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建阳姜颂军方亮张立强张剑英
1 浙江省湖州正博骨科医院浙江湖州313000
2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中医骨伤医院浙江杭州311400
笔者采用富阳张氏正骨手法结合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MIPPO技术)治疗30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X线透视次数,有效提高复位的成功率和治疗优良率。总结报道如下。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60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治疗组30例,男患者17例,女患者13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为44.00±11.1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2例,高空坠伤5例,摔伤13例;骨折AO标准分型:A型22例,B型7例,C型1例。对照组30例,男患者16例,女患者14例;年龄27~71岁,平均年龄为44.43±12.20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4例,高空坠伤7例,摔伤9例;骨折AO标准分型:A型23例,B型5例,C型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1 治疗组:采用张氏正骨手法整复结合MIPPO技术治疗。正骨手法要点:①手摸心会。胫骨的骨性标志非常明显,胫骨前嵴和内侧面均可在皮下扪及,通过触摸胫骨前嵴可判断骨折断端的前后移位程度,触摸胫骨前内侧面可判断骨折端的侧方移位程度。再结合X线、CT等影像学检查结果,在脑海中形成直观、立体的骨折图像,对骨折的移位情况了然于心。②牵拉扶正。术者和助手牵拉把持患肢,将患肢转置于中立位,并保持适度的牵引,以方便进行手法复位。手法复位结束后,助手仍需牵拉扶正,保持复位后骨折端的稳定,以便进行下一步内固定治疗。③拔伸牵引。通过对抗牵拉患肢远、近端,纠正重叠、成角移位,恢复胫骨长度,并维持下肢的正常力线(见图1-①)。④端提捺正。运用挤正手法纠正骨折断端的侧方移位(见图1-②、③),并通过触摸胫骨前内侧面来判断复位效果;运用端提手法纠正骨折断端的前后移位(见图2-②、③),并通过触摸胫骨前嵴来判断复位的效果。⑤回旋反绕。通过控制踝关节位置来纠正旋转畸形(见图3-①、②)。
图1
图2
图3
2.2 对照组:采用间接复位技术治疗。间接复位技术要点:主要包括肌腱复位技术和钢板、螺钉复位技术,在骨膜外用器械或者钢板和器械联合应用,牵引骨折的远近两端,借助骨膜和其他软组织的梳理和挤压,使骨折端得以复位,然后再进行钢板内固定。间接复位也可以通过挤压来完成,先将钢板按骨折部的解剖轮廓预弯,待钢板与骨折的一端固定后,在适当位置拧入加压螺钉,通过钢板与骨折另一端的挤压,使骨折复位。
3.1 疗效标准:优:6个月内患者骨折完全愈合,不存在畸形症状,且功能活动已全部恢复;良:6个月内患者骨折的部位目前已基本上愈合,功能活动恢复的也较为理想,不存在畸形的症状;可:6~9月内愈合,患者的骨折部位愈合延迟,不存在畸形症状,患者一部分功能活动受到了限制,但是对于其正常生活无明显影响;差:9个月以上愈合,患者的骨折部位愈合延迟,同时存在畸形症状,严重影响患者功能活动及正常生活。
3.2 治疗结果:分述如下。
3.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复位成功率比较:见表1。
3.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成角、侧方、旋转、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变化比较: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复位成功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成角、侧方、旋转、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比较
患者,男,52岁,工人,摔伤。整复及固定情况见图4~图7。
图4:术前
图5:术后2天
图6:术后7个月
图7:术后1年
随着MIPPO微创经皮钢板植入技术不断成熟,其逐渐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明显加快患者手术骨折的愈合速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等特点,术后对患者的生活及工作无太大影响,恢复效果极其良好[1]。避免了传统常规治疗方法所带来的各种高发并发症发生[2]。我们手术中发现采用MIPPO微创经皮钢板植入技术虽然具有上述的各种优点,但是其采用的间接复位技术因为不显露骨折断端,全程需要在X线透视下进行,复位方法相对比较繁琐,术中透视次数及总体时间也较长,遇到骨折端移位复杂的病例,会大大延长手术及透视时间,甚至出现复位失败,不得不重新切开复位的情况。我们通过长期的临床研究发现,合理运用中医正骨手法可以有效提高复位的成功率和治疗优良率,并缩短手术时间,减少X线透视次数。两种技术结合,一方面,运用中医传统正骨手法来提高复位质量,缩短手术时间;另一方面,采用MIPPO技术,摈弃传统手术方法广泛剥离骨膜,充分显露骨折端,片面追求解剖复位的手术方式,采用微创小切口,不剥离骨膜,尽量减少对骨折部位血供及软组织的影响,促进骨愈合,获得更佳的疗效。
[1]张加宇,陈先久.微创接骨板内固定联合早期康复疗法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4):9-10.
[2]王雪明,张立新.应用MIPPO技术结合锁定钛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l,8(25):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