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解读七方面热点问题

2018-01-17 05:28罗姗
财经界 2018年1期

罗姗

2017年12月18日,国家发改委举行12月份定时定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政研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孟玮出席发布会,介绍了电力运行、投资管理、价格运行和监管、经济体制改革、信用体系建设、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完成等方面情况,并就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石化产业绿色发展等相关问题,回答了与会记者提问。

熱点一:电力运行

2017年1-11月,全社会用电量约5.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一产、二产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7.1%和5.5%,增速分别提高1.9和2.9个百分点;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0.5%和7.7%,增速分别回落1.1和3.8个百分点。11月当月,全社会用电量约531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增速同比回落2.3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1-11月,二产用电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为59.8%,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3.9个百分点。其中,增长较快的是交通运输、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和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增速分别为10.3%、10%和7.5%。三产用电实现两位数较快增长,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用电同比增长14.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3.5%。

从发电情况看,虽然11月全国已进入枯水期,但受今年秋汛影响,当月水电发电量同比增长7.1%,增速比2016年同期提高3.8个百分点。1-11月,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6.8%,火电、水电、核电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5.4%、2.7%和17.6%。

热点二: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和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

一是项目审批核准情况。2017年11月份,国家发改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6个,总投资720亿元,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高技术、水利等领域。

二是提前下达2018年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计划。以工代赈通过“财政出钱、群众出力”的开发式扶贫,在贫困乡村建设中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组织贫困群众积极参与工程建设并发放劳务报酬,支持贫困群众物质脱贫与鼓励精神脱贫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

近期,国家发改委提前下达2018年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计划38.4亿元,其中安排“三区三州”,也就是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四省藏区和四川省凉山州、云南省怒江州、甘肃省临夏州以工代赈资金34亿元,占比约90%。同时,要求地方以国家以工代赈资金为引领,在“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大力推广自建、自管、自营等以工代赈方式,组织当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积极参与工程建设,能用人工的就尽量不用机械,能投工投劳的就尽量不用专业队伍,使以工代赈回归政策初衷,在改善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推动贫困群众实现增收脱贫。

三是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2017年国家新开工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17项,投资总规模为4941亿元,重点投向西部地区铁路、公路、大型水利枢纽和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17项新开工重点工程分别是:1、宁夏中卫至甘肃兰州铁路;2、贵州都匀至安顺公路;3、甘肃平凉至天水公路;4、G341线胶南至海晏公路加定(青甘界)至海晏(西海)段;5、渝黔高速公路扩能项目;6、陕西合阳至铜川公路;7、西部支线机场建设;8、广西钦州港东航道扩建10万吨级双向航道一期工程;9、云南滇中引水工程;10、内蒙古引绰济辽工程;11、四川白鹤滩水电站;12、西部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13、西藏藏中与昌都电网联网工程;14、渝鄂背靠背工程;15、西藏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供电工程;16、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17、西部地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2000年至2017年,西部大开发累计新开工重点工程317项,投资总额达6.85万亿元。这些重点工程的开工建设,不仅有力改善了西部地区的基础条件,也带动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为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热点三:价格运行和监管

价格运行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11月份CPI上涨 1.7%,涨幅连续10个月低于2%。从部分商品价格监测情况看,11月份,食品价格基本平稳,猪粮、猪料比价小幅下降,钢材价格继续上涨,涨幅有所加大,有色金属价格小幅下降,成品油批发价格上涨。

价格监管方面。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全国12358价格监管平台11月份分析报告。根据报告,11月,全国12358价格监管平台共受理价格举报、投诉、咨询73495件,同比上升24.5%,环比上升19.7%。从热点看,“双11”期间网络购物市场价格秩序总体良好,快递物流价格逐步受到关注。随着北方供暖季的到来,供暖价格成为阶段性热点。11月,平台受理供暖价格问题2603件,其中与天然气相关的65件,关注区域主要集中在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等地。

针对近期天然气价格特别是华北地区液化天然气(LNG)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国家发改委及时采取有力措施。一是协调重点企业保供稳价。协调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千方百计增加资源供应,加强运行调度,稳定市场预期。二是部署召开LNG价格法规政策提醒告诫会。部署LNG主产区(港区)、主销区等地价格主管部门立即召开价格法规政策提醒告诫会,提醒告诫LNG生产经营企业和相关社会组织加强价格自律,规范价格行为,维护行业价格秩序。三是立即开展LNG市场价格专项监督检查。部署相关地方价格主管部门立即开展市场巡查,重点检查捏造、散布涨价信息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坚决查处恶意囤积、哄抬价格,以及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违法行为。后续,国家发改委将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加强对地方的工作指导,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切实维护正常市场价格秩序。

关于下一步价格监管重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密切关注一些地区雨雪冰冻可能引发的民生价格问题,保障冬季民生市场价格稳定。二是加大对物业管理收费的监管力度,依法查处各类违规收费行为。三是加强2018年元旦期间市场价格监管,切实加强对餐饮、旅游、交通等行业价格监管,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四是继续做好商品房价格检查工作,针对商品房销售价格行为联合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热点四:经济体制改革

2017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特别是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经济体制各项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截至目前的重点改革进展情况:

一是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推进。输配电价改革实现省级电网全覆盖,交易机构组建工作基本完成,售电侧市场竞争机制初步建立,电力市场化交易初具规模。近期,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公布了第二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至此,试点项目已达195个。后续,国家发改委将启动第三批试点的组织工作,力争2018年上半年实现试点项目地级以上城市全覆盖。

二是盐业体制改革取得进展。截至11月10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盐业监管体制改革方案已全部印发,力争年底前完成省、市、县三级政企分开和食盐安全监管职能的移交工作。

三是产权保护工作深入推进。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11月22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工作情况汇报,对做好下一步产权保护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四是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工作加快推进。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 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 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国家发改委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具体举措和任务分工,同时协调推动各地研究提出实施细则。目前,天津、浙江等省市已经出台了配套措施。

五是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稳妥推进。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管理的意见》、《关于组织开展行业协会商会收费信息集中公示的通知》等文件,以党建、收费、信息公开、信用建设等工作为突破口,全面构建起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行业协会商会综合监管体系,确保“脱钩不脱管”。目前脱钩试点工作进展总体顺利。中央层面,超额完成第一批“100家左右”的试点目标,138家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实现与行政机关脱钩,第二批132家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也已完成脱钩,正在抓紧批复第三批试点单位改革方案。地方层面,同步推进试点工作,大部分省份已完成第二批试点。

六是重点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持续推进。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加紧指导第三批混改试点企业制定实施方案。

热点五:信用体系建设

重点介绍三方面进展:

第一,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联通范围不断拓展。现已联通44个政府部门、所有省区市和51家市场机构,归集信用信息超过132亿条。编制完成了《公共信用信息标准体系框架》等6项标准,供有关部门和地方参考使用,并通过“信用中国”网站向社会发布。与此同时,“信用中国”网站信息公示专区不断优化,已上线运行19个公示栏目,截至2017年11月底,网站累积访问量突破13亿次。

第二,对外经济合作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对外经济合作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和联合惩戒备忘录。在对外经济合作领域,将以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对外贸易、对外金融合作为重点,建立健全信用信息采集、共享规则,加快信用记录建设。与此同时,逐步建立对外经济合作领域“黑名单”制度,有效规范对外经济合作参与者的行为和市场秩序。

第三,对欠薪违法行为实施信用惩戒。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对严重拖欠农民工工资用人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由人社部通过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送存在严重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失信行为的用人单位及其有关人员信息,各部门依法依规实施联合惩戒。当前,人社部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联合惩戒机制的建立,对于打击欠薪违法行为,形成“一处欠薪、处处受制”的信用环境,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将发挥积极作用。

截至目前,有关部门已经签署了27个失信联合惩戒备忘录,并正在加快建立相关领域红黑名单及其管理办法。

热点六: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完成情况

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解决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突出问题,“十三五”时期,国家在“十一五”、“十二五”控制能耗强度降低的基础上,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明确要求到2020年单位GDP能耗比2015年降低15%,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2016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将全国能耗“双控”目标任务分解到了各地区。

2016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双控”工作部署,全国能耗“双控”取得初步成效。根据节能法和国务院有关要求,2017年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6年度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完成情况和相关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考核。

考核结果是:2016年,全国单位GDP能耗降低5%,超额完成降低3.4%以上的年度目标,全国能源消费总量43.6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约1.4%,低于“十三五”时期年均约3%的能耗总量增速控制目标。其中,北京、天津、河北、吉林、安徽、河南、重庆7个省市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從2017年情况看,前三季度,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8%,能耗总量增速约2.8%,预计能完成能耗强度降低3.4%以上、能耗总量控制在45亿吨标准煤以内的年度目标。但相比2016年,2017年单位GDP能耗降幅有所收窄,能耗总量增速加快,部分地区完成2017年目标难度较大。根据对各地区2017年前三季度“双控”目标完成形势预警情况,一些地区近年来新上了一批高耗能项目,一些地区对“双控”重视不够,工作措施有所弱化,要完成“十三五”本地区“双控”目标特别是能耗总量控制目标,还面临不少压力。

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加强对各地区的指导,及时进行“双控”目标完成形势预警,组织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健全政策机制,强化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和宣传引导,确保2017年和“十三五”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顺利完成。

热点七:近期出台的重大政策文件

重点介绍了《招标公告和公示信息发布管理办法》和《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经营行为规范》。

为深化招标投标领域“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增强招标投标活动规范性和透明度,保障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针对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家发改委按照“公益服务、公开透明、高效便捷、集中共享”的基本定位,对原《招标公告发布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招标公告和公示信息发布管理办法》,并以部门规章形式对外发布,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办法》主要规范了四方面的内容:一是立足公共服务基本定位,规范发布活动。要求发布媒介免费提供信息发布服务,并允许社会公众和市场主体免费查阅。二是按照应公开必公开原则,扩大信息发布范围。信息公开范围由依法必须招标项目招标公告、资格预审公告,扩大到中标候选人公示、中标结果公示等信息。三是适应“互联网+”招标采购趋势,强化信息开放共享。所有招标公告和公示信息全部交互汇集到“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公开,并与相应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和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四是丰富监管手段严格责任追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关于《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经营行为规范》,这是国家发改委会同商务部等部门刚刚发布的一个重要政策文件。民营企业是我國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参与者。近年来民营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为带动相关产品、技术、服务出口,促进国内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我国与东道国互利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同时,部分企业境外投资也出现了违规经营、盲目决策、恶性竞争、忽视质量和安全管理等问题。为推动解决上述问题,国家发改委会同商务部、人民银行、外交部和全国工商联,联合编制完成了《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经营行为规范》。

《行为规范》主要从五方面对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经营活动进行引导和规范:一是完善经营管理体系。民营企业要建立健全境外投资决策、授权管理、财务管理等内部规章制度。二是依法合规诚信经营。民营企业及其境外分支机构要认真履行国内外相关手续,开展公平竞争,诚信经营。三是切实履行社会责任。鼓励民营企业在境外投资过程中热心公益事业,增进文化交流,树立服务社会的良好企业形象。四是注重资源环境保护。倡导民营企业提高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意识,遵守东道国环保法规,履行环保责任和相关法律义务。五是加强境外风险防控。民营企业要加强全面风险防控,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完善境外安全保障措施,做好安全事故处理。

此外,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出版了两个《汇编》。

一个是《“十三五”国家级专项规划汇编》,《汇编》从各部门编制的规划中,选择了16个重点专项规划和45个其他专项规划,主要涉及科技创新、农业农村、产业体系、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民生保障等领域。专项规划汇编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

另一个是《养老服务业发展典型案例汇编》。为总结各地养老服务业发展有效做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为全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示范经验,国家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遴选了75个养老服务业发展典型案例,编辑形成《走进养老服务业发展新时代——养老服务业发展典型案例汇编》,即将正式出版发行。

◆重点一: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

2017年以来,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保持快速增长,1-11月份,全国天然气消费量达到209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9%,其中,国内生产天然气133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5%。进口天然气817亿立方米,增长28.9%。因工业生产、燃气发电、化工等领域用气需求较快增长,加上“煤改气”需求增量较大,天然气消费量呈现两位数增长,比上年增速快12个百分点,比前五年平均增速高8个多百分点。

入冬以来,受北方地区取暖需求增加,以及部分气源不稳定等因素影响,资源保障压力持续加大。为缓解供需紧张状况,针对部分地区天然气供应紧张的情况,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增供保供措施,建立联合监测调度机制,协调解决突出问题。按照相关要求,协调组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主要供气企业多方采取措施,增加天然气供应,保障民生需求。

一是千方百计挖掘潜力增加产量。在确保安全生产前提下,加快天然气产能建设及地面配套工程投产,尽最大努力挖掘气田增产能力。组织上游气田满负荷生产,12月份已实现增产370万立方米/日。在此基础上,2018年1月份全国再增产约330万立方米/日。

二是进一步落实LNG现货采购。2017年冬、2018年春采暖季原计划采购进口LNG共248船,合气量245亿立方米,日均供气1.62亿立方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安排到港接卸时间,增采39船进口LNG,增加资源供应约35亿立方米,日均增加供气2000万立方米左右。

三是有序开展资源互济,实现“南气北调”。在天津、浙江、福建、广东等地通过油气企业之间资源互换,增加北方取暖地区天然气供应。2017年12月以来,已在不同企业间通过资源置换调剂近1400万立方米/日,预计近日可进一步增至1900万立方米/日左右。

四是充分挖掘能源品种替代潜力。2017年12月8日,与环保部协商,经北京市政府同意,启动华能北京热电厂燃煤应急备用机组,置换出天然气200万立方米/日。同时,组织地方和电力企业适量压减燃气发电机组用气,较12月初压减发电用气800万立方米/日。合计已落实置换天然气使用1000万立方米/日。

五是充分发挥储备天然气调节作用。保持各大储气库持续满负荷采气,采气量接近8000万立方米/日,同比增长30%以上。启动金坛储气库应急采气。

六是发挥非居民大用户的调峰作用。优先压减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企业系统内部炼厂、油田热采、LNG液化厂用气,增加对社会的资源供应;适量压减直供化工、甲醇、LNG液化厂、化肥等非居民用气1500万立方米/日,确保民生用气不受影响。

在用气高峰时段资源供给难以同时满足民生和工业需求的情况下,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会同相关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保障民生用气放在首位。第一,各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将加强衔接,支持企业进一步实施争取进口、增产增供、互换资源等措施。第二,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居民供暖宜电则电、宜煤则煤、宜气则气、宜油则油,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煤改电”“煤改气”没到位的允许使用煤炭取暖,全力保证煤炭资源供应,保证燃煤供热机组正常运行。有条件的尽可能做好洁净煤供应工作。目前不具备条件的要尊重当地群众的取暖习惯,以确保温暖过冬为第一原则。第三,“煤改气”到位的要确保供气,包括提前和超出原有改造计划已实施改造的新增用户,也包括之前因种种原因尚未落实供气合同的用户,只要是民生采暖用气,都将确保供应,供气有缺口的地方要认真落实“压非保民”方案。也就是说,只要是民生用气,无论是合同内还是合同外,都要无条件予以保障。同时,各地要确保用气用电安全,尤其是农村地区。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北方地区冬季采暖带动消费激增,用气量是夏季的3.5倍,部分省区市甚至更高,季节峰谷差很大。高峰时期,为了更好的确保民生用气,将适度压减工业用气。针对近期情况,有关供气企业已与直供大工业用户、城市燃气企业对接,根据保民生需要,启动和实施应急预案。希望参与调峰的非居民用户特别是工业用户能给予理解和支持。

◆重点二:推动和鼓励石化产业绿色产能发展

实际上,每一个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工,我们身着的色彩鲜艳的衣服,装修用的油漆、玻璃、塑料这些材料,甚至婴儿用的尿不湿都是化工产品,所以确实也没有必要“谈化工色变”。

我们提出,促进石化产业绿色发展,不仅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人们对于生态环保要求逐步提高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全球石化产业进入深刻调整期,不断提升我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可以说是大势所趋。大力发展绿色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关键要把住两个“关口”、突出两个“强化”:

两个“关口”,首先是把住“标准关”。抓紧制定实施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等系列标准体系,适时将石化产业绿色产品评价标准纳入绿色产品评价标准清单。及时将相关石化产品纳入统一的绿色产品名录,实施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加贴统一的绿色产品标识。通过强化标准引领,推动落后和低效产能退出,引导创造绿色产能。

二是把住“检查关”。依法依规淘汰能耗和排放不达标、安全水平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装备。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发现的问题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处置,将严重违反产业政策和污染排放标准的企业纳入失信企业“黑名单”,实施联合惩戒,让不符合标准的产品、装备无处藏身。

两个“强化:一是强化科技支撑。就是要突破一批绿色制造、末端治理、能量系统优化等核心技术瓶颈,树立一批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打造一批创新平臺、战略联盟、示范基地,凝聚一批一流的创新人才,在创新引领、绿色低碳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二是强化政策支持。就是要发挥政策对绿色发展的引导作用,加大对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的支持力度,在项目核准、土地审批等方面依法依规建立绿色通道。探索建立水权、用能权等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搭建企业污染排放、环境违法违规记录等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绿色信用体系。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优化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配置,提升产业集中度和绿色发展水平。

总之,要让老百姓逐步了解石化产业绿色发展的新进展、新成效,需要各方面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及时发布产业动态,积极回应社会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