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建丽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浙江杭州310012
本观察比较了中西医结合方法与单独西医治疗方法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及症状改善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血液内科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8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12~54岁,平均34.4±2.0岁;病程7天~3个月,平均1.6±0.2个月;疾病类型:1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其中2例L1型,11例L2型,3例L3型),24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其中3例M1型,12例M2型,3例M4型,6例M5型);34例初治,6例复治。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13~54岁,平均35.2±2.2岁;病程8天~3个月,平均1.9±0.4个月;疾病类型:1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其中3例L1型,10例L2型,4例L3型),2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其中4例M1型,10例M2型,4例M4型,5例M5型);33例初治,7例复治。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1 对照组:西医常规化疗方案治疗,如果患者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采用VDCLP或VDCP方案,第1~2周的第1天分别对患者应用750mg/m2环磷酰胺,第1~3周的第1天分别对患者应用1.4mg/m2长春新碱,第1~4周对患者应用5~10mg/d地塞米松针;如果患者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则采用DA方案,第1~3天对患者应用45mg/m2柔红霉素,第1~7天对患者应用100mg/m2阿糖胞苷。同时给予严重出血或血小板计数在20×109/L患者输注血小板,给予贫血患者静脉输注红细胞悬液等。
2.2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蒲公英30g,藤梨根、半枝莲、金银花、生石膏、地锦草各15g,黄芪、党参、知母各12g,马勃10g。发热加水牛角、茜草各30g,青黛15g;呕吐加旋覆花、半夏各15g,竹茹12g;出血加仙鹤草30g,地榆炭15g。水煎分服,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
3.1 疗效标准:治疗后血常规、骨髓象正常,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白细胞1.5×109/L~10×109/L、血小板100×109/L~450×109/L,无幼稚细胞,具有正常的白细胞分类,维持4周以上为完全缓解;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降低>50%,维持2周以上为部分缓解;治疗后血常规、骨髓象均无改变为未缓解。
3.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组发热、出血发生率40.0%(16/40)、27.5%(11/4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7.5%(31/40)、62.5%(25/40)(P<0.05)。
3.4 两组1年、3年、5年生存情况及中位生存时间比较:治疗组1年、3年、5年生存率70.0%(28/40)、25.0%(10/40)、15.0%(6/4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0.0%(20/40)、15.0%(6/40)、5.0%(2/40)(P<0.05),中位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
急性白血病中医病机复杂,临床辨证多样,组方变化多端。辨证属气血两虚者,予黄芪、党参等补气补血,同时解毒扶正;热毒壅滞者,予金银花、地锦草、石膏等解毒祛邪;阴虚火旺者,予生地、熟地、知母、麦冬等清虚火、补阴液治疗;脾肾亏虚者,予白术、茯苓、砂仁、山萸肉等补肾健脾。
本观察显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较单独西医治疗好,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延长患者生存期,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