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鄂西北山区特色农作物种业发展路径的探讨

2018-01-17 15:49
中国种业 2018年6期
关键词:十堰种苗种业

王 印

(湖北省十堰市种子管理局,十堰 442000)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处秦巴山区东部、汉江中上游地区,地跨 31°30′~33°16′N,109°29′~111°16′E。这里是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又是国家扶贫开发集中连片的重点区,还是我国承东启西的重要生态功能区。这里是典型的山地农业区,人多地少,好地更少,但是山场和特色资源丰富。发展生态特色产业是山区人民经过多年艰苦探索在实践中形成的共识。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不仅是实现一江清水送北京的政治任务,也是推进山区现代农业转型发展和加速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抓手。种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命线”,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发展现代种业。种业是农业生产、农产品供给、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起点和源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必须把现代种业建设纳入此项工作的重要位置中来谋划和推进。新形势下,积极探索山区特色种业发展之路,对优化农业结构,加速良种应用,推进依法治种,保障粮食安全,服务产业开发,促进农民增收,加速脱贫小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发展山区特色种业有优势

1.1 特色产业有规模 近年来,十堰发挥山区农业比较优势,大力开发以茶叶、中药材等生态特色产业创造性地用活用足退耕还林政策,在适宜区域大力推进退耕还茶、还果、还药、还草、还特,把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由耕地转移到山水资源上来,在生态修复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十二五”以来,全市特色产业基地每年保持2万hm2的增长,是历史发展最快的时期,已经初步形成一个以南部茶叶北部桔,城郊蔬菜高山药,山区菌特畜牧业,丘陵核桃库区鱼为特征的特色产业基地格局,全市特色产业基地接近40 万 hm2。

1.2 特色物种有资源 十堰南北气候兼备,南物北种皆宜,素有“生物宝库”之称。现已查明的生物资源达3100多种,其中,种植业1556种。十堰是我国的“天然药库”,至今在业界仍有“北有长白山、南有武当山”之说,据调查统计,全市中药材品种达2518种,李时珍《本草纲目》中70%的中药材源自于十堰山区,如名贵中药材“七叶一枝花”、“头顶一颗珠”、“文王一枝笔”、“江边一碗水”等;全市具有药用、食用、保健、养生、观赏等经济价值的植物达2000种以上,品种资源可与长白山、云南、西藏等著名中药材原产地媲美。十堰还是中国茶叶的主要发源地,至今在房县仍保存有上千年的古茶树。本市丹江口被国家确定为“柑桔之乡”,郧西县为“黄姜之乡”、“杜仲之乡”、“野葡萄之乡”,郧阳区为“木瓜之乡”,竹溪县为“茶叶之乡”、“黄连之乡”、“ 魔芋之乡”,房县为“木耳之乡”、“党参之乡”,竹山县为“肚倍之乡”。近年来,十堰还发现了古种稻胭脂米和珍稀植物骞林茶树。

1.3 特色产品有品质 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气候环境为特色作物生长繁衍提供了理想环境,造就了茶叶、中药材、食用菌、胭脂米等产品的独特品质。十堰市茶叶茶多酚含量高达32%,远高于其他产区。武当道茶有“形美、香高、味醇、有机茶”的内在品质和“养心、养生、养性、长寿茶”的文化特质,与寺院禅茶并称我国两大宗教名茶。本市的道地中药材品质上乘,药效成分普遍高于全国其他产区。黄连中黄连素含量高达7.8%,高出一般品种(5.9%)近2个百分点;肚倍中单宁含量高达74.9%,高出一般品种(69%)逾5个百分点;黄姜中皂苷含量高达1.2%~2.5%,高出一般品种(0.8%)1个百分点左右;竹叶柴胡中皂苷含量明显高出全国其他产区近1个百分点[1]。十堰房县黑木耳朵大、肉厚、色深、质优、弹性好、口感润滑、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房县香菇色泽好、外观美、清香滑腻、质地纯正、营养丰富,在全国较多的食用菌产品中独树一帜,名扬海内外;郧阳区胭脂米经过农业部的检测,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元素,含量高出普通大米很多倍,其中黄酮含量是普通大米的15倍;武当道茶和武当道药还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1.4 特色品牌有成效 截至目前有19个农产品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有29个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7个农产品品牌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武当道茶还先后荣获中国最具影响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中国第一文化名茶、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在2014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中,武当道茶品牌价值达到40.65亿元,名列全国农产品类第3位。房县黑木耳和房县香菇2014年通过中国欧盟地理标志互认证,房县小花菇2014年登上央视《舌尖上的美味2》;房县黑木耳、房县香菇荣登2016年全国果菜产业百强地标品牌榜。武当蜜橘曾荣获中华名果、湖北十大名果。竹溪贡米2017年荣获“首届湖北名优大米十大品牌”称号。

1.5 特色种业有人才 一是管理人才。全市种子管理系统共核定编制73人,持有农业种子执法证人员共57人,持有种子检验员证人员共37人,中高级职称超过70%。已在食用菌菌种、茶叶种苗、花生、马铃薯种子等特色作物管理上开展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二是科研人才。十堰市农科院有一大批专家和业务骨干,从事特色作物育种研究、技术试验、示范、培训、推广以及良种种苗繁殖相关工作。先后选育玉米品种13个,其中4个通过国家审定,选育小麦品种1个、黄姜品种1个、猕猴桃品种1个。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50余项。三是科研平台。十堰市农科院先后承担了国家发改委杂交玉米种子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国家玉米原原种扩繁基地、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建设等国家级建设项目,有玉米、柑橘2个综合试验站进入“湖北省农业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四是专家团队。2016年市农业局组建了粮油、茶叶、水果、食用菌、中药材、资源环境等农业特色产业团队,目的在于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2 十堰山区特色种业发展有短板

2.1 体系不全,缺保障 一是缺政策。长期以来,特色作物种子种苗监管服务、能力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缺乏相应的支持政策,阻碍了特色种业发展步伐。二是缺资金。种子管理部门均为全额事业单位,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等有关资金仍需单位自筹,工作经费预算很少,有的县根本没有预算,特色种业工作资金更是没有渠道。三是缺基地。十堰市除个别县市自筹资金建立了新品种展示场之外,其他县市主要依托省级良种项目,租赁基地,开展主要农作物展示示范,缺乏稳定的基地。四是缺设备。目前只有主要农作物水分、净度、发芽率3项室内检测设备,缺乏真实性和转基因成分检测的设备,更缺乏食用菌菌种、中药材种子种苗等特色作物检测设备。

2.2 主体弱小,缺龙头 一是主体多,规模小。全市800多家种子企业门店中,没有一家省级办证企业,有20%农资示范店,种子供给率超过60%,剩余的普遍小,供给率低。二是主体少,质量差。全市只有1家茶叶生产加工企业从事茶苗繁殖,10余家食用菌菌种生产企业从事菌种生产,生产设备、仪器落后,主要是服务县域产业发展需求。三是主体缺失。由于全市没有专门从事中药材等产业的专门企业,种子主要靠外地引进和农民自繁,造成种子种苗来源渠道混杂,产量和质量都缺乏保证。

2.3 理念守旧,缺转变 一是缺乏大种业的理念。长期以来,种子的管理、研究、推广重视主要农作物,轻视非主要农作物,忽视特色经济作物,已不适应山区农业结构调整与市场多元化要求。思想站位还未能及时转变到一二三产业融合,粮、经、饲统筹发展的理念上来。二是缺乏管种业的理念。目前种子管理工作主要是管许可、管品种、管质量、管市场、管行业,由于拓展创新不够,还没有根本上实现从管种子到管种业的转变。三是缺乏管资源的理念。没有将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保护、利用等工作纳入种子管理日常工作范畴来谋划开展。四是缺乏服务新型职业农民的理念。面对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的农村现状,新型职业农民将会是以后种地的中坚力量。目前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农民,没有将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主体作为重点服务对象。

2.4 机制不活,缺创新 一是缺乏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市农科院选育的新品种郧单19、郧单20表现优良,由于本地缺乏具备经营资质的龙头企业,品种经营权已经转给外地种子企业开发,在本地成果转化效率不高。二是缺乏特色品种的开发利用机制。例如十堰市名贵中药材种植品种繁多,但是缺乏相关支撑机制,大多资源只能躺在深山,无人理睬和问津[2]。三是缺乏特色作物品牌服务机制。全市有一大批获得国字号优质农作物品牌,但是产业上游的发展链条缺失,特色良种培育滞后,品牌价值不能很好的发挥其经济价值。

3 加快推进鄂西北山区特色种业发展的对策

当前十堰农业结构多元化发展,特色产业的优势地位逐步显现,特色产业已经成为引领山区人民致富增收的富民产业,保护一江清水的生态产业。种子管理部门要积极适应农业结构变化,坚持以服务山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服务特色产业为主业,以发展特色种业为主攻,切实助推山区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现代种业提质增效。

3.1 夯实体系,健全保障 一是出台政策。积极出台特色作物种子种苗监管办法和种子种苗产业发展政策,探索设立特色作物健康种苗补贴、常规作物品种提纯复壮补贴、品种展示示范等专项资金政策。二是保障经费。抢抓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检查《种子法》贯彻实施情况的契机,督促各地按照国发〔2011〕8号文件要求,明确将种子管理工作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三是健全体系。适时开展新一轮良种工程,特别是经济作物良种工程,大力支持十堰山区建设国家特色作物品种试验站,省级特色作物示范中心,建立一批稳定的展示示范基地。四是更新设备。积极争取各类资金和项目,适时配备种子真实性鉴定和转基因成分检测设备,同时加紧食用菌菌种等经济作物检验人员的培训、补充和资格认证,力争早日开展相关工作[3]。

3.2 加快整合,壮大主体 一是组建龙头企业。依托市农科院的育种优势,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自愿的原则推进市内种子企业的重组整合,或者通过与外地有实力的企业整合,争取在“十三五”期间,培育一家育繁推一体化的龙头企业。二是继续深入开展农资示范店创建。淘汰一批服务和供给能力差的小门店,推进优质门店做优做强。三是培植特色种企。针对中药材、茶叶、食用菌等山区主导产业,培植一批特色种子种苗企业,加快补齐经济作物种子供给短板。

3.3 更新理念,开拓创新 一是按照粮、经、饲大种业的监管理念,在抓好主要农作物种子监管的前提下,落实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制度,积极将杂粮杂豆、瓜蔬果茶药种子种苗纳入例行监管范围,早日实现监管领域全覆盖。二是站在构建现代种业管理制度,规范现代种业全领域的高度,稳中求进,加快从管种子到管种业的转变步伐。三是站在保障粮食安全、建设生态文明、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积极将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保护、利用等工作作为种子管理部门一项日常工作纳入监管范围,不断将种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四是站在服务现代农业的高度,加大与新型农业主体的合作和对接,不断将其作为以后服务的重要对象予以突破,不断发挥它们的引领示范作用。

3.4 创新机制,开发利用 一是探索建立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大协同机制,加快地方选育良种的科技转化。二是争取财政专项资金,发挥特色十堰特色种业人才优势,合力开展经济作物、地方特色品种和农家品种的鉴定筛选,以及提纯复壮等工作。同时积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进入特色种子种苗等繁育产业,鼓励和保护优质种子(苗)生产积极性,积极探索建立种子(苗)繁育基地生产保险、优质种子(苗)订单、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流转补贴等制度[4],从而加快特色品种的开发利用。三是鼓励扶持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种子管理部门联合企业开展特色作物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逐步解决优质品牌产业化良种供应难题。

[1] 王印.突出道地中药材主导品种着力打造中国“武当药谷”[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3):21-24

[2] 魏建军,栾成明,尉光俊.十堰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14(11):35-38

[3] 王印,贺学武,黄晓珊,等.十堰市种子管理体系的现状和改进建议[J].种子世界,2017(6):3-5

[4] 戢正华,闫仁凯,魏建军.十堰市中药材种子(苗)发展对策及建议[J].湖北农科学,2013,52(22):5516-5518

猜你喜欢
十堰种苗种业
登海种业
登海种业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五个方面着手 打好种业翻身仗
打好水产种业翻身仗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中职体育教学训练中的饮食指导
第二十一届全国涂料涂装及表面保护技术会议将在湖北十堰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