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以“可用、实用、通用”为出发点,以系统化推进、标准化建设、精品化输出为主要方法,全面开展信通站点动环监控“四个标准化”建设,即“设备配置标准化、安装工艺标准化、监控管理标准化、评估体系标准化”。试点35kV及以上变电站信通站点动环监控标准化建设,实现六个类别的站点动环监控设备标准化配置并建立相关标准,为信通站点管理自动化、运行智能化和决策科学化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关键词】信通 动环监控 建设
1 引言
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下,信息通信专业高度融合,浙江省电力公司信通专业逐步实现了资产统一上收,设备属地化运维。但是先进的顶层管理思路和粗放的基层管理现状之间,逐步扩大的信通系统规模和匮乏的人力资源之间,不断频发的设备故障和不断缩减的运维成本之间已经越来越大,形成了严重阻碍信通专业发展的“三座大山”。而地市公司信通站点动环监控的不同程度缺失已经严重制约了信通调控一体化进程。因此,实现信通系统省、地、县三级调控一体化,强化专业垂直化、扁平化管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强大的信通监控体系是实现信通调控一体化的重要依托,信通站点动环监控作为信通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调控人员开展运行决策提供着重要现场运行数据。
2 信通站点动环建设现状及其主要问题
浙江电力信通站点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2.1 站点分布疏散,机房结构无标准
全省电力站点类型复杂,又由于其建设时间跨度大,建设标准不统一导致机房结构各不相同,机房动环监控远未实现全覆盖。
2.2 设备种类繁多,安装工艺无标准
已安装机房动环监控的站点中,监控设备的品牌、规格、功能参数、数据接口等均不统一,造成后台监控平台二次开发困难,难以把前端设备进行有机整合。由于缺少标准的安装规范,使得相同设备在不同站点的安装位置不一致,导致传感器读取的数据无法作为有效的现场运行参考个别站点甚至没有按照信通运规进行告警阀值设置,造成环境参数即使越过合理区间仍不告警的现象,严重影响机房运行。
2.3 缺少统一平台,监控管理无标准
信通站点动环监控数据大部分仅停留在厂站测,需要信通人员现场巡检取数。数据的非实时上传使得调控人员无法通过动环数据对现场设备运行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更无法根据现场运行情况进行运行方式调整。由于缺少标准化的监控管理规范,使得即使信通调控人员获取了不正常的现场数据,也难以比对判断出可能出现的设备运行问题,对信通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留下较大隐患。
2.4 投资决策困难,费用测算无标准
由于信通站点类型复杂,各类站点机房动环设备配置及安装工艺等缺乏指导性规范,对各类站点动环监控完善的费用缺乏有效统计手段,无法提炼费用测算标准,使得投资决策不能有效进行,严重影响项目进度。
3 信通站点动环建设“四个标准化”建设
以信通设备集约化管理、信通网络一体化调控为目标,针对不同类型站点在动环监控建设中的差异化需求进行“四个标准化”建设。
3.1 设备配置标准化
“三维度,六大类”将动环监控设备进行标准化配置,实现了不同类型站点在动环监控建设中的差异化。三个维度即站点电压等级、是否配备独立信通机房、是否配备独立信通电源,六种类型分别是220kV及以上变电站(独立信通机房、独立信通电源)、220kV及以上变电站(非独立信通机房、独立信通电源)、220kV及以上变电站(非独立信通机房、一体化电源);以及110kV、35kV变电站(独立信通机房、独立信通电源),110kV、35kV变电站(非独立信通机房、独立信通电源),110kV、35kV变电站(非独立信通机房、一体化电源)。对以上六种类型分别进行动环监控设备的标准化配置,实现了不同类型站点在动环监控建设中的差异化,并且在满足机房动环监控需求的同时节省投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3.2 安装工艺标准化
根据“六大类”动环监控设备的标准化配置,分别按照各自标准化配置安装数据采集器、交流电压直采模块、直流电压直采模块、网络高清球形摄像机、水浸探测器、烟感探测器、温湿度传感器等设备,对上述设备的运行参数、部署位置、安装工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定义,使得设备安装有章可循,从源头保证了动环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3 监控管理标准化
信通站点动环监控标准化平台建设,实现机房环动监控数据实时上传,该平台不仅集成了集成图像、交直流输入电压、直流输出电压、电池组电压、温湿度、漏水、烟感等动环数据,而且对监控模式进行了深度优化。
3.4 评估体系标准化
(1)现场督察,组建项目督察队伍,对在建站点进行现场督察,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并整改。
(2)召集专家团点评,对已建成的站点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充分的总结分析,为信通站点机房动环标准化建设的后续推进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3)开展技术培训,对相关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为后续站点的标准化覆盖打好基础。
4 信通站点动环建设“四个标准化”实践
4.1 样板建设先行,施工工艺统一
针对设备配置标准化六种类型的站点实施了样板建设,分别选取220kV丽水变、220kV濛州变、110kV白云变、110kV岩泉变、35kV雅溪变、35kV黄村变等六个信通站点对应六种类型。
在样板建设过程中,丽水公司突破了没有统一施工标准的瓶颈,根据样板建设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反馈,不断尝试、验证、讨论、整改,最终形成了一套《国网丽水供电公司信通站点动环监控设备安装标准》。
4.2 建设集中平台,升级监控手段
建设信通站点动环监控平台,对监控模式进行了深度优化(如图1)。
调控人员可以首先通过地理图首页和站点列表首页(如图2)对各站点运行情况进行全局监控,每個站点通过红、黄、绿三色指示灯代表严重告警、一般告警和正常运行三种状态,通过点击告警站点进行详细监控数据查看。
该平台不仅可以通过图形显示,并且也可以通过声光告警和短信告警等多种渠道向调控人员进行报警提醒。调控人员不仅可以通过对用户权限的设置来实现对不同层级调控人员的管理,也可以通过该平台对历史数据分析所生成的曲线和报表(如图3)对设备运行情况作出全面判断。
4.3 现场样板验收,形成配置标准
浙江电力在丽水召开现场会,并率由各地市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对6个样板站点进行现场验收。专家组对动环监控的“丽水模式”充分肯定,并且通过了《浙江省电力公司35kV及以上变电站信通站点动力环境监控前端设备配置标准》,为2016年在全省推广信通站点动力环境监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5 结束语
通过在开展“信通站点动环监控标准化建设”,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有据可依的标准化建设范本,实现了信通站点温湿度、视频、漏水、烟感、信通电源和蓄电池等设备的可视化监控,进一步畅通了信通调控人员获取基层站点运行状态的渠道,为信通系统检修、运维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其与传输设备网管系统、通信资源管理系统等组成全省信通系统监控网络,从资产、设备、动力环境、管理流程、作业面等各个方面实现实时监控和统一管理,为信通站点管理自动化、运行智能化和决策科学化提供有力技术支撑,进一步推动了省、地、县信通调控一体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杜民,薛海宁.动环监控测点的选择与优化[J].电信技术,2010(08).
[2]罗锦辉,宋广浩.纪楷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优化探讨[J].信息通信,2015(10).
作者简介
宋艳(1975-1),女,浙江省丽水市人。高级工程师,从事信息通信管理工作。
作者单位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丽水供电公司 浙江省丽水市 323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