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机收玉米品种嫩单18号的选育

2018-01-17 13:17:30孙善文马宝新刘海燕王俊强韩业辉于运凯孙培元
中国种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子粒父本母本

孙善文 马宝新 刘海燕 王俊强 韩业辉 于运凯 许 健 周 超 孙培元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齐齐哈尔 161006)

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玉米机械化收获比率逐年增加,据统计2015年黑龙江省玉米机械化收获比率已达到80%以上。目前推广的许多玉米品种与机械化收获之间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选育高产、优质、耐密、多抗、广适且适宜机械化收获的玉米品种,是当前玉米品种选育的重要方向[1]。嫩单18(黑审玉2015011)是以提高品种耐密性为核心,同时重视机械化作业的特性,以优良自交系杂交聚合作为选系材料,利用“高密度、大群体、严选择”的选系方法选育而成的适宜机械收获的玉米品种。

1 亲本选育

1.1 母本N0455 来源于铁79-22×嫩9023二环系,连续自交7代,经高密度严格选择培育而成。具有早熟耐密、抗病性强、抗倒伏、穗夹角适中、封尖性好、子粒大、脱水速度快、成熟后苞叶松散、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等特点。

1.2 父本NYU51321211 来源于嫩8008×81162二环系,连续自交8代严格选择培育而成。考量综合农艺性状,在高密度下严格选择而成,具有植株矮、穗位低、株型收敛、耐密性好、抗倒伏性强、品质佳等特点。

2 杂交种选育过程

该品种于2008年以N0455为母本、NYU51321211为父本进行杂交组配。2009-2010年在齐齐哈尔分院进行品种鉴定和比较试验;2010年在相同积温带不同生态区进行多点次品种比较试验;2011年参加黑龙江省玉米预备试验,代号为嫩1122;2012-2013年参加黑龙江省玉米区域试验;2012-2014年黑龙江省种子管理局统一进行抗病鉴定;2014年参加黑龙江省玉米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稳产性好,抗倒伏、抗病性强,耐密植,子粒脱水快,适宜机械化收获。2015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嫩单18号。

3 特征特性

3.1 农艺性状 幼苗生长势强,幼苗期第1叶鞘浅紫色,叶片、茎绿色。株高266cm,穗位高103cm,成株可见叶17片。雄穗分枝数少,颖壳绿色,花药黄色,花粉量充足,花丝黄色。果穗圆筒型,穗轴粉色,穗长20.0cm,穗粗5.0cm,穗行数16~18行,子粒偏马齿型、黄色,百粒重38.3g。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为125d,需≥10℃活动积温2600℃。

3.2 抗性 该品种具有活秆成熟、抗倒性强、穗夹角适中、成熟后苞叶松散、后期脱水快、商品品质佳等特点,2012-2014年经黑龙江省种子管理局统一进行抗病鉴定(3年):中抗大斑病,丝黑穗病发病率6.3%~15.5%。

3.3 品质 2013-2014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验(2年)结果:容重 714~742g/L,粗淀粉 71.50%~71.51%,粗蛋白9.83%~11.43%,粗脂肪3.83%~4.10%。

4 产量表现

4.1 鉴定试验 2009-2010年在本院进行品种鉴定和比较试验,2年试验每hm2平均产量为12085.7kg,比对照品种兴垦3平均增产14.3%;同时2010年在相同积温不同生态区进行多点次品种比较试验及小面积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1961.3kg,比对照品种兴垦3增产10.6%。

4.2 区域试验 2012-2013年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2年每hm2平均产量10916.6kg,比对照品种兴垦3平均增产12.2%;其中2012年平均产量10982.5kg,比对照品种兴垦3平均增产12.7%;2013年平均产量10850.8kg,比对照品种兴垦3平均增产11.9%。

4.3 生产试验 2014年参加黑龙江省生产试验,每hm2平均产量12841.8kg,比对照品种誉诚1号平均增产9.2%。

4.4 示范推广 2016年嫩单18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适宜区进行大面积示范种植,收获时子粒机械化直收,每hm2平均产量9370.5kg,较当地主推品种增产6.2%;果穗下垂率<3%,子粒含水量28.3%,比对照誉诚1号降低 2.8%,子粒杂质率3.0%,子粒破损率3.4%。通过大面积试验示范表明,该品种不仅产量高,而且抗病性强、抗倒伏性好,子粒脱水快,适于机械化收获子粒。

5 栽培技术要点

该品种在适宜区4月25日左右播种,选择中等肥力以上地块,采用直播栽培方式,合理密植,单粒精量播种。结合地力条件,测土配方施肥,每hm2保苗6.0万~ 6.75万株[2]。一般每hm2施基肥有机肥10t左右,硫酸钾和磷酸二铵分别为105kg和225kg;拔节至孕穗期追施尿素300kg,或一次性施入缓释肥 600kg。幼苗生长快,3~4片叶间苗,5~6片叶定苗。玉米子粒达到完熟期后及时收获,适宜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种植,可进行机械化收粒作业。

6 制种技术要点

6.1 品种种性 亲本的种性保持力求严格,严防混杂,繁殖隔离要求在500m以上。杂交种的种性保持应是使用高纯度的亲本种子,确保制种区的安全隔离,严格去除亲本杂株,母本带1~2片叶去雄,及时花检,授粉结束后及时砍除父本,确保种子纯度。

6.2 生产技术 选择地力较佳、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制种基地,隔离距离不小于500m。在甘肃地区适于4月上旬播种,亲本可同期播种,父母本行比1∶6,母本适宜种植密度8.25万株/hm2,父本适宜种植密度9万株/hm2。加强田间肥水管理,适时扒皮晾晒,及时收获。脱粒加工时,严防机械人工混杂。

[1] 王云福,杨林,贾维东,等.适宜籽粒机收玉米新品种翔玉998的选育与推广 [J].中国种业,2017(10):75-77

[2] 刘海燕,马宝新,孙善文,等.种植密度对玉米新品种嫩单18的产量及其生育性状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6(7):15-18

猜你喜欢
子粒父本母本
旅大红骨改良先锋父本选系抗病性鉴定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三种土壤灭菌剂对香石竹母本栽培的影响
现代园艺(2017年21期)2018-01-03 06:41:41
不同母本密度对敦玉328杂交玉米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和效益的影响
中国种业(2016年11期)2016-12-01 05:43:51
籼粳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机插机收技术初探
中国稻米(2016年5期)2016-10-28 08:46:24
茶树新品种“湘波绿2号”父本的SSR标记鉴定
茶叶通讯(2014年1期)2014-02-27 07:55:32
长期不同施肥对南方黄泥田水稻子粒与土壤锌、硼、铜、铁、锰含量的影响
钼磷配合施用对甘蓝型油菜产量和子粒品质的影响
棉花杂交制种中如何管好用好父本
种子科技(2012年1期)2012-01-23 08:33:52
优质小麦子粒淀粉组成与糊化特性对氮素水平的响应
杂交水稻母本抛栽高产制种技术应用初探
种子科技(2010年5期)2010-05-28 09:24:34