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倩,刘永波,白利丹,杨春桥,林嵩
为了探索南美白对虾在长春市进行大棚养殖的可行性,2017年长春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自立项目首次在长春地区开展南美白对虾大棚养殖试验养殖,试验取得了成功,现总结如下。
养殖地点是检测中心囤养试验基地大棚内7#、8#水泥池。水泥池呈方形,长、宽各4m,深2.5m,池底漏斗形,苗种为长春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中心的淡化苗种。配纳米管增氧器。换水用自制的网状柱形框架,外面裹绢网,明管直接放里面。大棚设置多个通风窗,棚顶覆盖遮阳网。
在虾苗放养前,将池水放干后用高压水枪清池,晾晒数天后,进水并使用二氧化氯对水体消毒。
放苗前测量池水水温,7#池水温26.3℃,盐度0.7,溶氧 7.84mg/L;8#池水温 26.1 ℃,盐度 0.6,溶氧8.34mg/L。2017年6月16日,放养淡化好的南美白对虾苗,规格为体长0.5~0.8cm,附肢完整,弹跳有力,透明,无病变。放苗前底增氧器开启,使得棚内的水体达到富氧的状态。7#、8#池各放养2万尾。
虾苗下塘后,次日开始投喂虾片,每天投喂3次,日投饲量10g/万尾。投喂后观察虾苗吃食情况,即肠道是否饱满、肠道颜色是否与饲料颜色一致。一周后逐渐加料至20g/次。1次/天投喂维生素C1g/池,混合到饵料中,投3d停1周,增强免疫力。虾苗2cm左右开始投喂南美白对虾专用饲料,换料时从少量掺入开始过渡到完全换料,投饲量根据进食情况、天气变化、生长阶段等因素及时调整。
虾苗下池后,每天坚持巡池观察虾苗摄食及活动情况。试验池水温、盐度、溶解氧使用YSI85测量仪测定,每天测定2~3次;NH4+-N、NO2--N使用快检仪器哈希DR1900测定,每3d检测1次。一般前期水环境变化大,尤其要注重水质调控,增氧器24h开机。整个养殖过程基本上保持封闭养殖,所以,加强对池塘水质的调节,对大棚养殖具有重要作用。根据水质变化情况,对池塘水质进行有效调节,在大棚池塘中,由于换水的频次较低,在养殖过程中加强对水质变化情况的了解。具体可以通过换水、使用微生态制剂和减少饲料投放等措施对池塘水质进行调节。泼洒利菌多、EM菌、硝化细菌等调节水质,1次/周,保持有益微生物的种群优势。在养殖中、后期水环境恶化时换水50cm,1次/周。观察对虾活动分布、摄食及饲料利用情况。
加强各项管理,定期监控,保持池水的优质稳定。预防为主,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工作,降低发病概率。
11月28日出虾,对虾平均体长14.31cm,平均体质量17g/尾,平均规格62尾/kg。
从本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吉林的气候条件能够满足南美白对虾大棚养殖的要求,但这次试验在产量、规格等方面还尚未达到预期的目标。
两虾池6月底池水变清;7#池7月4日晨水色呈铁锈色,采水样有死虾。针对以上情况,采取以下措施来减少虾的病死数量。
降低投饲量1周,抽室外养殖池水50cm,调整盐度,每2d施用1次EM菌和光合细菌。移植棚内其他池内的浮萍到7#、8#虾池,起到净水作用。
在11月22日7#、8#池偶见死虾,死虾平均体长14cm,试验棚内在11月7日到11月 16日7#池平均温度18.8℃,8#池平均温度19.1℃;11月17日到11月25日7#池平均温度16.7℃,8#池平均温度16.9℃。11月28日出虾,南美白对虾病死约30%,可能是两个原因:一是水温低,王吉桥等研究南美白对虾生长的最适水温为23~30℃,水温低于16℃时,基本停食,低于7~9℃病死,棚内水温低于20℃会大大影响对虾的生长速度;二是后期水质差,条件受限,水温温差大,后期不能换水,只能通过使用微生态制剂和减少饵料投放量对池塘水质进行调节,进而会影响水质。
通过大棚养殖试验,大棚内养殖南美白对虾可养殖到11月底,证明南美白对虾适宜在长春市进行大棚养殖,不可缺少的条件是大量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有益生物制剂,培育有益微生物优势种群,分解过多的有机物,从而控制和降解水中的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达到改善净化水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