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娜
(通化县果松镇农业技术服务站,吉林通化 134100)
如何有效地采取科学的手段和技术,避免大豆种植中存在的种植和病害是当今亟需解决的问题,大豆的质量和产量直接影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行大豆种植研究分析时要结合多种因素、统一分析,努力提高大豆种植的产量和质量,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从大豆的种植和病虫害的防治两方面入手,研究现存的问题,寻找有效的解决措施。
我国大豆的种植历史悠久,在农业种植中一直处于重要地位,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影响。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大豆的种植规模、种植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这虽然使大豆种植产量得到提高,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使用不当的种植方式就会导致大豆的产量受到影响。
该技术也叫垄三种植技术,其是大豆生产中常用的种植技术,垄三种植就是在大豆的垄体下部进行大量的浇水和浇肥,再对大豆的种植面积进行合理的控制,给大豆一个良好的生长空间。垄三种植技术可以使大豆生长与周围环境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生态系统,但该种植技术有其具体要求,如需要选择合适大豆种子、对有机肥的需求较大、土壤需要有一定的输送能力等。种植人员在选择该种技术时需要仔细考虑大豆种植的周围环境,考虑水力、肥力的问题。
窄行密植种植法,就是通过最大程度上使用种植空间来提高大豆的产量,该种方式可以提高种植人员的经济收入,是常用的种植方式,但该方式对大豆的种类有一定的限制,并非所有的大豆种类都可以使用该种植方式,如一些大豆种子的发育需要足够的阳光空间,一些大豆植株高低不同,发育期不同,这些大豆种类都不适合使用窄行密植种植法。种植人员在使用该种植方法时需要制定一个密植种植计划,对大豆种植需要的肥力和水力进行系统的规划,要根据种植地区的实际情况,如地形、水力等的详细情况来选择如何使用窄行密植法,确定大豆种植的密度与宽度。
在大豆种植生长过程中经常会受到病虫害的影响,严重的会导致大豆种植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使种植户遭受巨大经济损失。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大豆病虫害的不断研究,出现了一些科学有效的大豆种植病虫害防治手段,以下介绍两种方法。
霜霉病是一种常见的病虫害,其危害是巨大的,严重时会导致大豆种植颗粒无收。在大豆种子发芽时,霜霉病毒通过大豆的叶脉进行蔓延,随着大豆植株的不断生长,植株叶片上的不规则斑状会逐渐扩大,叶子的边缘会出现黄绿色的小点,叶子的背面会出现灰白色的霉层。霜霉病会使大豆籽粒带有含病菌的孢子,使大豆的产量受到严重的影响。大豆病霉病的防治需要根据大豆的发病时间进行规划,当前的防治方式共有两种:一是通过种植方式来避免病害的发生,可以通过轮作方式、选择高质量的种子。二是可以采取药剂的方式,选用乙磷铝300溶液或甲霜灵800倍喷液来进行防治。
大豆蚜虫又叫蜜虫或腻虫,在高发期时会影响大豆的植株和孢粒的生长,虫害会在大豆植株的叶片上逐渐吸取叶片的汁液,导致叶片卷曲,植株矮小,使大豆的质量和产量受到影响。大豆蚜虫病大多发生在干旱时期,当气候炎热,水分缺少时,大豆蚜虫的爆发性生长,给大豆生长带来沉重性打击,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当前进行大豆蚜虫的防治主要是通过药剂的方式进行,一般采取40%的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进行喷洒,10%嗅氧菊醋乳油15~20毫升,兑水40~50公斤喷雾,这些药剂可以对大豆蚜虫进行科学有效的防治。
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经济作物,直接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所以大豆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知识普及刻不容缓。当进行大豆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时,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以农业为主化学药剂防治为辅,进行化学防治要考虑环保的原则,做到经济和环保共同发展。大豆的种植发展要积极采取科技的手段,形成科学有效的防治计划、选择正确的种植方案,努力提高大豆种植的产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