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匯流和人工智慧
壓力日增
最近在廣州、香港和澳門參加了好幾個有關傳播媒介和現代科技有關的學術研討會,發覺由新科技帶來的新媒介(包括網路媒介、社交媒介等等)和平板電腦、智慧手機在年輕族群之間的日漸流行,年輕人愈來愈不會直接接觸傳統媒介,包括紙本媒介和廣播(電臺、電視)媒介在內,其市場銷量和廣告收入,已經日漸被網路媒介和社交媒介所瓜分,令傳統媒介不得不通過媒介匯流的手段,去爭取網路上的點撃率來取代流失的銷量和廣告收入。
媒介匯流壓力未過,人工智慧又殺到埋身,招招要命,目前大家的關注重點漸漸轉移到具有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機器人(robot),極有可能取代傳播媒介從業員(包括記者、編輯、協調/統籌員)工作機會的問題上。真的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令傳播媒介從業員為追逐不斷快速進步的新科技追到氣咳,也讓新聞傳播教育的教授講師們憂心不已,恐怕教出來的學生一旦大學畢業,學到的種種本領便馬上過時,畢業變成失業。
然而,與會的某些香港和台灣新聞媒介負責人,卻對澳門特區政府對本地(收費性)紙本媒介的補貼制度羡慕不已,認為此項措施起碼可以暫時維持澳門紙本媒介的“多元化”,為紙本媒介爭取到一定程度的緩衝時間,讓它們可以有機會成功轉型,令本身變成一個“平台”,在日後繼績生存下去。
紙本媒介補貼制度
澳門現行的,以現金補助紙本(印刷)媒介制度的開始,其實與澳門特區政府無關,而是來自1999年之前(被中國政府默許)管理澳門的澳葡當局。澳葡當局採取的紙本媒介補貼措施,則來自歐洲各國,包括挪威、奧地利、比利時、瑞典、西班牙、荷蘭、葡萄牙等國家行之已久的“紙本媒介補貼制度”(press subsidies system )。
由於澳門的經濟地位,自1842年之後幾乎被香港完全替代,陷入長達100多年的經濟衰落期,直到1980年代,絕大多數澳門本地的新聞紙本傳媒都是在艱苦經營,於是,自1985年9月起,澳葡政府便開始效法歐洲的某些社會主義國家,對澳門的葡文報紙實行現金補助制度(1986年3月補貼對象擴大至中文報紙),以保持澳門報紙的“多元化”。
1999年12月澳門政權交接後,印刷傳媒補助制度不但保留下來,還將補助範圍擴大至澳門本地報刊電台電視記者組團前往外地,訪問澳門特區行政長官或中國政府中央領導人的外訪活動。
根據澳門特別政區政府新聞局提供的一手資料,至2017年2月28日為止,澳門特區政府總共為澳門23家受補助機構提供“報業補貼”,基本上都按照計劃預算執行,其中3家受補助機構,包括市民日報、澳門觀察報、號角報(O Clarim)實際支出低於預算,須退還差額款項之外,2016年定期刊物補助制度執行總額為澳門元一千三百四十五萬七千八百九十五元整(MOP 13,457,895.00)。
報刊補助將報刊分為A、B、C三級。A級報刊的年度補助額是954,954元,共有3份中文日報(澳門日報、華僑報、濠江日報)獲得補助,共支出2,864,862元。B級報刊的年度補助額是720,355元,共有6份中文日報(大眾報、市民日報、正報、星報、現代澳門日報、新華澳報),3份葡文日報(Hoje Macau, Jornal Tribuna de Macau, Ponto Final)獲得補助,共支出6,469,511元。C級報刊的年度補助額是410,782元,共有10份中文周報(體育週報、訊報、澳門脈搏周報、澳門文娛報、時事新聞、樂報、澳門會展經濟報、澳門商報、澳門觀察報、捷點資訊報),1份葡文週報(O Clarim)獲得補助,共支出4,224,797.50元。
“補貼”是分級制,根據每日出紙版面、人數、刊期等來分類及發放補貼。詳細資料如下:
第1級(A級):
-每週出版不少於5天的報章
-出紙4大張或8小張以上
-人員在50人以上者
第2級(B級):
-每週出版不少於5天的報章
-出紙4大張或8小張
-人員在50人或以下
第3級(C級):
-每週出版少於5天的刊物
-或每週出版不少於5天
(註:出版未滿5年以上,就不符合條申請A或B類補助的報章)
簡單地說3級制,就是以報館出版紙數來計算,即分3、6、9三級:
3~週報:1年30萬份
6~日報:1年60萬份
9~日報:1年93萬份(最多)
然後再加員工、出版張數來審計。
至於“補貼”的分工部分,就是每年要交一些資料,日常開支、燈油火蠟、印刷費、投資發展、培訓、購置物品等等給主管部門審核。
不同媒介的不同做法
總的來說,面對補貼制度,目前澳門紙本媒介至少4種不同的選擇:
一、建制派報刊:大多數收費報刊,以《澳門日報》為首,均有向新聞局申請和接受政府現金補貼。
二、批判性報刊:某些收費週刊如《訊報》,雖然在版面上頻頻批評政府,但仍有向新聞局申請和接受政府現金補貼。
三、中立派報刊:免費報《力報》由於不符合相關規定,過去都沒有向政府提出申請,但是,該報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改成收費報,以符合相關規定,去申請政府的現金補貼。
四、民主派報刊:《愛暪日報》、《論盡媒體》等等,迄今仍然堅決不去申請政府現金補貼,為的是要保持報刊的獨立形象,避免自我審查,盡量使用本身享有的言論和新聞自由。
暫時不應廢除補貼制度
綜合正反雙方意見,為保持澳門內部傳媒的多元性,令澳門本地各類傳媒維持一定的數量和質量,如果馬上取消所有對新聞傳媒的補助措施,實在是有點無視澳門本地紙本媒介的特殊情況,更何況政府官員一直都沒有運用補貼制度去企圖操控報刊的內部運作和報導傾向。
故此,在考慮正反雙方意見後,本人認為支持媒介補貼的正面理由比較合理,亦即儘管補貼制度可能影響到新聞自由的行使和自我審查,但是,在強勢的香港媒介和新媒介崛起的兩面夾擊之下,為了維持“媒介適度多元化”,短期之內,澳門特區政府不應廢除行之已久的紙本媒介補貼制度。
本文作者建議,在目前澳門特區政府的財政收入仍然相對富裕的情況下,應該維持目前的媒介補貼制度(財政支出)下去,直到新媒介(網路媒介、社交媒介)的興起,對澳門傳統新聞紙本媒介造成明顯的、實質的、全面的變化,從量變到質變,連免費報刊都沒有多少受眾(讀者)去閱讀,亦即媒介補貼制度只是在維持著一群“報紙幽靈”,對促進“媒介適度多元化”已經毫無效果的時候,才去考慮是否廢除媒介補貼的問題,可能更為恰當。
(本文作者譚志強、葉靜雯是港澳資深時事評論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