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蛙人工仿生态养殖技术

2018-01-17 22:56曾馨仪湖南常德市芷兰实验学校高236班
当代水产 2018年1期
关键词:养殖池黑斑蝌蚪

■ 曾馨仪(湖南常德市芷兰实验学校高236班)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曾几何时,“蛙声一片”已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早就听说父亲有个朋友人工仿生态养殖青蛙,规模挺大,终于有机会到养殖基地参观。远远望去,一片天网覆盖着几十亩稻田,只听蛙鸣声此起彼伏;走进基地内才知道是蛙儿们在摄取食物时发出的声音,几个工人在给青蛙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这一下就改变了我一直以来认为青蛙只吃活食的理念,不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向工人们讨教,才知道青蛙养殖原来也有很深的学问在里面。

1 黑斑蛙及其生理生活特性

黑斑蛙是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两栖类动物,其味道鲜美,营养价值极高,蛙肉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维生素,蛙皮含有对付疾病的化合物,包括抗菌和抗病毒物质等。近年来由于农业上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及工业污染,加上人类对野生蛙类的滥捕,对蛙类的天然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野生蛙类资源正面临严重挑战。

黑斑蛙的幼体叫蝌蚪,体形似鱼,具有外鳃,适于水中生活,以唇部的角质齿刮吃藻类,以后逐渐长出四肢,尾慢慢萎缩,鳃消失,用肺代替呼吸,具有成体形态,到陆地生活。但肺不够发达,还依赖皮肤辅助呼吸。蛙类的皮肤裸露无鳞,富于腺体,粘液腺的分泌经常使皮肤保持湿润状态,利于呼吸。

黑斑蛙喜欢栖息在水田、池塘、沟、河岸边的草丝中,以捕捉活动的昆虫为主食。黑斑蛙的新陈代谢水平较低,且没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不能维持恒定的体温,因而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很大。每年11月中旬,它选择疏松的河堤或菜园土、石缝、树根处进行冬眠。来年三四月气温回升到15℃以上则开始苏醒,出来活动。在炎热的夏天,有时也有夏眠的情况。

2 黑斑蛙养殖池的设计

黑斑蛙养殖池的设计可以根据具体条件而定。一般不分别设置种蛙、孵化、蝌蚪、幼蛙、成蛙、越冬等池,单池全程养殖即可。

2.1 养殖区的选择

蛙池应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温适宜、没有污染的地方修建。养殖池的围墙以网类架设即可。外围网的基部埋入地下约15~20cm,网内需再用尼龙网围1层,以防黑斑蛙撞伤,同时对外来蛇、鼠也有防御作用。养殖池的上方应用网覆盖,以防鸟类的侵害。池底一般以泥土为宜,以利黑斑蛙入土越冬。

2.2 蛙池的建造

蛙池的挖掘。蛙场的设计挖掘可根据各自各地实际情况进行,一般蛙池的水陆比例一般为3:7。可分为水沟、栖息台区、食台区及周围的人行道。一般在池中间线留1.5m宽水沟,沟宽1o~2m左右,深0.5~1m,作种蛙产卵池、蝌蚪培育池与黑斑蛙游泳补水池。向外依次栖息台区、食台区至内网。栖息台区以天然陆地即可,食台铺设饲料板,饵料板用密眼聚乙烯布制成,规格一般为1.2m宽。网外再设用作人员管理的通道。

养殖场一般建设若干养殖小蛙池,既集中连片,又相对独立,便于日常观察与投饵管理,每个小蛙池以150~200m2(8m*20~30m)为宜。

3 黑斑蛙的繁殖技术

3.1 种蛙的选择

一般选择已驯化成功,转变食性的黑斑蛙作种蛙,一般以2齡蛙为好,也可从当年商品蛙中选择性腺发育程度较好的留作种蛙。雌雄比为1∶1为宜。

3.2 黑斑蛙的交配产卵

黑斑蛙每年3~4月份产卵,北方产卵迟些,南方各省快至2月份就开始产卵。种蛙的抱对、交配、产卵的早晚与气温、饲养池的水温及水的深度有很大关系,当水温低于15°C时雌雄蛙开始抱对,18℃~28℃是最适的产卵温度。

黑斑蛙抱对产卵的时间一般1~2d,有时也长达3d。产卵一般在夜进行,黎明前为最高峰,一只50g左右的雌蛙,每次产卵在2,000~3,000粒左右。 黑斑蛙产卵时要求安静的环境,轻微的振动可使产卵暂时停止,强烈的振动或长时间的干扰,会使它迁移产卵地点。产卵的进行取决于雄蛙的腿与足的活动,雄蛙腿足停止活动,雌蛙即停止产卵。如遇强烈的冷风侵袭,水温突然下降到15℃以下,产卵也就停止。

3.3 人工采卵及蝌蚪孵化

黑斑蛙产下的卵又小又软,圆形,卵外有胶质膜保护,并互相吸附成片浮于水面,或附着在水草上。如果卵沉入池底,必须设法使之附在水草上。采卵时间在每天早上7~9时左右,将蛙卵捞起,放于桶中,再轻轻地放入盛卵网内。放卵时要尽量保持原来的方向,即动物极朝上。同一批卵要放在同一盛卵网,这样孵出来的蝌蚪大小一致,方便管理。在孵化期,水温必须保持在20℃~25℃之间。在换水或转移时,如水温突然升降5℃以上或水温低于4℃,高于28℃或强的惊动均可导致卵块死亡。因此,观察蛙卵孵化时动作要轻,不能随意搅动池水,以免蝌蚪幼体漂离卵膜,影响成活率。经过两天孵化,蛙卵略能摇动,3~4d即成蝌蚪形态,5d左右孵化成小蝌蚪。

4 黑斑蛙的饲养管理

4.1 蝌蚪的饲养管理

刚孵化出的小蝌蚪,喜欢群集在一起,并附着在卵膜上或水草上。这时水温应保持在23℃~25℃。5~7d内小蝌蚪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很弱,死亡率最高。水中缺氧、水质过肥、水温突然变化均可引起蝌蚪的大量死亡甚至全部死亡。最好是蝌蚪留在原盛卵网加深水饲养7~10d后再撤网整池饲养,这样能提高成活率。撤盛卵网时蝌蚪尚小,游泳能力差,须靠吸盘附着休息,蛙池内要多放些树枝和水草等以便蝌蚪吸附。

蝌蚪的饲料要特别注意更新,同时要根据蝌蚪的不同生长时期而供应。撤网5d以后开始取食浮游藻类,可以供应些豆浆、少量蛋黄,每天1次。动物性与植物性饲料要互相增加,可以增加精料,用玉米和麦麸1∶2煮成糊状加在植物性饲料中一起喂,每天3~4次。此外,还应开始喂些专用配合饲料,日投量需灵活掌握,不可过多或过少,过多易败坏水质,过少不利于蝌蚪生长。在18℃~28℃的条件下,饲料供给正常,黑斑蛙孵化后30d左右后肢开始长出。约经15d又长出前肢,此时蝌蚪开始登陆并停止摄食,靠吸收尾巴供给养料,经5~7d左右,黑斑蛙尾部吸收完毕,开始生活。这时再回到水中不是潜游,而是在水面沲游。整个蝌蚪时期为50d左右。

4.2 幼蛙及成蛙的饲养管理

刚上岸的幼蛙,由于生理和环境都发生变化,生命力很弱,适应环境能力差,如环境干燥,烈日曝晒,大雨拍打等都会使它死亡。要求水温在20℃~28℃为宜,水质要清洁。池水要求50cm左右,养殖池中留1/3的陆地,供幼蛙栖息。在同一池内,力求大小强弱一致。要注意调节密度,以100~150只/m2左右为宜。

幼蛙经过驯化,可以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目前市场上供应的蛙饲料为全价配合膨化饲料,蛋白含量为40%左右。每日投喂3次,全天投喂量为蛙重的5%。值得注意的是,一旦驯食成功,不可随意变换饲料,尤其是不可再投喂活饵,否则前功尽弃。

成蛙的管理与幼蛙大体相同,只是膨化料每日按蛙的体重的3%左右投喂;蛋白含量可适当降低至36%左右。

4.3 水质管理

由于蛙摄食量大,排泄物多,水质容易受到污染,因此如果水源方便,要适时更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新。定期用氯制剂或碘制剂进行水体及食台流毒,经常使用微生态制剂改良水质。每天坚持早、晚两次巡塘,观察蛙的活动情况、栖息状况、摄食情况、水质变化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猜你喜欢
养殖池黑斑蝌蚪
水体消毒防病用药称量分配的简捷方法
海里的巨头蝌蚪
相对弧宽比对双通道方形养殖池的流场优化研究
黑斑蛙养殖关键技术
持续阴雨期间鳜鱼养殖池常见问题及管理措施
1989—2019年环渤海地区养殖池的空间变化特征
全国黑斑蛙养殖者求助!反映销售及种蛙投放困境,希望尽快解禁黑斑蛙
黑斑蛙需要更多人关注!200余名养殖户集体发声力证其健康安全
风尖浪口上的黑斑蛙:吃了一辈子饲料,为何还是“野生动物”?
从蝌蚪到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