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静
随着医疗卫生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不再只是关注身体上的疾病, 心理上存在的障碍也得到了重视。强迫症是一种重复性或是持久性的强迫观念以及行为的一种症状, 在临床中属于心理焦虑障碍范畴[1], 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以及工作。有研究证明, 在对强迫症的治疗期间, 予以科学的护理工作能够较好地改善治疗的预后, 优质护理是随着人们对护理的要求不断增高的情况下发展出来的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 本文主要对优质护理干预强迫症患者的相关效果进行了研究,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4例强迫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均符合强迫症的诊断标准, 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42例。研究组中, 男22例, 女20例;年龄21~52岁, 平均年龄(38.4±5.8)岁;病程最短1年, 最长33年, 平均病程(19.3±6.1)年。对照组中, 男27例, 女15例;年龄18~47岁,平均年龄(38.2±6.8)岁;病程最短3年, 最长29年, 平均病程(18.7±6.6)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服务, 包括基本的用药护理、心理护理等;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 具体内容如下。
1.2.1 安全护理以及睡眠护理 对患者的病房环境进行定时的清理消毒, 进行开窗通风, 保证病房空气的流通, 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静、温馨的环境;保证病房环境的整洁,将病房中的物品有序地排列;在晚上定时关闭病房照明灯,保证病房环境的安静, 为患者创造一个好的睡眠环境[2];定时进行巡查, 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事物要进行排查, 避免出现危险;在患者服药后再离开, 防止患者服药方式出现错误或是没有进行按时服药。
1.2.2 心理护理 强迫症患者一般都会伴有轻微的焦虑、抑郁等症状, 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心情情况, 多与患者进行沟通, 引导患者倾述, 缓解其心理压力。对患者进行一些鼓励、激励, 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 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1.2.3 皮肤护理 强迫症患者一般都会有强迫性的重复性动作, 例如频繁洗手或者洗澡。护理人员应该为患者讲解频繁洗涤对皮肤的危害, 并对患者的皮肤情况进行评估, 让患者自己能够了解到自身的皮肤情况, 同时指导患者采用一些温和性的洗手液或者沐浴液进行洗漱, 在吸收完成后要及时涂抹护手霜等护肤用品, 尽可能减少患者洗涤的次数与时间,在平时尽量不要让患者在有水的地方活动[3]。
1.2.4 饮食护理与运动护理 指导患者多食用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丰富的食物, 例如豆奶、鸡蛋、蔬果等。强迫症患者由于重复性或持久性的动作对皮肤都会有一定的损伤, 为其补充营养物质能够增强患者的抵抗力与免疫力,从而提高皮肤的受损能力;同时也可指导患者进行一定的运动锻炼, 运动能够使人达到心情愉悦的效果, 还能够增强体质, 强健身体。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强迫量表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采用国际通用强迫量表评分对患者的强迫症情况进行记录;护理满意度由医院自制问卷调查表结果统计而得, 总分100分, ≥9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满意;<70分为不满意, 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强迫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前, 研究组患者的强迫量表评分为(24.9±4.0)分, 对照组患者的强迫量表评分为(25.1±4.2)分, 两组患者的强迫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3,P>0.05);治疗12周后, 研究组患者的强迫量表评分为(19.4±3.2)分, 对照组患者的强迫量表评分为(22.3±4.1)分, 研究组患者的强迫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14,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中非常满意20例, 满意21例, 不满意1例;对照组患者中非常满意17例, 满意19例, 不满意6例;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7.6%(41/4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36/4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3.896,P<0.05)。
强迫症在临床中属于一种焦虑障碍病症, 其临床表现为强迫性地做一些重复性动作等, 患者在心里感知这种行为的失常, 但仍无法控制行为。心理与行为的冲突导致了患者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 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强迫症的发生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由于环境等原因长时间的影响导致患者出现相关症状, 病情延绵反复, 且治疗的周期较长, 容易使患者丧失治疗的信心[4]。
在强迫症的治疗期间, 辅以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优质护理的实施原则是“以患者为中心”, 充分考虑患者在各个方面的需求, 不但满足患者对基本护理的需求, 还为其开展了心理护理、运动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多方面护理内容, 极大地提高了护理的综合质量, 缓解患者的病情[5-9]。本文主要就优质护理对强迫症患者干预后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结果显示, 治疗前, 研究组患者的强迫量表评分为(24.9±4.0)分, 对照组患者的强迫量表评分为(25.1±4.2)分, 两组患者的强迫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3,P>0.05);治疗12周后, 研究组患者的强迫量表评分为(19.4±3.2)分, 对照组患者的强迫量表评分为(22.3±4.1)分, 研究组患者的强迫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14,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7.6%(41/4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36/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96,P<0.05)。足以证明优质护理的科学性。
综上所述, 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强迫症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服务方式, 值得进行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