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传华
台湾泥鳅作为近几年新兴的一个水产养殖品种,相比于本地泥鳅,台湾泥鳅生长速度明显要快许多,从苗种繁育到养殖成商品鳅只需短短的三四个月时间,再加上泥鳅本身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深得消费者的喜爱,市场需求旺盛,价格高,养殖户热情高涨。一些养殖户不惜血本投入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进行养殖,可部分养殖户在苗种培育阶段由于对养殖环境的不了解及处理不当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损失。在泥鳅繁育过程中遇到一种俗称“土蛤蟆”的天敌给养殖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笔者采取一种以敌克敌的生物防范措施,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提出来给养殖户借鉴,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规避由此导致的亏损。
泥鳅苗繁育成活率低,一直认为是寸片死亡的单一原因所致,其实不仅是泥鳅寸片苗培育技术一直没有得到完全攻克,而且泥鳅在繁育时又受到天敌土蛤蟆蝌蚪的危害,更造成了泥鳅苗育成5cm苗的低成活率。泥鳅的繁育时间与土蛤蟆的繁殖时间基本吻合。泥鳅2龄成熟开始产卵,4-8月份繁殖旺季,尾(条)怀卵量4000-7000粒。刚孵化出的鳅苗长3-4mm,而土蛤蟆大约在每年的3月5-6日惊蛰时出洞,气温转暖也开始繁殖,其卵粒小不易被发现,也不像青蛙卵易于捞出,且发育快,早于鳅苗,这时刚产出的卵及孵化出的鳅苗就成为了土蛤蟆蝌蚪的美食,致使鳅苗的成活率大大降低。
发现上述问题后,在生产实践中我们采用在泥鳅苗种繁育池塘边套养土公鸡,用生物克制的方法解决了该难题。适时放养土鸡,惊蛰之前放养规格在0.5kg以上的土公鸡,土公鸡较肉鸡凶猛,啄食土蛤蟆能力强,每亩池塘套养土公鸡18-20只。因泥鳅养殖为了防止鸟类的啄食,在池塘的周围及上边都罩有盖网,不用投喂也不需要增加任何设施就解决了土蛤蟆的困扰。
1.土蛤蟆在惊蛰出洞时就被捕捉,来不急排卵就被鸡啄食,克制了泥鳅繁殖时卵及苗的天敌;
2.避免了使用高浓度农药捕杀,保护了生态环境;
3.套养土公鸡不仅捕捉土蛤蟆还捕捉了田间的害虫;
4.增加了养殖户的收入,亩套养土公鸡20只,养殖一个周期到中秋节,亩净增收10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