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李+姜彦竹
“最后一公里”的事都非常具体,这些事项通常不是政策能完全覆盖的。
外资企业尤其是世界500强企业的落户数量,是一个城市对外开放程度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截至2017年9月,在武汉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254家,但距离中西部第一的成都,依然有20多家的差距。
世界500强企业如何选择落户地点?武汉如何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外资入驻?围绕这一话题,《支点》记者近期独家专访了德勤中国华东区主管合伙人刘明华。
作为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德勤凭借遍布逾150个国家的全球网络和近24万人才的专业智慧,为80%的世界500强企业提供服务。在德勤的布局中,武汉隶属华东区业务范围。
选址:少则半年,多则两年
《支点》:要吸引外资,就要了解外资需求。以您的经验,国外世界500强企业在中国内地建立区域总部乃至研发中心时,会有怎样的选址流程?
刘明华:德勤在这方面的确有经验,我们会利用系统方法论为外企提供全流程选址分析及建议。一般来说,外企决策流程包括评估、验证、谈判三大环节。
在评估环节,德勤根据客户需求,明确其选址的战略要点,并为此撰写征求建议书。之后,德勤将征求建议书发送给候选区域的政府职能部门,也就是列出通常所说的“长名单”,一般包括30至40个城市的开发区。
收集完所有候选区域信息后,基于各开发区基本情况、政策/法规环境、基础设施、土地和房产、人力资源、物流等因素,我们会对长名单进行第一轮比较,从而筛选出5至10个具有竞争力的候选名单,即“短名单”。
此后就进入验证环节。这一阶段,德勤会协助安排客户高管团队或决策层对短名单进行实地考察,并与当地政府领导进行面对面的项目会谈,验证和更新第一阶段收集到的数据。这一过程中,我们会对入围的短名单地址进行分析对比,提炼各区域的主要利弊,协助外企决策层最终选定投资目的地。
最后是谈判环节。针对已选定的投资目的地,德勤会陪同客户与当地政府领导进一步洽谈,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财政扶持政策、企业服务等。在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的基础上,我们会协助客户与当地政府签署战略备忘录和投资协议书。
整个流程的时长会因项目的不同而各有差异。我们有半年内选定投资目的地的服务经验,也有经过多轮考察、花了两年才最后选定目的地的案例。
《支点》:以上流程中,哪些环节容易“扣分”?
刘明华:根据经验,评估、验证环节比较容易“扣分”。评估环节中,当德勤向长名单区域发送征求建议书后,候选地区政府应答是否及时、反馈是否高效、回复内容的匹配度高低都会成为重点因素。过去,经常出现候选地到截止时间还未提交建议书,因而导致无法进入第二轮评估的实例。
在验证环节,客户会更加看重软环境,包括当地政府官员的外语水平、官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對客户的重视程度等。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发现专业化的招商团队会给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容易进入下一轮评估。
服务好“最后一公里”
《支点》:目前国内有哪些通用型、也就是对大部分地区都适用的外商投资政策?
刘明华:通用型的政策主要有4种。
一是放宽外企市场准入条件。比如深圳降低外企准入门槛,放开更多外资设立独资企业的行业范围。
二是针对外资设立更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譬如上海加大了对外资背景的研发中心知识产权保护的支持力度,积极引进国际知识产权服务机构。
三是从招商引资逐渐向引技、引智方向发展。同样以上海为例,上海出台政策吸引外资研发中心落户,鼓励外资研发中心参与当地重大项目研发,推动其研发成果在本地转化。此外,为了让外籍人才来得了、留得住,上海还为外籍人才优化流程、简化手续,如放宽人才多次往返签证限制,建立其子女入学和医保服务通道。
四是鼓励外企进军高端制造业。目前,杭州鼓励外资重点投向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成都也在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领域取消了外资准入限制。
《支点》:除了以上通用型政策,您觉得还有哪些举措可以尝试?
刘明华:通用政策一般普适性较强,覆盖面广,但是通常没有考虑到各行业的差异化需求。因此,目前有个趋势是针对重点行业所需的要素资源及本地资源禀赋具体分析,再出台相应政策,达到“补短板”的效果。这种方式除了有较强针对性外,也会让投资方感到亲切和专业,从而更有利于招商工作的开展。
另外,各地政府落实各类补贴政策时,往往会以企业缴纳税收为单一指标。实际上,一些配套服务行业不一定能贡献大量税金,但能改善商业环境,支持外资企业落户发展。人力资源行业就是个典型案例,很多大型外资制造业落地时,都需要当地人力资源企业帮助其解决劳务派遣问题。物业管理行业也是如此,一个地区的物业品质,有时会直接影响外企的选址决策。
目前,随着对外资认识的深入,有些政府部门开始认可这类配套服务行业所带来的价值,并愿意为这部分价值提供相应补贴。
《支点》:具体到武汉,您对其外商投资环境的提升有何具体建议?
刘明华:武汉与上海的差距体现在一些细节,“最后一公里”的事都非常具体,这些事项通常不是政策能完全覆盖的。
我们了解过一个案例:一家外企在武汉某区注册后需要刻公章,按规定,企业在申请公章时要提供法人身份证件原件。由于企业法人是瑞士人,他不可能为了一个公章申请特意来武汉,也不方便将身份证件邮寄过来。
在沿海地区,通用做法是由瑞士当地律师出具鉴证文件,说明身份证复印件的真实性。但武汉只接受中国公证部门出具的文件,不接受境外文件,最后只得由区领导出面协调,最终认可了境外文件的有效性。
涉及细节的事务是不断发展的,现有规则也往往跟不上实际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领导亲自对接重点企业非常有必要,能解决实际问题。这种“特色政策”应该是系统性、长效性的,一直坚持下去,就能改善武汉的投资环境。endprint
《支点》:德勤与武汉合作还有哪些空间?尤其是在营造更加开放并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投资环境方面。
刘明华:从在武汉设立分支机构开始,德勤就是武汉经济建设的一份子。我们的在汉业务主要围绕长江新城、长江主轴、自贸区、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
在投资环境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具体工作。2010年,德勤出具了“武汉投资环境报告”;2016年,我们组织的“德勤高科技高成长50强”活动,吸引了300位投资者和企业家来汉考察;2017年,德勤为中法生态城做出产业规划,并对江汉区投资环境进行调研并提出相关建议。
今后,德勤会继续利用专业能力和国际化网络为武汉投资环境建言献策,在产业规划、国际对标、行业调研、产业分析和招商支持方面提供专业建议。
明星业务将入汉
《支点》:德勤今年在武汉媒体曝光度最高的新闻,就是“德勤高科技高成长50强”企业榜单。为何会推出这类项目?
刘明华:“德勤高科技高成长50强”评选项目1995年创办于美国硅谷,2005年进入中国,其初衷是发现和表彰全球范围内高速成长、持续创新的卓越企业。
历届德勤50强榜单中的世界级领军企业层出不穷,如苹果、Google、Facebook、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京东、奇虎360等。大部分企业在入选榜单时处于成长期,因此德勤50强又被誉为“明日之星的摇篮”。
截至目前,“德勤中国50强”已评选了13届,我们持续发掘并跟踪这些科技企业,并为他们提供免费的咨询服务。虽然半数以上企业仍集中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但今年武汉有6家企业上榜,例如斗鱼,一上榜就占据了武汉企业榜首,成为德勤50强榜单中首次入选的直播公司。
《支点》:目前不少机构都推出了同类企业榜单,德勤榜单的特点是什么?榜单生成的流程是怎样的?
刘明华:与其他榜单相比较,“德勤50强”评选不会向参选企业收取任何费用,并根据企业过去3年收入增长率进行排名。
参评企业需符合以下条件: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专有技术,并且该项技术为公司带来显著的营业收入;最近3个财年中的第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一百万元人民币;营业至少3年;公司总部必须在中国。
具体流程如下:首先,德勤项目宣传启动,企业递交正规的3年审计报告;其次,德勤筛出3年增長率最高的前50名企业;再次,德勤到企业逐个拜访、核实情况,剔除不符合条件的企业;最后,排出榜单并公布。
每年上榜企业都会得到大量媒体、投资机构及政府关注,提升了企业知名度,也为企业融资和发展间接提供了帮助。
需要强调的是,德勤受市场关注的不仅是榜单,德勤财务机器人、第四张报表、智慧债券均是社会热点,我们会择机将这些明星业务带入武汉市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