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聪 马金春(通讯作者) 余永荣
(1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 江苏 太仓 215400)
(2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产科 江苏 太仓 215400)
子宫切除术是子宫器质性疾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治疗过程中因手术创伤和机体的应激反应等问题,常影响患者术后康复[1]。因此,在治疗患者疾病时,给予患者围术期科学有效的措施对减少手术引起的创伤,加速患者术后康复等意义重大。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已在医疗各个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妇科中的应用情况鲜有报道[2]。因此,本研究将讨论加速康复外科应用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炎性指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选择2017年9月—2018年2月于我院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的45例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住院号的单双数情况随机分组,将22例双数号患者纳入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46.0±6.3)岁,平均子宫重量(273.0±105.0)g。另将23例单数号患者纳入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46.0±6.8)岁,平均子宫重量(284.0±112.0)g。经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围术期干预措施,包括围手术期宣教、禁食、补液、肠道准备等。观察组给予加速康复外科治疗干预,包括:(1)术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告知其促进康复的建议,鼓励其早期进食、下床活动,缓解其紧张和恐惧心理;叮嘱患者术前6小时禁食,术前2~3小时饮用250mL 10%葡萄糖溶液,并在术前2小时禁饮。(2)术中:采取四联多模式等方式镇痛,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将输液控制在3~6mL/kg·h。(3)术后:缝皮前对切口进行浸润局麻,并连续5d静注小剂量激素;术中起予以患者静注COX2受体抑制剂,并连用3d;待患者术后进食量至2000~2500mL/d时停止输液。当患者术中创面大,大面积渗血时留置腹腔引流管,在48h内拔尿管;患者麻醉清醒后即可饮水、口服营养剂,待通气后可恢复半流质饮食;待患者手术当天清醒后,指导患者在床活动,术后1d起指导患者下床活动。
测定患者术前1d,术后1d、3d、5d CRP、IL-6水平及全血白细胞计数。
采用SPSS17.0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各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术后1d、3d,两组CRP、IL-6水平及全血白细胞计数均较术前1d显著升高,但两组术后1d、3d、5d炎症介质及指标水平均逐步下降,且观察组上述炎症介质及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同期指标,差异均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炎性介质及指标比较(±s)
注:a指组内比较P<0.05,b指组间同期比较P<0.05。
全血白细胞计数(109/L)观察组 术前1d 0.9±0.4 1.4±4.6 5.1±1.7术后1d 17.2±7.4ab 20.3±8.2ab 11.5±4.7ab术后3d 10.4±2.3ab 12.7±6.6ab 9.7±3.7ab术后5d 1.0±2.7b 2.8±3.2b 4.1±1.5b对照组 术前1d 0.8±0.3 1.3±3.7 5.0±1.8术后1d 25.5±10.2a 36.1±11.9a 13.0±5.7a术后3d 14.6±4.5a 18.7±5.3a 10.9±2.8a术后5d 5.0±4.2 5.3±4.3 4.3±2.8分组 时间 CRP(mg/L)IL-6(pg/L)
加速康复外科主要包括强化的术前宣教、精湛的微创手术、优化的麻醉管理、有效的术后镇痛、早期下床活动、早期经口肠内营养、早期康复锻炼等,可采用一系列已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用以减少术后创伤应激[3]。
炎症反应是术后患者机体康复过程中的必要环节,但过度的炎症反应会延缓,甚至影响机体术后康复[4]。CRP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能反应体内炎症介质的活动情况,可作为机体炎症反应的重要指标;全血白细胞计数为炎症反应的非特异性指标,在各种急、慢性感染及组织损伤时,浓度可显著升高;IL-6能直接反应各类炎症损害的严重程度,对评价手术创伤大小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4]。上述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d、3d,两组CRP、IL-6水平及全血白细胞计数均较术前1d显著升高,说明手术创伤对两组患者机体均造成损伤,并引起了机体的炎症反应;但两组术后1d、3d、5d上述炎症介质及指标水平均逐步下降,且观察组相应炎症介质及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同期指标;说明观察组因手术引起的创伤较轻微,导致机体的炎症反应比对照组轻;提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应用更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炎症反应程度。
综上所述,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时,能有效减少过度炎症反应引起机体的损害,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