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是山东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2015年底,省级标准以下的贫困人口39.5万户、91.4万人,占全省的37.7%。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菏泽,作出了“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明确指示。在2017年一年时间内,初到山东履新的省委书记刘家义就先后5次到菏泽调研部署脱贫攻坚。
牢记总书记嘱托,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菏泽聚全市之力推进脱贫攻坚。2017年,全市脱贫43.15万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93.8%。产业扶贫发挥了主导作用,70%以上的脱贫人口是靠自身发展种养业或劳动就业脱贫致富的。
在产业扶贫中,贫困户大多劳动能力差,不懂技术、不会经营。菏泽是如何提升产业扶贫的带动能力,放大产业扶贫带动效应,从而破解产业扶贫的这一障碍呢?
菏泽市委书记孙爱军给出了回答:“强化规划引领、整合政策措施,与当地主导产业相结合,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用‘资金整合+金融助力’实施产业筑基工程,用‘园区引领+主体带动’实施强壮机体工程,用‘特中更特+链条延伸’实施放大优势工程,让贫困户在产业链上增收致富。”
自打2017年下半年起,成武县九女集镇就有了一处闪亮的“农业景区”:总占地面积133.3余公顷,600多个高标准大棚整齐排列,观光大道、高标准育苗中心、冷链物流中心、加工销售中心、科技孵化中心等点缀其中,参观者络绎不绝。
成武县扶贫办主任刘持金介绍,该处扶贫基地整合了财政、扶贫、发改、国土、农业开发等多类涉农资金共计1.1亿元,基地建成后通过公开招标,由两家农业科技企业承包经营,年可获租金800万元,其收益惠及全县1.7万贫困户。而且,要求基地吸纳贫困户的就业人数,不低于用工总数的40%。
“这样的扶贫基地,规模大、主体壮、设施强、链条长,经营风险相对降到了最低,贫困户收益更有保障。”菏泽市市长解维俊说,如果分散开来,一个村几十万元,往往是建几个大棚、发展一小片果园等,产业形不成规模,链条无法延伸,难以保障收益。
基于此,菏泽推进产业扶贫,没有走“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老路,而是通过政府主导、资金整合、金融助力、市场运作、规范监管等举措,推动实施了“产业筑基”工程。同时,创新实施了“政府投资、企业经营、贫困村资产收益、贫困户入股分红”的经营模式,既增加贫困户收入,又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
出台“菏泽市产业扶贫项目实施与管理办法”,明确重点发展果蔬、牡丹、芦笋、山药、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业,“两羊一牛”等畜牧养殖业,发制品、纺织、服装、板材、条柳编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在“资金整合+金融助力”方面,出台了涉农资金整合办法,建立协调和运作机制,2017年整合到位资金30.88亿元,增加财政资金投入作为风险补偿金和贴息资金,累计投入风险补偿金、贴息资金2.4亿元,撬动发放各类扶贫贷款20多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