敦煌彩色雕塑中,有大弟子迦业和年轻的弟子阿难,分别位于佛的两侧,迦叶是为以一位老年人形象,而阿难则为青年形象。与窟中其他佛像所不同的是,弟子像所展现出来的是人间百态,让人易于亲近,而少了些威嚴,庄重。
1.4 天王、金刚力士像
天王乃是佛教的护法天神,东方为持国天王,身为白色,手持阮琴,护持东胜神洲;南方为增长天王,身为青色,手握宝剑,护持南瞻部洲;西方为广目天王,身为红色,手缠龙或蛇,护持西牛贺洲;北方为多闻天王,身为绿色,手握银鼠和宝伞,护持北俱芦洲。四大天王均脚踩夜叉鬼,孔武有力。
金刚力士也称那罗延,因手持金刚柞而得名。其形象一般是凶神恶煞、脾气暴躁,每个长三十丈,力大无穷,手握紧拳的勇士形象,肃穆而威严。
1.5 禅僧、高僧真像和天兽像
穿着明艳的水田袈裟,头裹布巾,双手作禅定状,头部呈俯视,眼睛凝视,唇轻合,呈现出冥想,充满了精神的小和尚。也有造型自然,面相饱满,眼神含蓄,唇紧闭,眼角皱纹线明显,神态庄严肃穆”作禅修状,大有虽死犹生之态。
天兽分为雄性和雌性,造型奇特,雄性一般位于左边,跟鹿有相似之处,却无角,其耳如山羊般大小,嘴巴张开,鼻、嘴、眼蹄,和马无两样;雌性一般则位于右边。与雄性相对而立,除去嘴巴呈闭合状,其他则与左边相同。
2 彩塑的主要制作方式
2.1 圆塑
小型像是用木料先削成大形,再裹以薄泥。再便是中型像,以圆木根据造型先搭建骨架,然后上泥塑制。大型佛像则在开窟时就刻意留下雕塑位置,后期进行打孔与插桩,搭建骨架,外层则用粘性较好的泥土堆积塑造。
2.2 浮塑
浮塑是位于洞壁的平面上,以泥土在墙壁做以浮雕构成,主要用于表现装饰部分。
2.3 影塑
影塑是用模子制成的塑像。制作材料主要有泥巴,沙子和稻草,用模具进行翻制,再在表面进行处理,抛光,然后涂颜色。通常背面贴于墙壁,正面是浮雕,主要用于衬托圆塑之类的主像。
2.4 悬塑
悬塑即悬挂或者安插在墙壁等平面上的雕塑。
无论以上那种雕塑手法,第一步都是先制出塑像的最初雏形。再是用粗泥造出各自的大概形体,后细泥雕出人物的细节,最后便是修改脸部、头部、衣纹等的刻画;整体完成后作最后一步涂彩。
3 莫高窟艺术特点
而建筑、塑像与壁画三者的巧妙融合,再现了魏、汉、唐等十多个朝代的各自的特色,不同艺术风格。除此之外,莫高窟还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文物宝库,由于其出土文物高达几万件,内容涵盖范围较广,艺术价值颇高。其艺术发展受到西方佛教艺术的影响,特别是印度和阿富汗的佛教艺术,除了借鉴并融合域外佛像的造像格式之外,还融合了外来文化人体解剖学和明暗关系处理等等一系列的表现手法,在中国儒家和道家思想和传统艺术为根本上创造出了具有中西结合、民族风格和敦煌独有的佛教特色。
莫高窟艺术源远流长,受到各方面的结合与影响所形成的美将继续延续,由于时代的迁徙,它的美或许在渐渐流逝,但这些丝毫不影响艺术家们对它的喜爱与探究,它终归是人类艺术史上一笔宝贵的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