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卉 王悦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 连云港 222061)
布鲁杆菌病又称马尔他热或波浪热,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是属于全球性疾病,我国主要流性于内蒙古、西北地区、青藏高原等牧区。大城市有散发病例,全年均可发病,传染源有羊、牛、猪、犬,以羊为主。病源菌可通过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性传播、母婴垂直传播、苍蝇携带等方式传播给人。人患病后病情复杂,症状与多种疾病相视,临床上极少见,易误诊,人类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临床上以长期发热、多汗、骨关节和肌肉疼痛、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症状、肝脾淋巴结肿大等为特点。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布氏杆菌病的发病率明显呈上升趋势,严重的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1]。导致此病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心内膜炎、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2]。我院于2015年6月—2018年3月共收治9例布氏杆菌感染的病人,均有明显体温增高、淋巴结肿大、多汗、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经过精心和细致的护理,无一例死亡,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回顾2015年6月—2018年3月共收治此病9例,7例养羊户,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在28~71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9.5岁。由于此病病情复杂易误诊,所以9例病人的收治情况是:由血液科经骨髓穿刺和血培养后转入我科的有2例、免疫风湿科转入的2例,其余病例拟发热待查收治入院,经过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辅助检查,均符合布氏杆菌病诊断标准[3]。
通过对9例病人的细心护理、饮食指导、用药护理、对症治疗后,7例治愈出院,2例随访中。
9例病例急性期时,均嘱静卧休息,多饮水,保持病室清洁、安静,尽量减少陪人,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修养环境,定时消毒,防止交叉感染,每天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少量多餐。
以不规则热多见,发热前多有寒战或畏寒,体温图显示体温逐渐增高,到高峰时下降,间歇3~5天后,发热再起,持续2~3周,呈明显的波浪形,密切测量体温变化,每天6次,体温超过38.5度时,给予冰敷或30~50%的酒精或温水擦浴[4],物理降温效果不明显的,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并密切观察降温的效果及其他不良反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加强生活护理,保持口腔清洁,促进食欲。
9例病例均有大量的出汗表现,多于夜间或凌晨发生,诉全身乏力、虚弱、头晕,嘱静卧休息的同时,密切观察有无脱水症状、有无皮疹等现象发生,为了防止病人虚脱,每日协助饮水2000~3000毫升,不能进食或进食量少时,遵医嘱给予静脉补充葡萄糖和电解质溶液,及时擦干汗液、更换汗湿的衣被,保持皮肤清洁,促进病人舒适,防再次受凉,诱发感冒。
布氏杆菌病感染的病人经常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等[5],密切观察疼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等,对于关节疼痛严重的,嘱卧床休息,减少运动,注意保暖,保持关节功能位,必要时协助家属给予关节按摩和热水袋热敷。关节肿胀明显时,嘱病人行动要缓慢,避免造成肌肉和关节损伤。
由于此病持续高热、疼痛不适、病程反复、长短不一,加上经济等压力,导致了病人焦虑、情绪低落、急躁易怒、甚至轻身的念头都有,所以要多关心和巡视病人,积极地与病人交流谈心,说明此病一般预后良好,大多数病人即使不经过治疗也有自愈倾向,及时治疗者病程可明显缩短,鼓励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指导家属要理解病人,给予病人安全感,促使病人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尽早走出疾病阴霾。
对高热伴毒血症状明显者遵医嘱给予肾上腺素的应用,同时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治疗本病的常用抗生素(多西环素)的作用、疗程、使用方法等,如出现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腹痛等症状时,立即通知医生给予停药。对于过度敏感的病人可遵医嘱给予镇静剂的应用。
告之病人此病为病畜传染,以羊多见,人传人病例比较少见,一般1-3月内可康复,但易复发,所以要注意自身防护,宰杀羊或为羊接生时,均应带口罩、帽子等,尤其有皮肤破损时更应小心保护,防传染,出院后要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由于大部分病人为农民、知识来源受限,加上经济压力大,治疗不及时而转为慢性病,目前,9例病人均按时复诊,无意外发生,充分说明,坚持规律、全程、联合治疗是本病的关键。
积极开展布氏杆菌病的宣传工作,严格管理好传染源,对接触羊、牛、猪等牲畜的饲养员、屠宰者、毛皮加工等人员,工作中嘱要加强防护,对疑有可能感染的人或动物应进行菌苗接种,定期检查畜牧产品,防止病畜或病人的排泄物污染水源,对已污染的环境应用20%漂白粉或10%石灰乳消毒,以切断传播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